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品牌是现代商业发展的产物,品牌设计围绕品牌形象构建而展开,将品牌经营涉及的所有因素,从信息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形象、传播的立场进行筛选和整合,转换为有效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再通过品牌触点传达给消费者。品牌设计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设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完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版面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
本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设计学的专业特点编写,是笔者多年来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视觉设计为核心
以品牌的视觉设计为核心内容,在保证知识结构体系完整的情况下,重点介绍视觉设计的相关理论,对品牌标志设计、标准字设计、识别色设计、辅助图形设计、导视设计、包装设计等做具体深入的阐述,同时将平面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的部分知识点做提炼和回顾,力求做到设计基础与品牌设计的有序衔接,从视觉艺术角度深化学生对品牌设计的理解。
2.引入品牌设计新理念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正在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品牌形象推广转向新媒体。在这种情形下,品牌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如标志的动态与多形态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扁平化设计风格大行其道,品牌传播由单向传播转向多向互动,消费者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本书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品牌设计的新理念进行介绍和分析。
3.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介绍
品牌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涉及诸多学科。本书从符号学和美学入手,分别以“符号”和“意境”为核心,汲取西方艺术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精髓,回应新时代的呼唤,构建品牌设计的理论体系。
4.尽量选取新案例与经典案例
品牌设计重在实践和操作,本书在理论介绍过程中引用大量案例,以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易懂性。在案例选择上,一是选择新颖鲜活、引领潮流的新案例,二是选择品牌设计史上的经典案例,数量上以新案例为主,使本书的整体风貌与时代同步。有些案例配有图片,部分为笔者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图片仅作为理论说明之用,在此向图片的设计者和提供方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同事、家人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笔者学识和能力有限,书中内容难免有所疏漏,还请广大同行和读者多多指教。
闫承恂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