21天告别小学作文干瞪眼 下笔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天 一句接一句,连贯有层次

句子连贯,讲述从容

想好怎么写,真正要落笔了,这才到了考验大家文笔的时候。文笔的好坏首先比拼的是讲述的清晰度:文字清通,层次分明,自然会让读者好感大增。尤其是考场作文,老师的阅卷时间有限,能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看懂,基本分就有了;再能有点儿文采,有一两处动人处,就是好作文。

人往往想得比写得快,所以下笔时,一定要告诉自己慢下来,先想清楚事情的前后顺序,才能做到“娓娓道来”。

平铺直叙没关系,唆一点儿也能忍,逻辑清晰是王道

有个传统的相声段子,说兄弟四个人吃饺子,怎么分呢?以房梁上的燕子窝为对象,联句作诗,一个字兑现一个饺子。

老大说:“梁头燕窝大燕垒。”

老二说:“雏燕未羽不会飞。”

老三说:“大燕打食回窝转。”

老四说:“小燕盼着大燕回。”

这四句交代了大燕筑巢、外出觅食,及小燕在家盼喂这些基本情况。

这首诗完了吗?没有。老四文思泉涌,又接着写:

清晨大燕出窝去,展翅摇翎往前飞。飞过山前苏武庙,又过岭后李陵碑。

这几句开始写细节了,什么时候出去觅食的?清早。“展翅摇翎”说的是飞的姿态。苏武庙、李陵碑,讲的是飞过的地方。

苏武庙内香火盛,李陵碑前朔风吹。忠奸贤愚无暇看,为儿打食似箭归。

苏武和李陵的故事大家可能听过,这里的大燕好像我们人类一样,国家大事看在眼,生活劳碌担在身。这几句算评述。不光有活动(觅食),还有活动过程中的想法(评述),是不是可写的话一下子增加了一倍?

大燕刚把窝门进,小燕一见笑微微。开口便把妈妈叫,您老为儿多受累。有朝一日妈年老,孩儿反哺报恩惠。

大燕辛劳,小燕感恩。什么事情都要从两面想想再落笔,不光字数多,照顾的还周全。

大燕闻听心欢喜,赶紧啄食将儿喂。这个喂完那个喂,那个喂完这个喂……

这个是流水账,尽量不要在作文中使用。

算下来,剩下的饺子都归老四了。

总体上说,这段顺口溜算不上出色,文字也比较啰唆,但好处是清楚生动。一句接一句,觅食的全过程:啥时候出去的,去了哪儿,回来小燕的反应,怎么喂的,一一交代清楚。大燕小燕两边都写到了,有互动。觅食的过程中还有两句评论,内容不单调。写作文时考虑到这些因素,不愁没话写,也不用担心写出来别人看不懂。

思维可跳跃,逻辑要连贯

写作文不必事无巨细,“七点到了就起床,起床之后快洗漱,洗漱完了吃早饭,吃完之后背上书包去上学”,这样的写法只能让人觉得是在凑字数。一句接一句,连贯有层次,说的是整个文章的行文逻辑要连贯,这方面很多诗歌都是好例子。比如唐诗《春怨》:

打起黄莺儿,

开头就说要把鸟儿赶走,读者肯定想知道为什么。

莫教枝上啼。

原来是不要让它到枝头上啼叫,可为什么我们觉得清脆的鸟叫声,诗中人却不喜欢呢?

啼时惊妾梦,

这句又解释了,鸟叫会把“我”吵醒,影响“我”的美梦。什么样的美梦如此让人珍惜呢?

不得到辽西。

原来是去边疆的战场上和自己的丈夫相聚啊。

你看,一句一个意思,每句都往前推进一步,看到最后,才明白是家人上了战场,无法见面,只能梦中和他相聚。原来是一首抱怨战争之苦的诗!

写作大招

如统编版教材“那次玩得真高兴”“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把一个活动的前前后后都交代清楚。

写行动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看法和议论(比如上文苏武和李陵的部分),尤其是行动过程比较长的,读者看下来会累,你写起来也容易乱。中间加两句看法和评论,文章就会舒缓些,读者可以喘口气,你自己也可以理理思路,避免写成流水账。

大招速用

1.写事情

如统编版语文教科书“那次玩得真高兴”“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记一次游戏”“我学会了__________”。

比如写踢足球带球过人,第一种写法可以写连贯的动作;第二种写法可以发表议论。

看着扑过来的防守队员,我先向左边一沉肩,做了一个突破的假动作,他果然中计,急忙伸脚封堵,我却用右脚外脚背轻轻一拨,带着球冲向右边。他已经失去了重心,再想拦截已经来不及了。

把自己的动作理清楚,从自己的角度写,也兼顾到对方的反应,这样就能写得有来有往了。

②看着扑过来的防守队员,速度比我快,身体比我壮,硬冲肯定过不去。正所谓“虚虚实实”“兵不厌诈”,踢球是个比身体、更是一个比脑子的运动。骗骗他,想到这儿,我先向左边一沉肩,做了一个突破的假动作,他果然中计,急忙伸脚封堵,我却用右脚外脚背轻轻一拨,带着球冲向右边。他的重心已失,再想拦截已经来不及了。

加上一段分析,对方速度快、身体壮是“我”的观察,兵不厌诈是“我”的理论依据。这两句类似一个旁白,把“我”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给读者解释了一下,字数有增加,节奏也有变化。

