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
目送着贺知章的背影离去,秦佾终于明白了这位顶头上司为何会对自己如此客气。
估计还是因为他臭不要脸的抄袭了那两首诗的原因,秦佾在心中默默的对李贺与徐锡麟这两位说了声对不起。
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绝不随便剽窃别人的知识产权。
今日招谏司的事务已经被贺知章与牛仙客处理完了。
秦佾这才知道,由于武曌登基已经七年,如今朝堂之上的政治局势基本上算是稳定了下来,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投书议政了。
每天招谏司收到的谏言不过寥寥数封,有的时候还连一封都没有。
贺知章走后,牛仙客的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他的这位前顶头上司,那可是三十五岁中的进士,也是浙江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进士。
因此贺知章对牛仙客这个监生出身,没有功名的下属并不十分瞧得上。
要不是入仕时间太短,而且一个江南道人在长安也没有根基,贺知章早就想把牛仙客从自己的手下弄走了。
实际上牛仙客也对如今的差事不甚满意。
如今招谏司的投书中,哪有什么对朝政的真知灼见?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
牛仙客虽然是监生出身,在国子监的四门学中读了十年的书。
然而他的心中从来都对写诗做赋不屑一顾,认为只有像李靖、薛仁贵那样为朝廷开疆扩土的行为,才是男儿应有的抱负。
然而原本欣赏他的傅文静升任了万年县县令,作为京兆府的附郭县,那里的属官佐吏一应俱全,也没有他能够选择的位置。
因此,牛仙客这才勉为其难的在匦使院招谏司中苦捱着日子,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到战场上建功立业。
如今贺知章升任长史,院正来俊臣又举荐了秦佾做主事,原本牛仙客对这些事都毫不关心。
然而秦佾不知道的是,自从三日之前,狄仁杰在甘露殿向武曌和其他人展示了他那两首诗作之后,如今在长安的朝堂之上,他已经是小有名气了。
匦使院本来是就特务机构消息灵通,因此贺知章、牛仙客等人也都听说了秦佾的那两首诗作。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每次背诵起秦佾的这两首诗,牛仙客就将其因为知己。
在他看来,或许也只有大唐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冀国公秦琼的后代子孙,才能有这样的豪迈气概吧!
因此,牛仙客原本不是一个喜欢巴结逢迎上官的人。
可终于亲眼见到了那两首让自己心潮澎湃的诗作者,他一时之间心里也是激动万分。
“主事大人,”牛仙客向秦佾行了个礼,“下官......下官.......”
原本牛仙客是想问问秦佾,他是在何种情况之下,才写出这两首如此豪迈的诗句。
可对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牛仙客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突兀,这才吞吞吐吐起来。
秦佾并不知道牛仙客的心中所想,他看到对方此刻憋红了面颊,头上冒出一片细细的汗珠,还以为牛仙客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
他冲着牛仙客微微一笑,风轻云淡的摆了摆手。
“牛主簿,可是有何为难之事吗?”
牛仙客被秦佾这么一问,心中就更加紧张了。
那感觉就想粉丝看到了自己的爱豆,对方真要是跟你打个招呼,粉丝的心中一定会激动不已。
“下官.....下官......”
牛仙客此时已经十分的羞赫,心中顿感窘迫,一着急,直接对秦佾说了一句。
“主事大人,今日司中的逐项事宜都已经处理完毕。”
“下官的一个朋友如今在陇右道从军,托人给下官带来一些葡萄酒。”
“不知大人可否有兴致,你我二人小酌一番如何?”
“葡萄酒?”秦佾心中更加错愕。咱俩上着班呢兄dei,你要找我喝酒?
