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姐冯太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延误军情,族诛大罪

面对冯熙的问话,杨鸠呐呐不能答。

董颐发声质问,“我等虽有小错,刺史也不至于刀剑相向吧?”

同样被刀剑架住的诸将也跟着嚷嚷起来,好似自己有多冤枉一般。

冯熙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冷笑,“不听军令,延误军情,这也能算是小事吗?”

“刺史休要吓唬我等!”杨鸠被刀剑架住后仍然面无惧色地大声叫道,“我定州北有幽燕、西有肆朔,深居大魏腹地,如何会有军情!”

“念给他听。”冯熙转过头对幕僚说道。

幕僚面容稚嫩,看起来应当只有十四五岁,但是身材高大。

他是冯熙来到定州后所招募的,此人名为钳耳氏,出身冯翊郡李润镇,四处游历以期望能得到贵人赏识,却始终不得用。

前些日子他冲撞了一名汉人世家子弟,世家子轻他是羌人,出言折侮,还要送他去见官。

冯熙正好路过,为其执言,钳耳氏感念冯熙恩德,等冯熙入住刺史府后,他便自荐于冯熙。

冯熙见钳耳氏虽然年幼,但是美风仪,且是个羌人,这让差点当上羌人头领的冯熙很有好感。

与钳耳氏交谈后,冯熙发现他言词机敏,颇有见地,便暂时将他收为幕僚。

听到冯熙的声音后,钳耳氏拿起案前的一封急报,大声诵读道:

“北平太守李晦顿首急启:

新昌奸商黄牟,素蓄异志,阴聚亡命,伪托弥勒,私铸兵械。本月初七夜,率众焚县廨,戕戮官吏,据城僭号“神武大将军”。劫库断驿,胁民逾五千,声言欲夺卢龙。

晦遣郡尉往剿,反中伏溃败,折损过半。乞速发精骑,合渔阳、范阳诸郡围剿,悬赏以分其势。

谨附贼谍供状,伏惟立断。”

杨鸠不复方才镇定,继而慌乱起来。

若是开罪刺史,不一定会有事,但是若是延误军情,致使事态糜烂,那便是族诛大罪。

董颐仍旧不信,“我定州素来安宁,如何会有什么谋反,莫不是在诓我等?”

冯熙猛地站起身来,凶悍的眼神盯紧了他,董颐被吓了一跳,不由得吞了口唾沫。

“你说什么?”冯熙面色不善,“你是说我伪造军情吗?”

“末,末将不敢。”董颐被他眼睛盯地,感觉正在面对一头凶恶的野兽,腿有些打软,旋即低下头呐呐道。

“你们呢?也这么想吗?”冯熙将视线转向其他诸将。

“末将知罪!”

有机灵点的,赶紧服软认罪,以期望能被冯熙宽恕。

“末将知罪!还望刺史宽恕啊!”

“是哩是哩,刺史饶过俺们吧!”

除了杨鸠和董颐,其余人都纷纷跟着求饶起来。

“哼。”

冯熙冷哼一声,坐回椅上。

猛饮一杯酒后,怒斥道:“朝廷养尔等,是为保境安民,尔等就是这么回报朝廷,回报陛下恩德的?”

说罢,冯熙将手中茶杯砸在了董颐头上,鲜血从他的头上渗出。

董颐一声不吭。

诸将也噤声,不再嚷嚷。

常萨喝酒的动作都顿了一下,看向冯熙的眼神就像是在看怪物。

我就喝了杯酒的功夫,你就把这些骄兵悍将们给治住了?

还没有。

此时,诸将对冯熙只有畏,没有敬。

对骄兵悍将们来说,你想让他们听你的话,不仅要让他们畏威,还要让他们怀德才行。

冯熙冷冷看着诸将,此时一片沉默。

“放开他们吧。”

冯熙叹了口气,然后示意甲士们拿开刀剑。

诸将诧异地看着这位年轻的刺史。

董颐、杨鸠也是如此。

但杨鸠明显更聪明些,大概猜出了冯熙想要什么。

“噗通”一声,杨鸠直接跪倒在地,“刺史,末将不听军令,延误军机,自知触犯军律,愿交出副都尉之职,听候刺史发落。”

冯熙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将目光看向了董颐。

董颐哪里还反应不过来呢。

也是跪倒在地,虽然没有杨鸠那般笑得谄媚,却也开口认错,愿意交出职位。

后方诸将也都是有学有样。

只是冯熙并没有打算将所有将领的职位都夺走。

他初来乍到,身边没有什么可信的人手。

身边这些甲士,都是拓跋濬给妹妹的陪嫁,冯熙用他们来控制那些将领,是有延误军机这一理由的,你要是说让他们去帮着做大事,那分分钟就得先把冯熙拿下。

说不准直接就提着冯熙的脑袋去献给皇帝了。

从军中提拔并非不行,但是前提是你得熟悉那些士卒,知道他们哪些人有能力,哪些人没有能力,哪些人会感念恩德,哪些人会当白眼狼。

尤其是前者,尤为关键。

敌人的千方百计破坏,比不过蠢人的灵机一动。

具体案例可以参考刘宋刘骏当年进攻刘劭时,刘劭手下将领鲁秀的一波操作,直接成为刘骏夺取建康的第一功臣。

当然,关于这一战役,也可以作为后者的案例。

毕竟鲁秀在操作完以后,直接投了刘骏。很难说这位将军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大势已去故意这么葬送局面,还是说当时头脑发昏指挥不当。

嗯,一个案例,两种解读。

冯熙见诸将都已经跪伏在地,走上前去。

“尔等不听将令,延误军机,按军律当死。

然,贼众聚啸于诸县,本官正欲出兵讨之,阵前斩将不详,钳耳氏,你说该如何处置?”

冯珙将目光转向了幕僚。

钳耳氏开口道:“刺史,昔年,曹魏武帝操行军时,令士卒毋践民麦,犯者斩。适所乘马惊,逸入麦中。操召主簿议罪,主簿对曰,春秋之义,罚不加尊。操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遂引佩刀割发投地,曰以发代首。

今刺史何不效法于操,令诸将以发代首,暂免其死以观后效?”

“有理。”冯熙点了点头。

“杨鸠、董颐。”

“末将在。”

“你二人身为副都尉,却藐视上官,不听军令,本应处死,念及出征在即,斩将不详,令尔等割发代首,去其副都尉之职,若是能先登斩将,立下功劳,再官复原职。”

“唯!”杨、董二将应下。

“其余人等,皆官降一等,先暂领原职以观后效。”

“唯!”

众将齐声应道。

接着冯熙转过头来冲着常萨笑了笑,问道:“常都尉以为如何?”

常萨像见鬼一样看着他,接着打了个哆嗦。

“刺史处理的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