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基本知识
一、考纲要求
掌握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常见电生理检查。
熟悉 心脏传导系统。
熟悉 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
二、知识要点
1.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心肌。
2.心律失常的病因
(1)遗传性心律失常:
多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离子通道病。
(2)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
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运动、情绪、睡眠;病理性因素包括心脏本身、全身性和其他器官障碍。
3.心律失常分类
按发生部位分为室上性(包括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按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按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4.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见表1-1-6。
表1-1-6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5.心电图检查
P波、PR间期、QRS波、ST段及T波、QT间期及U波等意义。
6.动态心电图
主要用于了解心悸、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相关。
7.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
主要用于诱发及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同时也可以作为窦房结功能和房室结功能测定的手段。
8.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应用范围包括
①窦房结功能测定;②明确传导阻滞的部位及程度;③明确心动过速的类型及机制;④不明原因晕厥。
三、例题详解
1.在心肌动作电位中,0相主要的离子流是
A.磷
B.钙
C.钠
D.钾
E.镁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相关离子通道的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5相,由去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组成。①0相为去极化过程,主要由Na+内流引起;②1相为快速复极期,由K+外流引起;③2相为平台期,由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一个短暂的平衡;④3相为复极晚期,主要电位变化为K+外流;⑤4相在通过Na+-K+泵和Na+-Ca2+交换作用,将内流的Na+和Ca2+排出膜外,将外流的K+转运入膜内,维持膜电位在静息水平。
2.患者,男,38岁。无明显不适,参加公务员体检,超声心动图正常。
(1)患者心电图如图1-1-1,应诊断为

图1-1-1 心电图
A.心房颤动
B.窦性心动过缓
C.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逸搏心律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对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解读。PR间期正常时限为0.12~0.20秒。该患者PR间期固定延长(0.24秒),每个P波后无QRS波群脱落,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PR间期代表
A.心室除极
B.心房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
C.心室复极晚期
D.心室除极与复极
E.心房除极
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心电图的PR间期的意义。PR间期在心电图上指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起始部。P波起点代表心房除极开始,QRS波起点代表心室除极开始,因此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通常反映的是激动经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要的时间。
3.患者,女,20岁。反复发作心悸8年,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时自测心率180~200次/min,发作时测量血压正常,无黑矇,无晕厥。超声心动图结果正常,多次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无阳性发现。
(1)患者拒绝行侵入性心腔内电生理检查。下列检查中,可明确诊断的是
A.冠状动脉造影
B.心脏MRI
C.胸部CT
D.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
E.平板运动试验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患者为年轻女性,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有反复发作心悸,突发突止,发作时血流动力学正常,首先考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因患者拒绝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故首选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调搏),利用此项检查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
(2)患者在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过程中诱发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200次/min,节律规则,QRS波形态与时限正常,明确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该种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发生机制是
A.异位自律性增高
B.触发活动
C.传导阻滞
D.折返激动
E.异常传导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上述5项均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其中折返激动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发生机制。
(3)关于折返,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折返环路是折返形成与维持的必备条件之一
B.折返的形成需要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C.另一通道传导缓慢,使原先发生阻滞的通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兴奋性
D.原先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完成一次折返激动
E.冲动在环内反复循环产生的快速心律失常不易被快速程序刺激终止
答案解析:E
本题考查折返形成的概念及折返机制形成的心动过速特征。折返形成与维持的三个必备条件是折返环路、单向传导阻滞和缓慢传导。折返机制形成的心动过速特征是突发突止,且常由期前收缩诱发,也易被期前收缩或快速程序刺激终止。
4.患者,女,35岁。一过性头晕、黑矇半年,每次发作时心悸感明显,因“近2周心悸、黑矇发作次数增多,伴晕厥2次”来诊。患者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为明确晕厥原因,首选的检查是
A.运动负荷试验
B.CT冠状动脉造影
C.头颅CT
D.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的适应证。该患者反复黑矇、晕厥,每次发作时心悸感明显,强烈提示为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无创性心脏检查未能明确原因,需进一步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5.心律失常按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下列不属于冲动形成异常的是
A.逸搏心律
B.室性期前收缩
C.干扰及干扰性房室分离
D.心房颤动
E.预激综合征
F.窦性心动过速
答案解析:CE
本题考查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其中A、B、D、F选项为冲动形成异常,C、E为冲动传导异常。
编者:郑 程
审校:陈 鹏 郑泽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