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汉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7章 统一

太学,这所承载着大汉文化传承的巍巍学府,于今日同样为天子设立了日讲讲堂。

讲堂内,气氛庄严肃穆,刘辩身着龙袍,端坐在讲堂首位,神色凝重。

只见他微微倾身,双手交叠于身前,眼神不时飘向窗外,望向正在整理书卷的郑玄,而后轻声开口:“郑公,今日朕有事欲与郑公商议。”

郑玄听闻,缓缓抬起头,放下手中正整理的书卷,手习惯性地捋着胡须,脸上挂着儒雅的微笑,微微欠身,恭敬回应道:“陛下,不知有何事要讲?”

刘辩坐正身子,眼神认真,语气郑重道:“郑公可曾知晓太学之中的弟子科一事?”

郑玄听闻,手中捋须的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轻轻摇头,缓缓说道:“今日,陛下的心思,恐怕已不在这日讲之上了。”

“既然如此,老臣倒也能陪陛下论道一番。陛下所言的弟子科,老臣自然知晓。只不过其考核内容大多被学官把控,所能得官者多为世家子弟,与经典学术并无太多关联。”

郑玄微微叹息,神情中满惋惜。自己年轻之时,入太学研学,便知晓世家子弟凭借家族权势,在弟子科考试中轻易获取官职,而真正有学问的寒门士子却被拒之门外,此般情景,实乃学术之殇。

刘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双手有力地一挥,斩钉截铁道:“既然郑公知晓,朕也不妨明说,朕欲改革弟子科。”

其实今日找郑玄谈话,他心中本就因太学外的嘈杂而有些不安,加之如今战事紧张,他必须保持冷静,便想借这个话题稳定心神。

况且他实在是看经典古籍有些要昏昏欲睡之感。

不仅如此,改革弟子科并逐渐朝科举发展,也是他对抗如今天下世家的重要一环,自然要与这位名义上的太师商议一番。

郑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旋即恢复平静,微微眯眼,饶有兴致地问道:“不知陛下欲如何更改这弟子科?”

刘辩微微皱眉,陷入沉思,半晌后,方才条理清晰地说道:“朕欲请郑公为弟子科重新编撰考核教材,以郑公注解为上等进行策论与答题。朕欲选取经典九经,即《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以此中内容作为考核论答依据。”

郑玄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再次捋须,点头道:“这倒并非难事,臣已有诸多注解,可用于弟子科之考核科目。不过陛下打算如何考校这些天下士子?”

刘辩坐直身子,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朕欲将其分为三科,分别为明经、策论,以及吏治三科。”

郑玄眼中闪过疑惑,微微皱眉,前倾身子问道:“如此三科,陛下当如何运用?”

刘辩神色认真,侃侃而谈:“明经乃是考核太学士子对经典理论之要义,为国家选取经学之博士,丰富大汉之学术。我大汉以儒学立国,经学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明经科的选拔,能够让真正精通经典的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大汉的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其实他对儒家经典的发展,本心并未过多上心,只是有些事情必须要用儒学的幌子加以遮挡,自然也要给以儒学为生的大汉士子一些好处。

郑玄听闻,眼中顿时一亮,忍不住拊掌大笑,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赞叹道:“陛下,此乃善举!”对他而言,学术研究远比为官从政更具吸引力,如今有一个能让大汉学术发扬得更为耀眼的机会,怎能不让他兴奋。

刘辩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策论,自然是问计于天下士子,若大汉面临难处,便能从他们口中知晓答案,其中优异者,朕自当上朝面见,为其赏赐官职。如今大汉内忧外患,正需要能够提出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的人才。策论科的设立,就是要让士子们针对当下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策略。”

郑玄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认可:“陛下,如此甚好。通过策论,可以考察士子们的见识和智慧,为国家选拔出有谋略的人才。”

刘辩目光坚定,接着说道:“如此一来,便只剩下吏治一科。汉家天下广袤,上万县城皆需能臣能吏,方能使一城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此科考校的便是以地方治理为核心要务。地方乃国家之根基,只有地方治理得当,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吏治科的设立,就是要选拔出那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官员,去管理地方事务。”

郑玄神色淡然,他本就对为官之事兴趣缺缺,便随口附和:“如此甚好。”

“不过既然依照陛下所言录取,如何保障这三科的公正性,选出真正的大才?”

刘辩神色沉稳,目光坚定而自信:“此事也简单,每三年举行一次大考,考生文章及殿中对答皆张榜于太学,让天下人评定,不知郑公觉得如何?”

郑玄身为老学究,一心只考量可行性,并未多想其中复杂之处。

他微微点头,说道:“陛下此计甚妙,如此一来,天下人皆能监督,可保考试之公正。”

刘辩继续说道:“如此三科自然不够,朕还欲设三科以作辅助,分别为明算科、明法科、物理科。”

郑玄闻言,微微一愣,随即陷入沉思。思索片刻,他很快便理解了前两科的含义,可“物理科”却让他一头雾水,不禁皱起眉头,拱手问道:“陛下,何为物理?”

刘辩耐心解释道:“便是研究事物之道理。”

郑玄满脸疑惑,连连摇头:“臣还是有所不知。”

刘辩微微思索,接着说道:“不知郑公可曾知晓,为何梨树下的麦子长得更为成熟,或是人为何有时浮于水面,有时却沉底,亦或是大疫为何出现,朕欲考究天下士子,让他们给出答案。”

刘辩试图用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解释物理科的含义,让郑玄能够初步理解。

而这三个方面,实则代表着现代的物理、医学、农学等基本问题,日后自然要逐步拓宽范围。

郑玄思索片刻,心中明白这些多属纸上谈兵,实际操作恐难有成效,便拱手道:“陛下圣明,不过陛下打算如何录取此中士子?”

