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宁缺毋滥,只选最优秀的
华罗耿满意地点头,说:“算得完全正确!而且,你的算法是最合理也是最为精确的炮弹弹道计算方法。”
龚胜这会儿在郑星海旁边站着呢,他在郑星海耳边小声说:“叫什么爷爷呀,叫老师!”
郑星海随即就明白了:华罗耿这是有意要收自己为弟子。
华老其实也亲自给本科生授课,但是上大班课的学生肯定不会被他当亲传弟子的。
能成为华罗耿的弟子,这绝对也算是个起点很高的背景。
这对郑星海以后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既然龚胜直接提点他了。
这其实就是让郑星海主动拜师。
郑星海没有犹豫,他向着华罗耿鞠了一躬,说:“多谢老师肯定。”
“老师,您是我最为敬仰的数学家,我的数学能够稍稍学得入门,是因为学习您的高等数学引论。”
“不知道我能否拜您为师,得到耳提面命的机会。”
华罗耿本来已经琢磨着要稍后找个机会主动询问,看郑星海是否想跟着自己学习。
他其实也是有点儿担心会被郑星海拒绝的。
因为,一个小孩子,他是不懂得拜自己为师的好处的。
华罗耿想先跟郑国梁沟通一下。
岂料,郑星海竟然自己主动提出想要拜师。
这让华罗耿欣喜若狂。
他本是想要当场答应的。
但是,他转而一想,旁边还有其他4个孩子呢。
若是那4个孩子也要拜自己为师,自己该怎么办?
不拒绝吧,自己根本没有精力教诲。
拒绝吧,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华罗耿强忍激动,微笑着点头说道:“你有向学之心,我是很欣慰的。”
“嗯!我会对你进行考察,最迟一个月会给你答复。”
郑星海看见华老师眼里亮晶晶的,他还冲着自己眨了眨眼。
显然,这是在对郑星海使眼色。
郑星海自然是马上就明白华罗耿是什么意思了。
华老师担心旁边四个孩子也有样学样,所以,不敢现场答应自己拜师。
“谢谢老师!我会好好表现的。”郑星海说道。
就这么地,中科大少年班在南河省选拔的笔试和面试就全部结束了。
结束之后,华罗耿和龚胜商量了一下。
郑星海自然是一定要收下的,这个不用质疑。
两人商量的重点是:另外一个笔试考了88分的孩子,收不收?
那孩子年龄14岁,就综合表现来看,也已经算是相当优秀。
“老师,我认为,应该收下,再怎么地,那孩子也算是个顶尖儿天赋的好苗子。”
“只是他在郑星海的衬托下,显得有些差了而已。”
华罗耿摇了摇头说道:“咱们这第一届少年班不管怎么地一定要打出名气来!”
“要收的孩子,一定是最顶尖的那种!”
“我看啊,南河省就选郑星海一个就可以了。”
龚胜说:“老师,如果太过挑剔,我估计,我们计划的名额肯定收不满。”
华罗耿摆摆手:“宁缺毋滥,不能为了计划而招收学生。没有那么多顶尖儿的孩子,那就少招几个嘛!”
就这么地,华罗耿拍板儿,少年班在南河省就招录郑星海一个学生。
做出决定后,华罗耿又决定,第二天到郑星海的家里家访一下,跟他父母谈一谈,看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样。
这天晚上,京城电视台播出了中科大在正州选拔少年班学生的考试情况。
这个新闻重点突出了郑星海的表现。
新闻里将郑星海夸赞为国内罕见的神童,10岁的孩子已经学完华罗耿的高等数学引论,还可以精准计算炮弹弹道,更为神奇的是,这孩子还能填词,一首《沁园春.喜闻高考恢复》写得才气逼人。
这个时候,华夏的电视机普及程度自然是极差的。
别说农村地区,就算是城市里,也只有很少的家庭有电视机。
按理说,电视新闻很少会有人能看到。
但是,京城电视台这个时候也有广播频率同步播出,而且还是覆盖全国的。
所以,很多人都通过收音机听到了这个新闻。
着新闻的最后,是华罗耿对记者表示:虽然郑星海年龄有点儿小,才10岁,但是,鉴于他的惊人天赋,中科大还是会直接录取,并且会进行重点培养!
这个新闻,在晚上8点播出,郑星海这个南河省涌现出来的神童迅速就传遍了全国。
考试结束之后,郑星海跟着父亲回到了家。
他家就在徐水镇高中校园里头居住。
他母亲还在屋前面开了一片荒地,种了点儿蔬菜什么的。
父子俩回到家,已经是黄昏时分。
母亲李秀菊正在自留地里用稻草绳捆住正在长菜心的大白菜。
为了能让菜心长得更加结实一些,李秀菊还在白菜上面压了点土坷垃块儿什么的。
李秀菊就是个地道的农民,她还要每天挣工分儿。
如今,种麦的活儿差不多已经快要结束,冬天的时候,地里没什么活儿。
但农民是不得闲的。
冬天农闲的时候,就要去挖河修渠。
一般情况下,要干一个多月的样子。
这相当于以前的徭役。
不过,兴修水利对于农业发展也的确是很重要的。
大国建立之后没几年就能把淮河给治理好,使得它从一条水患之河变成灌溉良田的水利之河,可都是数十万农民工人战士用双手没日没夜干出来的。
再过几天,挖河大军就要离开村庄远行。
原则上每一家都要去一个人,若是不去,就挣不了工分。
郑国梁是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去挖河的。
但李秀菊是个很要强的女人,她希望自己的小家能过得越来越好,不让她出工,她心里会很难受。
“国梁,你们回来了?星海考得怎么样?”李秀菊直起腰来,问了一句。
郑国梁说:“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孩子应该算是考上了。”
李秀菊叹了口气:“才10来岁的孩子,自己还照顾不好自己,就要跑那么远去上学。”
郑星海一挺胸说:“妈,我能照顾自己。”
李秀菊嗔怪地看儿子一眼说:“你不尿床才几年呀?”
郑国梁说:“别担心,星海去的可是咱们国家最好的大学!将来肯定是要有大出息的!”
“龚教授跟我说,星海去上学后,每个月会有23块钱的补助,学校也有专人照顾起居生活,绝对不会让孩子受屈的。”
李秀菊很吃惊:“一个月发23块?比我挣的工分都要多不少?”
郑国梁说:“我现在的工资每个月才37.5块呢!所以,儿子上大学就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呢!”
郑国梁一脸的骄傲。
PS:看书的大佬支持一下啊,给个推荐票、月票什么的,鼓励一下吧,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