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章 残铃
废弃气象站的铁门在风中摇晃,我踩着结满铜锈的台阶向上攀爬。左臂的菌丝纹路已经褪至手腕,却在掌心凝成一个残缺的青铜铃铛图案。二楼观测室的地板上散落着发黄的气象记录,其中一张标注着“癸亥年七月初七“的天气图背面,印着陈秋山工程队的公章。
通风管道突然传来金属碰撞声。我撬开生锈的百叶窗,发现管道内壁布满指甲抓痕,几道较新的痕迹组成工程兵暗号:“塔顶有眼“。当我伸手触碰时,菌丝突然从指尖渗出,在锈迹上腐蚀出“四八五“的编号。
气象雷达的显示屏突然亮起雪花点。我抹去灰尘,屏幕上渐渐显影出一张军事地图——标注着五个红圈,正是之前发现的九泉眼位置。地图边缘渗出黑色黏液,逐渐形成第六个红圈,坐标直指这座气象站。
“戌时三刻......“老式气象仪突然自行转动。我拆开仪器底座,里面藏着一卷显微胶片,显影出陈秋山在此安装某种青铜装置的过程。胶片边缘的工程兵暗号突然扭曲,变成陈三水的笔迹:“破顶楼仪器。“
通往顶楼的铁梯已经锈蚀断裂。我拽着菌丝在墙面结成的网状结构向上攀爬,发现这些菌丝正以缓慢的速度向顶楼延伸。当手指触及顶楼门锁时,菌丝突然刺入锁孔,门内传来机械齿轮咬合的声响。
顶楼堆满了气象监测设备,中央立着一个青铜浇筑的九泉眼微缩模型。模型上的五个凹槽已经填满青铜液体,唯独第六个凹槽干涸开裂。当我靠近时,模型突然自行转动,凹槽中渗出黑色液体,在底盘上汇成“四八五归位“的字样。
风向标突然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我拆开转轴,发现里面藏着半枚墨玉扳指,内侧刻着“四八五“的编号。扳指触碰到模型的瞬间,顶楼地板突然下陷,露出隐藏的竖井。
竖井壁上嵌着九盏青铜灯,每盏灯座都是张扭曲的人脸。我顺着锈蚀的爬梯向下,发现灯油竟是掺杂着青铜碎屑的血浆。最底层的灯座突然转动,露出后面隐藏的暗格——里面塞着一本被血浸透的工程日志。
日志最后一页粘着张气象云图,图上用红笔圈出的云团形状,竟与九泉眼系统的布局完全一致。当我试图撕下云图时,纸张突然自燃,火焰在墙面投射出陈玄礼的虚影:“天时将至......“
竖井底部传来水流声。我踢开锈死的检修门,眼前是一条通往地下的青铜甬道。甬道两侧的壁龛里摆放着二十四具青铜人俑,每具人俑手中都捧着个残缺的铃铛。菌丝突然从左腕暴长,在甬道地面游出工程兵暗号:“勿触丙位。“
甬道尽头是个圆形祭坛,坛上青铜鼎内的液体正在沸腾。鼎身云雷纹间浮现出气象站的轮廓,鼎耳上刻着“四八五“的编号。当我用青铜剑触碰鼎身时,鼎内突然射出青光,在穹顶映出九泉眼系统的全息投影。
投影显示,六个节点正在形成某种能量回路。缺失的最后一块,正是这座气象站的位置。鼎内液体突然翻涌,浮出半张工程兵证件照——是年轻时的陈秋山,照片背面写着:“天象为引,九泉终开。“
祭坛突然旋转起来。我抓住鼎耳稳住身形,发现鼎底暗藏着一个微型气象装置,正在释放某种青铜色气体。菌丝在视网膜上投射出血色警告:“毁气泵!“
青铜剑刺穿气泵的瞬间,整座祭坛开始坍塌。我抓着爬梯向上攀爬,身后传来青铜鼎炸裂的轰鸣。当冲回顶楼时,气象站的铁皮屋顶正在青铜气体的腐蚀下迅速锈蚀崩解。
晨光中,我站在摇摇欲坠的气象塔上,看着手中的半枚墨玉扳指。菌丝正从扳指内侧的编号上缓缓褪去,露出底下刻着的最终坐标——那将是最后一个九泉眼的位置,也是这场漫长追索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