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的逻辑:文化、制度与中国的崛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的GDP数据有多准确?

无论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还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之快似乎都令人难以置信。这会不会是因为中国的增长率被官方数据高估或夸大了呢?大约二十年前,美国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托马斯·罗斯基(Thomas Rawski)就撰文质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那一年)的中国GDP数据,指出当年官方公布的7.8%的GDP增长率与用电量等相关数据对不上。1这篇文章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一些经济学家注意到,中国的GDP增长率一直是考核省级和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意味着,这些官员存在虚报GDP的动力,当地经济状况不理想时尤其会这样。因此,中国的GDP增长率是可能被夸大的。2地方政府的虚报只是GDP数据可能不准确的一个原因。长期以来,熟悉中国统计的经济学家认识到,通货膨胀被低估是中国GDP增长率可能被高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实际GDP增长率等于名义GDP增长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因此,如果通货膨胀率被低估,实际GDP增长率就会被高估。

那么,中国的GDP增长率可能被高估了多少呢?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和伍晓鹰两位中国GDP统计问题专家的估算,中国1978—2003年的GDP年增长率是7.85%,而不是官方公布的9.59%。4他们的研究也影响了学术界广泛采用的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国民收入账户数据——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表(Penn World Table,以下简称“宾大世界表”),该表调低了中国历年的GDP增长率。表1-3给出了根据麦迪森项目(The Maddison Project)和宾大世界表的GDP数据5计算出来的中国与其他一些国家1980—2010年的人均GDP年复合增长率。这两组数据给出的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较官方结果低了2~3个百分点。但即使在调整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举世无双的。

表1-3 基于麦迪森项目和宾大世界表的经济增长率:1980—2010年人均GDP年复合增长率(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麦迪森项目数据库2013”(https://www.rug.nl/ggdc/historicaldevelopment/maddison/releases/maddison-project-database-2013)和“宾大世界表8.0版”(https://www.rug.nl/ggdc/productivity/pwt/pwt-releases/pwt8.0)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

尽管中国的GDP增长率有可能被夸大了,但中国的GDP水平或许被低估了。6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很矛盾,但其实完全有可能,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的GDP增长率被高估,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通货膨胀率被低估了,而不是名义GDP水平被高估了。7第二,由于国家统计系统覆盖范围不足等缺陷,长期以来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被低估了。例如,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后,国家统计局将该年的GDP水平调高了16.8%,多出来的部分90%以上来自服务业。8摩根士丹利亚洲研究部2009年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官方数据低估了住房消费和个人医疗支出,导致服务业的增加值被明显低估。9我与张军的研究也表明,2004—2011年,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作为GDP的一个构成项目,在官方统计中被低估的部分相当于GDP的4%~5%。10

1 参见Rawski (2001)。

2 参见Young (2003)以及Chen, Chen, Hsieh, and Song (2019)等。

3 参见Wu (2002), Young (2003), Maddison (2007), Holz (2014),以及Lai and Zhu (2020)等。

4 参见Maddison and Wu (2008)。类似地,经济学家艾尔文·杨(Young,2003)发现,由于低估了通货膨胀率,中国1978—1998年的非农业经济年增长率被夸大了2.5个百分点。

5 这两个数据项目现在属于同一家机构,即格罗宁根大学增长与发展中心。

6 参见Maddison (2007)等。

7 参见Maddison and Wu (2008), Young (2003)等。

8 参见Holz (2014)。

9 参见Wang and Zhang (2009)。

10 参见Zhang and Zhu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