刘辩思索道:“自然是以各士子户籍为评定标准,每年缴纳赋税多的州郡,能入弟子科考核的士子便多,有重大贡献的州郡,名额亦当增加。如此既能激励各州郡努力发展经济,又能确保各地皆有人才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每年一次小考,每三年一次天下大考。”

郑玄跪拜稽首道:“便依陛下所言。”

就在此时,一阵杂乱而急促的脚步声从讲堂外传来,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紧接着,大将军何进神色慌张,满头大汗,跌跌撞撞地冲进讲堂,脸上写满焦急。

郑玄脸色顿时变得不悦,眉头紧锁,正要呵斥。

何进顾不上许多,几步跑到刘辩面前,扑通一声单膝跪地,气喘吁吁道:“陛下,快些跑,我们去长安寻那盖勋,定然能保我等安危!”

刘辩闻言,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皱眉道:“出了何事?”

何进赶忙对答道:“不知怎的,董卓领兵自雒中而出,绕过了卢公与朱公的防线,直奔陛下而来了。”

刘辩长叹口气,却没有慌乱,神色镇定道:“如此,便是让在毕圭苑之中的徐荣动一动了。”

洛阳太学之外,人潮涌动,比肩接踵,围堵得水泄不通。众多太学士子,皆精心整饬衣冠,引颈而望,眼神中满是期待,想要见一见汉家天子天颜,同时也想知晓郑玄会给刘辩讲解何种经典。

这些人之中并非全是之前一批太学士子,增添了不少追随大儒郑玄,不远千里游学而来的寒门士子。

恰在此时,众人忽觉脚下大地微微颤动,起初如蝼蚁轻爬,细微得难以察觉,转瞬便似闷雷自地下滚滚而来,震动愈发强烈。

众人面面相觑,神色间尽是疑惑与不安,彼此交换着眼神,试图从对方眼中找到答案。

未及反应,忽有一人,扯着嗓子厉声大喊:“有兵往这边来了,快些跑!”

此声犹如平地炸响的惊雷,瞬间镇住了全场。

一众士子,刹那间呆立当场,眼神中满是惊恐与茫然,一时间手足无措,僵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仿佛被恐惧定住了身形。

与此同时,微风拂过,空气中隐隐飘来一阵刺鼻的血腥之气。那股血腥气愈发浓烈,应是有一场残酷的杀戮就在不远处进行。

刹那间,人群如同被捅破的马蜂窝,彻底炸开了锅。士子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相互踩踏,发出阵阵惨叫。

太学之外,曲军侯张璋身着斑驳战甲,眉头紧锁,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混着脸上的尘土,显得狼狈不堪。

他心中满是不安,来回急促踱步,焦躁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他正率领着两位将军残存的部曲,凭借着新修建的太学建筑,拼死抵挡着突袭而来的董卓军前锋。

但他麾下这些兵丁,不过是草草操练过几次武器,平日里疏于战阵,又怎能是如狼似虎的西凉铁骑的对手?

就算是依托建筑,然而太学终究不是城池,不少地方已经门洞大开,根本没有安全性可言。

西凉铁骑,身着轻甲,嘴中嗷嗷怪叫着,又是一轮骑射与冲锋,领兵之人正是李傕郭氾二人。

转瞬间,张璋的部下士卒便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太学外的土地,残肢断臂散落一地,惨不忍睹。

猛然间,自后方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

张璋心中陡然一惊,以为又有敌人从后方杀到。

他脸色骤变,牙关紧咬,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当下便决定亲自率领仅存的兵丁上前阻拦。他手持长刀,高高举起,用力挥舞,大声吼道:“都给我守住!陛下还在太学之中,谁敢跑,杀无赦!”

这一下恐吓,让不少想要逃跑的士卒,却是停下了脚步,回到原本布置好的位置之上。

说罢,张璋迅速转身,几步并作一步,登上太学的阁楼。

他双手紧紧握住阁楼的栏杆,身体前倾,目光急切地向前方望去。

只见董卓的西凉铁骑已然将太学团团围住,正在有条不紊地布置包围圈。

张弓搭箭,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显然是打算以箭矢消耗他们这些守城的士卒。

张璋望着这一幕,心中一阵胆寒,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额头上的冷汗再次涌出。“他娘的,这群狗东西真就是不能来个痛快吗?”

就在张璋感到绝望之时,他忽见一人从洛河方向现身,而其身后是黑压压的着甲士卒,显然也是汉家的正规军。

此人身材魁梧壮硕,足有八尺开外,肩宽背厚,身着一袭黑光铠,步伐沉稳有力,气势非凡。

只见此人一出现,正巧撞上了一队往来游击的凉州铁骑。他神色不变,毫无惧色,双手持枪,猛地大喝一声,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

他身后的士卒们,受其鼓舞,也纷纷呐喊着,挥舞着武器,与凉州铁骑厮杀开来。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

张璋见状,心中大喜,暗自思忖此人定然是陛下的后手。

当下,他深吸一口气,不顾头顶如雨点般落下的箭支,挺直身躯,大声指挥着手下人马,朝着那人的方向奋勇赶去。

一路上,箭雨纷飞,不断有士兵中箭倒地,张璋小心翼翼,便是在太学之中,依托太学围墙,准备靠拢此人。

而当时其人也已经将一队的西凉铁骑彻底歼灭,便也是往太学而来。

却也是见到张璋在太学门口之处,其人一怔。

张璋听到此人神色恭敬,微微欠身说道:“在下,徐荣,不知陛下安康。”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