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章 江上泛舟
离别无需过多言语。
灵水县城外。
徐辞只和左仪说了一句“京城再会”,便骑马远去。
路上所见,都是被烧得光秃秃的山。
直到行出十里外,才又见青绿。
他按照之前打听的路,一直往西北走。
在中午时分,翻过一道缓坡后,见到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渡口。
放眼望去,渡口处聚着各式各样的船只。
有载人的独木舟、棚顶船和瓜皮船,还有专门载货的漕船。
徐辞下到渡口,四处看了看,找了一艘还没有乘客的棚顶船。
“船家,可到平水县?”
船上身着短衣的老叟抬眼看向徐辞。
“自然是到的。”
“两人...一人一马,多少钱?”
“八百钱,送到离县城五里处的渡口。”
“行。”
徐辞其实并不知道行情,但只要不是太离谱,倒都能接受。
这船中等大小,载一匹马也绰绰有余。
付完钱,徐辞牵马上船,但等了一会儿,见船家仍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老丈,不走吗?”
“船上还能坐人哩。”
徐辞一听,当即问道:“若是包下这船,要多少钱?”
船家再次打量了他一眼:“还能坐下四个人,一个人三百钱,也就是...一千两百钱。”
徐辞从包袱里拿出一小块碎银子:“够吗?”
船家接过来,掂量了一下。
“多了,我这边还得找您...”
“不必了。”
徐辞摆摆手。
许是极少见到这么阔气的道士,船家之后又忍不住看了他几眼。
“道长,坐好咯。”
“坐好了。”
“走嘞!”
船桨一摇,江岸便慢慢远去。
这是徐辞前世今生第一次坐船。
在船头看着荡开的水花,心中不免有种新鲜的感觉。
他此行所去平水县,位于荒澜山不远处。
实际上,横亘在宣州与景州之间的荒澜山,周边有好几个县城甚至府城。
它太大了,绵延七八百里,几乎以一己之力分割了南北两州。
广义上的荒澜山很大,但大部分人认为的荒澜山,则是中间峰峦叠嶂的一小段,也就是迎雨峰所在。
徐辞本来也想去迎雨峰,但明姑娘说那里去过的人太多,若是有神石的话,早就被发现了。
“明姑娘怎么知道我去找神石?”
他记得自己好像从没跟她说过。
“不然你去赏花观景吗?”
因此,在明姑娘的推荐下,他选择了一处极少人去过的地方。
“道长。”
另一头的船家喊道,“去平水县大概要两天时间,期间吃喝都在船上。”
徐辞回道:“没问题。”
眺望前方,江水广阔,青山连绵。
周边也能见到其它的船,或行在前,或驶于后。
由于阳光还是有些刺眼,徐辞便回到了船舱,拿出从树前辈那里获得的《大燕山水神灵全编》。
此番情景,正是读这本书的时候。
...
暮色初合。
江水被夕阳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黄金。
船儿荡开粼波,周围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红衣女子坐在船头,双腿置于船身外边,低头望着不断被划开的水花出神。
徐辞合上书,看向女子。
“明姑娘,我有个问题。”
红衣女子转头,神情有些诧异。
“你已经会那传音法了?”
她教的那门传音法尽管不难,但也算不上多简单。
徐辞点头:“应该是入了门。”
其实他对自己的修炼速度之快也感到惊奇。
难道我真是天才?
明姑娘恢复淡然模样:“你可以问。”
徐辞沉吟片刻,问道:“我看书上,朝廷敕封的山水神灵有数百位之多,其中不少小山小河也有神灵坐镇,但这荒澜山...为何没有山神?”
“这就有的讲了。”
明姑娘望着对面的青山,说道:“首先你要知道,朝廷敕封神灵是为了什么?”
“为了让他们镇守国运。”
“不错,这也是为何新朝建立后,就要换掉前朝敕封的山水神灵的原因,而如今世上绝大部分的山水神灵都在替大燕镇守国运——除了北岳、东岳和西岳三位山君。”
徐辞疑惑道:“这是为何?”
明姑娘笑了一下:“因为祂们三位,可比大燕古老的多。”
“不知从何时起,无论江山怎样变换,祂们都是雷打不动的‘三岳’。”
“所以,从国运上来说,这‘三岳’是独立于大燕之外的。”
徐辞皱眉道:“这跟荒澜山有什么关系?”
“有的,”明姑娘缓缓说道,“荒澜山有神石——这件事天下皆知,但你可知这神石是从何而来?”
“不是天地孕育而出?”
明姑娘摇了摇头:“传言很久很久之前,荒澜山乃是一座名为玄真宗的仙家门派的祖庭。”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玄真宗湮灭在光阴长河中,其所有痕迹都不见了,只留下撑起护山大阵的几块基石——也就是所谓的神石。”
“哦~然后呢?”
明姑娘扭过身子,看着他问道:“你听了刚才的故事有什么感想?”
“嗯~荒澜山是个好地方。”
“没错,不管传言是真是假,但它蕴含着磅礴的山运这件事,是毫无疑问的。而倘若在此地敕封一位山神,祂很容易境界飞升,超然于朝廷之外,成为另一‘岳’。”
徐辞明白了。
朝廷不在荒澜山敕封山神,国运虽然不会上升,却也不会下降。
而敕封了山神,则很有可能丢掉这一部分的国运。
徐辞听完,感慨道:“都是算计啊。”
明姑娘则道:“世事大都如此。”
“对了,”她脸上忽然绽开笑意,“你去荒澜山,说不定能碰到仙家弟子,到时候,可千万不要给人家磕头哦。”
“都是道友,不至于如此吧?”
“人家可不一定这么想。”
徐辞忍不住问道:“仙家弟子...难道跟俗世的富家子弟一样飞扬跋扈?”
“没有那么夸张,但眼睛总归是看得高些的。”
徐辞叹了口气:“不知道那些仙门是怎么招弟子的。”
明姑娘抿嘴一笑:“怎么,想入仙门?可惜他们是不收你这种老回锅肉的。”
“我才十六,怎么就老回锅肉了。”
“那就...小回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