牛仙客哪知道秦佾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他只是灵机一动,想着二人喝一点酒,便能快速的熟络起来,随后再向秦佾请教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看到秦佾满脸疑惑的神情,他也就不再犹豫,把心一横。
“主事大人,下官听说这些西域的葡萄酒,与我朝的米酒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好友托人带到长安之后,下官也是十分珍惜,平日里也舍不得拿出来喝。”
“今日主事大人就职,下官便想着借花献佛,以此作为恭贺主事大人之谊。”
“如此......”秦佾沉吟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也好,本官也从未喝过西域的葡萄酒,你我二人倒是可以品尝一番。”
秦佾当然喝过葡萄酒,不过那都是在穿越之前的事儿。
来到这个时代,他别说葡萄酒,就是酒都没喝过一次。
作为一个西北爷们,其实秦佾从小就会喝酒,被牛仙客这么一说,他的酒瘾便被勾了起来。
听到秦佾并未推脱,牛仙客连忙一溜烟跑向自己的公房。
秦佾则是踱着步,慢慢向自己的公房走去。
他这件公房的规模,自然不能与匦使院的正堂相比。
大约是一间五十平方左右的房间,最里面摆着一张条案,条案下放了一个蒲团。
在房间两侧还有十几个蒲团,秦佾猜想这个房间应该是兼具他办公和开会的功能在里面。
跪坐在条案的后面,桌子上摆着一个白瓷莲花的香炉,里面焚的是比较普通的零陵香,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大路货。
另外桌上还有几个札子,应该都是牛仙客选出来的投书。
秦佾随手拿起来看着,其中一个名叫《论官弊》的札子立刻便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是一篇议论当下官场风气的文章。
主要是说当下的朝廷官员,为了升官发财,于是便攀附权贵。
这些人不想着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却整日琢磨如何巴结上官,阿谀奉承,导致朝堂之上的风气十分恶劣。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还附了一首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意思就是说,正人君子应该追求本身的高风亮节,而不是总想被贵人提拔。
等到自己的德行够了,自然能够成为被世人推崇的人。
秦佾仔细看了看,这篇文章的后面没有署名。
根据匦使院的规矩,没有署名的文章是不能向上呈送的。
他猜测应该是贺知章看到最后的那篇诗文不错,所以才放在案头,可供他随时拿出来品读。
不过虽然没有署名,秦佾却从这首诗中认出了文章的作者。
这首诗不就是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吗?
秦佾仔细在记忆中检索了一番,便回忆起此刻的张九龄,应该正在国子监四门学中读书。
想必是他看到如今朝堂之上武氏诸王横行霸道,而那些官员对他们却是言听计从,这才有感而发写了这篇文章。
心中冷笑了一声,秦佾暗自算计起来。
既然张九龄你主动向匦使院投书,那就别怪本官对你不客气。
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该如何炮制张九龄的时候,牛仙客手中提着一个仿皮囊瓷酒壶走了进来。
这种酒壶的样子很像西域人用羊皮缝制的水囊,扁平的壶身,挂在马匹或者骆驼的身边十分方便,一看便是胡商喜欢的样式。
牛仙客将酒壶摆在桌上,顺手又从怀中掏出两个晶莹剔透的小酒杯。
打开壶盖,将里面紫红色的葡萄酒倒入酒杯之中。
随着葡萄酒液的荡漾,两个青色的酒杯竟然泛起一小片光芒。
“主事大人,”牛仙客端起一个酒杯放到秦佾的面前,“这是我那朋友一同送给我的两个夜光杯,据说这种杯子只在陇右道酒泉县所产。
“虽然没有多么贵重,但喝葡萄酒的时候,却能随着酒水的波动闪光,却是十分新奇。”
“是啊,”秦佾盯着眼前的酒杯不由的一阵出神。
只见在阳光之下,青色的夜光杯与姿色的葡萄酒之间,形成一小片绿光,闪烁着十分好看。
不由自主的端起眼前的酒杯,送到嘴边之后一饮而尽。
秦佾的这具身体,之前虽然也喝酒,但大唐的酒水的度数大约只在五到十度左右。
而这个时期的葡萄酒,酒精度数却在十五至二十度。
因此对他来说,这种酒要烈的多。
一股酸涩的酒气顿时从肠胃顶上了脑门,秦佾的心跳都快了几分。
“好酒,”他忍不住大喝一声,将杯子递到牛仙客的面前,“再来!”
连续七八杯酒下肚,秦佾感到自己终于到了那种飘飘欲仙的微醺状态,精神也随之亢奋起来。
再次将一杯酒一饮而尽,感觉到胸中激荡的情绪再也压抑不住了,秦佾腾的一下站起身,抄起条案上的毛笔,便在纸上写了起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随着秦佾手中毛笔的不断舞动,牛仙客看着一行行诗句跃然纸上,终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
他也一跃而起,从墙壁上摘下一把宝剑,一遍一遍的吟诵着这首《凉州词》,眼中的泪水如泉涌一般奔腾而出。
在这一刻牛仙客终于知道了秦佾的志向。
如果说在他听人说起,秦佾写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以及‘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时候,他还在怀疑这位养尊处优,从未上过战场的小公爷怎会有如此豪迈。
可今日亲眼看到秦佾在他面前写下这首的《凉州词》之后,牛仙客再也不敢质疑秦佾的胸怀。
原来冀国公的孙子,真的是将门虎子,他心中的情怀,绝不是我们这些人能揣度的啊!
他们二人此刻的心中都是豪情万丈,或许王翰此刻正在郁闷的嘟囔着。
不是说好了不到玩不得,绝不在剽窃别人的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