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章 饺子
一路上二人又沉默了好久。
等郑同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猛地拍了下自己脑门,觉得自己一定是脑袋抽筋了,才会想出这样一个病退的办法。
他停下步子回身打量起宋时薇。
心底忍不住暗暗盘算。
且不说办理病退的成功率如何,就小丫头家里现在的情况,万一被组织上审查出来,指定要给她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而且最主要的一点就是——
宋时薇看上去白白净净的,面色红润,肌肤细腻有光泽,这一看就是月经规律,身体良好的姑娘呀,哪有什么病退的可能啊?
就算是村里发善心,提供了材料,可医院那关也过不去啊。
更别提后面的层层审查了。
“不行,不行!”郑同忽然摇头道。
宋时薇本来踩着脚印走的好好的,忽然发现前面的人不动弹了,等她抬起头就看见对方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看。
顿时紧张的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摆才好。
“什么不行?”
“我说你不能办病退。”
噗!
宋时薇差点没绷住,她笑了下:“我本来就没打算病退啊,郑同学,我身体好着呢,退不了的。”
“诶诶?那你刚才一个劲点头做什么?”
果然,他这话一问,小姑娘立马又低头了。过去好半天才呐呐地答一句:“我看你说的挺认真,要是不点点头觉得挺不礼貌的。”
得,合着白操心,你还真挺礼貌的。
郑同翻了个白眼,没想到这个社交恐惧症患者还会开玩笑。
“我估摸着,好日子最多不会超过一年。放心吧,时薇同志!要不了一年,我就能离开这里,不仅是我,还有你,我俩会一起回去。
你信不?要不咱俩打个赌?”
“打赌?你也不看看这是在哪儿,还打赌呢。”
郑同认真的点点头:“当然!怎么说?”
宋时薇不解的看着他,总觉得这家伙今儿有点神神叨叨,现在都开始满嘴说胡话了,南姐姐他们知青都好几年了,还没回去呢。
她笑了笑,没有接郑同的话。
天蒙蒙黑的时候,才回到村里。
刚进村,二人下意识便拉开了距离,知青点西边窑洞内冒着火光,站在门口就能瞧见里面南师姐的手忙脚乱。
她又在做饭了。
今天下午南杞忙的要命。
今儿是过小年的日子,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哪怕这会儿家家户户都吃不上顿好的,却也不会在这个节点落了习俗。
最近一年来,南杞知青干活之余,一直在村里的学校给孩子们当老师。对此,梁家河的村民都挺感激她的,觉得知青娃下乡不同意,于是几户人家凑了些白面,准备给这三个没回家的知青包成饺子送来。
结果,这事儿下午就传到了南杞耳朵里。
她当然是不好意思接受的,火急火燎赶去之后,最终也没能推脱过老乡们的热情。
红着眼眶把饺子给端了回来。
因此今晚郑同又有了口服。
“香!”
这货扒拉了一口,忍不住称赞。
最近这段时间,他觉得自己肚子里的油水都快耗干了,本来郑同还想从供销社的下伸店里买些好吃的补补,但过去之后才发现,里面大多都是些日常用需。
自己又没有肉票。
就算手里攥着五十元巨款,也买不着心心念念的东西。
郑同刚刚夸完,蹲在灶门前的南杞就白了他一眼:“你就吃吧,老乡自己都舍不得吃。”
“我都记着呢。”
“嗯,等以后回了城,你得念着乡亲们的好。”
郑同笑了笑,没有再回话,心说南师姐的觉悟就是高,要不人家能当老师呢。
其实,都说陕北知青苦,可真正过来后,郑同觉得也没想象中的那样夸张,最起码这儿的乡亲对待知青的态度都很好,远没有传闻中的那么苛刻。
郑同跟南杞有一茬没一茬的搭着话。
等吃完饭,南杞又好奇问了一句:“你的信寄出去了?”
“对......”
他刚要回答,外面忽有人喊:“小同志在里面嘛?”
“哟,徐大爷!”
“快进来!快进来!您怎么来了。”
走到门口的郑同以为自己看错了,使劲揉了揉眼睛。
徐老汉咧嘴笑了笑,问道:“今个是过年了嘛,老婆子让额来看看你们吃的是甚嘛。”他走了进来,边往灶台掏罐子边道:“你们这些娃娃,都咋想的嘛,过年了也没菜吃。”
郑同当即脸色一正,赶忙就要推辞。
徐大爷拿烟杆敲了他一下,笑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嘛,来的时候你娃娃不是还给老汉东西吃了嘛,多好吃的东西嘛,老汉这辈子还没吃过咧。”
“大爷,这实在是太多了...”
别看只是一小坛咸菜,但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却是顿顿必上的菜了。
大家其实都没什么吃的,尽管在郑同看来不值钱,但礼轻情意重,人家这么大岁数,还给自己送吃的,总觉得挺不好意思。
徐大爷看见他真情流露,也不禁暗暗感叹。
这群娃娃都图什么嘛,又会读书又能写字的,在农村能做出个啥贡献嘛?他从来都听说有本事的人都在城里,农村这苦哈哈的地方,也不知道多少人眼巴巴着想出去呢。
这么些年,一批又一批知青的娃娃。
哪一个走的时候不都是兴高采烈的回家?
反正,他是看得特别透彻了。
送完了东西,徐老汉把烟杆又插到腰间,笑呵呵的说道:“没事来额家转转嘛,行咧,走咧!”
徐大爷转身闪了。
郑同赶紧送他出门。
三个小年轻沉默了一会,南杞道:“你怎么能收下呀?”
“大爷人都来了,不收都不行的。”郑同道。
“你不要他还能硬给啊?郑同,这菜真不应该收的,咱们刚吃了老乡们的饺子,现在又要他们的东西,我,我觉得太不应该了。”
郑同没应声,冲边上的宋时薇眨眼。
直接就溜了。
南师姐这样说大道理,别说郑同了,就连脾气一向好的宋时薇都有点吃不消。不过,他临走前朝南杞和小姑娘每人丢了个东西过去。
“过年了,送两位女士每人一支润面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