2.写人物

如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漫画’老师”“我和__________过一天”。

①可以写老师或某对象的一系列行为,在行为中写出老师或某对象的性格。

②可以写老师或某对象的行为+你的想法、感受,连续写三个左右这样的片段,夹叙夹议,刻画人物的形象。

老师有话说

少用长句子,短句更流利

逻辑严密的论说文避免不了长句,但记叙文尽量把长句拆开,变成几个短句,读起来更为流畅。比如写举重比赛:“他猛地一用力,就把那个重30公斤、前面几个选手都举不动的杠铃举了起来。”

不妨改为:

“那个杠铃重30公斤,前面的几个选手都举不起来,只有他实力超群,深吸一口气,猛地一用力,就把那个杠铃举了起来。”

一组短句比一个长句字数多,理解起来更容易,写起来也可以更生动。

范文赏析

范文1

灭蚊趣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 四(1)班 臧月然

暑假的一天晚上,我正要睡觉,觉得闷热,便开了下窗户。结果,两只蚊子趁机飞了进来,落在我身上,在我身上叮了好几个包,又红又痒。我气得直跺脚,决定消灭它们。

我坐在床上,眼睛在屋子里不停地寻找,蚊子蚊子你们在哪里?突然,我发现一只蚊子在我眼前飞,“这次,我一定不能错过时机!”我自言自语道,“臭蚊子,敢叮我?看招!”说着,我双手迅速拦在这只蚊子的两边,“啪”的一下子合上,结果,啥也没拍到。我气坏了,蚊子飞得很快,我左拍、右拍,跳起来拍、趴下来拍,都无济于事。我心急如焚,脑门上流下了汗,仍对它穷追不舍,蚊子也吓得左右躲闪,飞到了书柜上面,好像在“嗡嗡”地嘲笑我,我在下面急得抓耳挠腮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不信我打不死你!”于是,我躺在床上假装睡觉,趁它过来,我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抄起旁边的苍蝇拍,反手一拍,只听“啪”的一声脆响,我得意地想:“哈哈!上当了吧!”当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苍蝇拍,准备收尸时,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我目瞪口呆,白开心了。

怎么办呢?继续装睡!当蚊子第二次袭来时,我从床上站起来,拿起电蚊拍,瞄准它,借助床的弹性,一跃而起,准准地打在了蚊子身上,只听“滋滋滋”的一声响,这只蚊子被消灭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可是,没多大会儿,第二只蚊子好像不知道它的同伴已经命归西天,又向我发起进攻,它落在我的左胳膊上,准备吸血,我举起右手使劲地拍向蚊子,“啊!”我疼得叫了出来,没拍到蚊子,却打到我自己了。我拿起电蚊拍,一边追,一边生气地吼:“不打死你,誓不罢休!”我看准了蚊子,一会儿一个“横扫千军”,一会儿一个“一锤定音”,终于打死了可恨的蚊子。

太开心了!经过努力终于将两只“吸血鬼”置于死地!我安安心心回到床上,进入甜美的梦乡。

(指导教师:徐庆红)

赏析

文章描述了小作者打蚊子的经历,既有连续的动作行为,从用手拍,到苍蝇拍,再到电蚊拍,“武器”不断升级,又有每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写作文不难,写清楚过程,融合好感受,打个蚊子都能写出大战的感觉。

范文2

我的乐园

北京市丰台区十八中附小 五(2)班 赵俊博

我的爷爷有一块儿菜地,那是我的乐园,也是爷爷的骄傲。

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昆虫很喜欢待在这种地方,我在菜园里找到了蚂蚱、甲虫、蜜蜂……

有一次,我把找到的两只甲虫放在一起,它们先是互相观察了一下,然后气势汹汹地向对方冲去,只见两只甲虫站起来,用前爪抓住对方的肩膀,像相扑运动员一样,它们的动作很滑稽,我在旁边一边笑一边观看这场“昆虫界的相扑比赛”。

菜园里有很多种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水果萝卜……有时,我会帮爷爷拔萝卜。爷爷说,先从白萝卜开始。我一到萝卜地,顿时傻了眼,哪些是白萝卜啊?爷爷来了,告诉我他的萝卜是按照品种,一列一列种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每列第一个萝卜“头”上的土挖开,看看颜色,不就行了嘛!果然,我很快找到了白萝卜。可是,这些淘气的萝卜好像在和我进行拔河比赛,我使出吃奶的劲儿,它也纹丝不动!我只好继续挖土,减少阻力。后来,大萝卜被我拔了出来,我也摔了个屁墩儿,哈哈,幸好,没人看到这会儿我有多么尴尬。

菜园的夜晚,每天也上演着“精彩大戏”。我悄悄地躲在菜园边的草丛里,等待着夜里的“保安”,不一会儿,几只“小彩灯”飞了过来,最后,竟然来了一大群。你们猜到它们是什么了吗?对,萤火虫!它们喜欢在夜里觅食。我看见一只蜗牛正在啃食爷爷的油菜,这些蜗牛是可恶的“小偷”,萤火虫保安会毫不客气地把它们吃掉。

看着看着……我就在苍翠的大树旁,在璀璨的星空下睡着了……

(指导教师:沈海鹤)

赏析

很多同学都写过“我的乐园”这样的题目,但是这篇文章的小作者,没有直接进行景物描写,而是选择了三个片段:甲虫战斗、拔萝卜、萤火虫保护小菜园,每个片段用一系列动作行为+感受的方式描写,让人对这个乐园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