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几乎所有的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都要面对劳动力的技能结构与新兴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工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上持续推进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大规模的劳动力结构调整也随之出现,并且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领域。[3]这期间虽然下岗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劳动力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却未引起社会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一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形势是供给大于需求,这一基本形势掩盖了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技能不匹配的问题。
直到2004年开始的“民工荒”使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民工工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趋势,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开始逐渐从相对充足变为相对稀缺。[4]在微观领域,企业为了应对迅速上涨的用工成本,开始调整生产结构,增加资本投入并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这些微观领域经济活动的新变化,带来了宏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也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技能不匹配导致的大规模失业问题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并且在即将到来的产业加速升级期,劳动力的技能不匹配问题还将变得更加尖锐。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不仅会阻碍我国产业结构顺利升级,导致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有可能造成大规模失业及其他潜在的社会风险。
针对当前时期我国劳动力供给中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劳动力的技能缺口问题,笔者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将企业家调查数据和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现状相结合,对导致技能缺口的原因以及可行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解决我国劳动力的技能缺口问题提供一些研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