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外包与经济效益:以小麦种植户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书主要以农业分工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从生产要素的视角出发,对于农地的要素特征,从产权认知的视角着手,并将农业生产环节分为资本密集环节、劳动密集环节和技术密集环节,采用农户决策的研究范式,着眼于“外包程度选择-外包选择行为-外包个体响应”三个部分来分析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响应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以小麦种植户为分析单元,落脚于外包实现农业规模经济效应和家庭范围经济效应。

选取全国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区域,进行小麦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本书的总目标:研究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出现的历程、动因与现状特征;研究农户农地产权认知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选择的影响,农业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环节外包选择行为,农业技术密集环节外包的农户个体响应与影响因素;农业规模经济效应与家庭范围经济效应的测量与实现的影响因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为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响应提供可参照的决策依据,为农户提高作物单产、增加家庭收入和实现家庭总福利的最大化提供理论支持,为政府应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指导农业专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实证分析农户农地产权认知视角的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选择。基于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基础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实问题,构建农户农地产权认知、外包的产权效应认知与外包程度选择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找出影响的机理。另外,基于要素密集度的定义,将小麦的生产环节划分为资本密集环节和劳动密集环节,分别分析产权认知对资本密集环节和劳动密集环节外包程度选择的影响关系。分析产权效应认知在产权结构认知对外包程度选择上的中介效应,得出地区之间的影响差异,以及老龄户主与非老龄户主之间的差异。

(2)基于要素密集度的特征,从要素的现状特征和替代难度出发,分别分析不同要素密集环节的要素密集度特征与选择行为的理论机制。首先,分析资本密集环节外包的理论机理与选择行为机制,构建农户资本密集环节外包的资本禀赋测量机制,实证分析小麦生产资本密集环节外包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分析劳动密集环节外包的理论机理与选择行为机制,构建户主老龄化特征下农户劳动力要素禀赋的测量机制,实证分析小麦生产劳动密集环节外包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3)从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认知、意愿与外包行为的影响机理,构建农业技术密集环节外包个体响应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农业技术密集环节外包意愿和外包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首先,从交互效应和地区调节效应的分析角度出发,实证分析技术密集环节交互效应对外包意愿的影响,地区调节效应在外包意愿中的作用,并分析外包意愿的影响因素;其次,分析小麦生产的技术密集环节之间外包选择行为的相关关系,以横向把握小麦种植户的决策特征;再次,分析技术密集各个环节外包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外包认知与外包意愿对外包选择行为的影响;最后,分析小麦种植的全部环节数的影响因素,从小麦生产的全局来分析外包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这为农户农业技术密集环节外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在农户生产环节外包前提下,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有效路径是什么?实现家庭范围经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因此,本书探究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与农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内在机理,以及在外包与务工情况下,家庭范围经济实现的机理。这一研究不仅可以对农业规模经济和家庭范围经济进行合理的测度,而且在农业生产新型主体的构建上,更加有效地利用分工与合作的手段深入探究农户福利的最大化问题。此外,以小麦种植户的单产经验数据来分析农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程度,建立外包影响规模经济效应实现的函数,分析农业规模经济效应实现的影响因素。再者,分别以农户外包前后家庭非农收入的变化和家庭横向纯收入为测量变量,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家庭福利效应最大化目标下,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范围经济效应实现的问题。这为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户的收入提供政策建议。

(二)研究意义

农户的生产决策、农户收入与农户福利效应等问题是农业经济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供给导向的生产外包的需求体系(申红芳等,2015),农户在生产环节外包服务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只能被动接受所需求的服务,所以他们在一些生产环节外包的程度较低、外包的方式单一,这不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和家庭福利最大化。

针对以上问题,本书从农户分工的视角出发,以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户为研究单元,以外包行为响应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现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响应的理论体系框架。运用实证分析的思路与方法,研究设计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响应的经济计量模型,以小麦种植户为例,分析农户在现有外包服务市场约束情况下,产权认知与外包程度选择的关系、资本密集环节外包选择行为、劳动密集环节外包选择行为、技术密集环节外包的个体响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实现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已有文献多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的生产服务问题,不同的是,本书从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的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问题,是研究视角的创新。①从农业生产的四要素(土地、资本、劳动与技术)出发,规范分析农业生产环节的特征,探索农业种植过程中各生产环节的类别划分与外包的理论体系。②在已有研究外包过程中要素密集度划分说法不一的情况下,归纳总结劳动密集环节、资本密集环节和技术密集环节特征,分析农业生产环节的要素特征。③目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响应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的论证,所以本书在外包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产权认知与要素密集度视角,系统分析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响应问题,辨清行为响应内在逻辑和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迂回”的规模经济效应的理论机制。④在揭示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户理性“经济人”的决策模型,分析农地产权在外包方式下的产权划分与有效的产权实现方式,为国家制定产权政策提供理论借鉴。⑤不仅有利于辨清中国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农业规模经济效应和家庭生产的范围经济效应,而且有助于将外包这一企业战略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扩大外包理论体系的应用范围。

2.现实意义

粮食安全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农业规模经济问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问题是学术界和国家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促进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衔接,提高农户家庭的总福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农业劳动分工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是农业和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如何保障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探讨在农民收入异化和农业技术密集环节外包程度较低的现实问题下,如何推进“小农户”收入的提高,以及如何构建农业技术密集环节外包的服务供给市场的新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③在农户能够获得务工收入的前提下,如何应对“三权分置”的产权政策现状,解决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低且不稳定的问题,规模经营的实现进程慢等问题。探索产权的合理分置方式,实现“迂回”的环节规模经营方式,对增加农户家庭总收入,满足农户的一定闲暇追求,实现农户家庭总福利效应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