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典型案例集(第一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依托互联网智慧平台 探索居家社区机构医养新路径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

摘 要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出台了一系列健全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优化整合配置各类资源,全面规划和部署医养结合工作,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有效衔接,有效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健康养老发展体系,在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示范性强、有发展潜力、能带动全局的医养结合工作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总体部署,建立党委政府统筹、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医养结合工作机制。积极统筹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开展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建设平城智慧居家医疗养老服务新模式;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老年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新建、改扩建医养康养项目,实现医疗康养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信息化作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线上线下相对接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打造平城智慧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积极贯彻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建设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构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按照“惠及民生、稳妥推进、市场运作、持续发展”的原则,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大同助老”智能数字体系,推进医养、康养、体养、教养、学养深度融合,构建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国内国际相贯通的养老服务新体系。为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75周岁以上空巢、独居及低保家庭老年人,低保家庭60周岁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助救、助医、助购、助餐、助洁、助行六项助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跌倒智能判断自动报警、定位关爱、一键呼入、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归集、服务资源信息、服务工单派送、服务质量管控等服务,满足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形成“一刻钟”线上线下助老服务圈。实现“一卡、三化、六管”,即助老服务卡,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从业人员、康养产业统一管理。

“大同助老”为老年人免费办理助老服务卡

二、打造平城社区党群服务养老综合体

为着力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难题,构建一个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各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统筹建设了助老服务站、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老年大学分校、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餐厅等,共享各类便民服务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贴心的精准医康养服务。社区助老服务站整合智慧养老平台资源,打造集助老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幸福站”;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利用医疗技术优势,发挥其家庭医生职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就近医疗服务,并充分发挥其零差价药品药械的采购保管销售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平价的药品药械;老年大学从在读老年学员的实际出发,在丰富其精神生活的同时,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餐厅共同为老人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打造遍布城乡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养老综合体,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

三、建设平城功能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示范点

平城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医养投入,积极推进以医养结合模式为主的平城区人民医院及康养项目,总投资9.94亿元;新建具有中医康养特色的中医院及医养项目,总投资4 500万元;新建集突发应急指挥、疾病预防、应急物资保障、卫生监督为一体的平城区卫生应急保障中心项目,总投资约9 996.52万元。

按医养结合示范点打造新建、改扩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鹿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3年共投入160万元;开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投资170万元;打造农村医养结合的典型示范点——小南头街道卫生院共投入400万元;拟投资1 575万元改扩建白登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拟投资3 600万元改扩建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稳步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

加强与中医药老字号公司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强政企紧密合作,共谋发展,与驻区企业组建合作平台,共建共管老年健康培训基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分级诊疗,提升医疗质量。按照中医+康养的模式,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选择条件成熟的6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5个村卫生室、25个社区服务站试点设立中医馆,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康养特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