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只要有第三个人在场,就是你的演讲时刻
演讲究竟是什么?在很多人心里,演讲就是一个人站在舞台上,站在聚光灯下,面对着台下成百上千的观众,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真的是这样吗?
1.1.1 什么是演讲?
究竟什么是演讲,它核心的定义是什么?搞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学习目标。
演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演说”;而“演说”作为动词,意为“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作为名词的释义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发表的见解”。
以上是演讲、演说的核心定义。可见,它只规定了演讲的内容和目的;并没有规定讲话的场合在哪里;没有规定演讲的人数是多少,听众的人数是多少;没有规定演讲的方式是独自阐述还是问答,或者其他方式……所以,是不是演讲,主要在于讲述的内容和目的。
现在我们从演讲的核心概念出发,将没有表明的隐含条件列举出来,由此可以将演讲分为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演讲是指在公开场合,某个人以有声语言为主,以表情语言和体态语言为辅,调用PPT、道具、音乐等各种辅助手段,面对广大观众“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比如,《TED演讲》《星空下的演讲》《开讲啦》、融资路演、项目宣讲、年终总结汇报等。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演讲可以在任何场合,当任何人以有声语言为主,调用其他各类道具与手段“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时,我们都可以将其理解为演讲。比如,带投资人去你的公司参观时,在你接到他的那一刻演讲就开始了。你展现的除了有声语言中的思想观念,还有待人接物的礼仪与风度等;你所用的道具除了手里的茶杯、礼品、项目手册,还有公司装饰、公司环境等。
1.1.2 哪些场合,开口即演讲?
了解了演讲的定义后我们就能明白,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与其说某个场合决定你的话是不是演讲,不如说,某个场合给了你演讲的机会。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公司团建或者老同学聚餐,你可以选择上台讲话,可以选择举杯敬酒(茶),也可以选择低头吃饭或微笑着附和别人的话。再如,给客户介绍项目时,你可以精心准备,为客户做一个项目演说,也可以选择在客户面前读PPT……这一切境况只是给了你演讲的机会,而你的表现与你的意愿和能力相关(如果你只是在客户面前读PPT,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演讲)。很明显,如果你有能力把握住这个机会,能够表现得很好,那么这段演讲就有可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具体地讲,哪些场合,开口即演讲呢?
狭义地讲,工作汇报、商务洽谈、路演、求职面试、考试面试、项目阐述、设计讲解、科技成果展示、公司年会、项目会议、演讲比赛等都是演讲。
广义地讲,只要你是在发表观点、讲述理念、抒发情感、分享故事、鼓舞人心,那就是演讲,哪怕是在电梯里对着客户讲,茶水间与同事讲,回家与家人分享你公司(学校)的趣事儿,都有可能成就一段精彩的演讲。
关于两个人在一起的情况,正式表达个人见解的谈话可算作演讲,而两个人聊闲天、聊私事儿则不算演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此划分,并不单单是为了显示演讲的范围广,而是要告诉各位朋友,在演讲场合,你的语言、动作、表达互动的方式、道具的选择、行动路线的选择等,都是可以设计和排演的。
不要觉得那些精彩瞬间是“一拍脑门”的即兴发挥,那些不经意的表达很有可能是演讲者在心里排演无数遍的结果。比如,在带着投资人参观公司之前,有的创业者会默默在心里排演,要怎么说,先带他参观哪里、再去哪里,什么时候讲什么样的话,什么时候讲自己的创业理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