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三合”机制 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走深走实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
摘 要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创新发挥“三合”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健康有效发展,尤其实行的特殊困难群体失能人员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模式,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县医养结合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助推了全县医养结合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阜城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面积69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万,其中老年人口3.7万,占比16%。阜城县委、县政府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阜城县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阜城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文件,形成党委政府统筹、卫生健康部门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县医养结合机构由“十三五”期间的6家发展到19家,医养床位2 280张,打造形成医、养、康“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发展框架,有效满足了群众医养需求。
一、坚持“三统整合”,推进医养结合规划“一盘棋”
(一)医院和养老院“两院”统筹规划
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将医院和养老院同步规划,资源合理配置,设施配套保障,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互通互连,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
(二)政策资金和社会资金统筹利用
将特殊困难失能人员供养资金、政策性帮扶资金等统筹安排,打捆使用。供养资金用于“养”,医保政策资金及民政救助资金等保障“医”。县财政每年列支140万元用于失能人员生活兜底保障,每年列支1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医养结合工作。同时还每年按照彩票公益金35%标准列支医养结合工作扶持资金,用于医养结合设施改善和服务补助等。2021—2023年,全县统筹用于医养结合工作资金约680多万元。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双赢
2018—2023年,全县先后有322位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集中医养中心,每年近2 200位老年人享受到高标准医疗和养老照护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既解决了家庭养老护理上的负担,又有效解放了劳动力,改善了家庭生活质量。
二、坚持“三因结合”,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一张图”
(一)因陋就简重实用
利用搬迁后的老县医院病房和诊疗设备,改造建成特殊困难失能人员集中医养中心和康复医养中心,并设有老年医学科、康复科、体检科等临床医技科室,满足入住老人的医疗康复和心理疏导需求,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康复医养中心医生为老年人检查身体
(二)因地制宜讲实际
坚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2018年以来先后建成2个特殊困难失能人员集中医养中心、1个康复医养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两院融合的医养结合机构,形成覆盖全县、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2 + 1 + 4”医养结合中心布局。
(三)因势利导求实效
第一,在人员引进、教育和培训上因势利导,打造医养结合专业服务团队。鼓励有资质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县医院组织精干力量以签约包联形式,对乡村养老机构实施医疗保障。第二,在发展环境上因势利导。通过制定建设用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措施,改建、新建医养结合机构3家,总投资达9 000多万元。第三,在打造特色上因势利导,实现服务多样化。建立中医医养结合中心,设立康复床位60张,社会养老床位110张。第四,在创新服务模式上因势利导,积极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成3个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服务老年人4 000余人,其中1个社区创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投资30余万元建成社区医养智慧服务平台,设置掌上问诊、电子围栏防走失、远程急救开锁、点餐送药等11项服务内容,开拓了集老年居家照料、医养关怀为一体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三、坚持“三全融合”,推进医养结合管理“一条链”
(一)特殊困难群体失能人员医养管理全流程
规范识别认定、建立台账、逐级签订协议等工作流程,实现“阳光医养”“规范医养”。同时为失能人员统一办理就诊卡,统一体检,统一建立健康档案,统一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和殡葬服务,让老人安心,让亲属放心。
(二)老年医养诊疗服务全天候
医养结合机构统一开展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精神抚慰、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的全程服务。
(三)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全覆盖
基层卫生院均建立医疗服务团队,每年定期为65岁以上农村居家老年人提供两次上门巡诊和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率达87%,健康管理率86%以上。医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形成便民利民惠民的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格局。
阜城县创新特殊困难群体失能人员医养结合模式,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