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太子李承乾
李高明面色凝重地凝视着眼前的长孙皇后,深深感受到那无尽的关爱之情。
回想李承乾这个太子,却在权力的旋涡中失去了方向,愧对母后,也辜负了父皇的期望,更是愧对天下百姓。
最终被贬为庶民。在流亡中,我看到过赤地千里,百姓颗粒无收…
而那些官府和世家豪族却中饱私囊,可谓是‘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
此世,我李承乾,乃大唐太子,自当要立下这不世之功,以弥补上一世的遗憾。
“母后,您就别哭啦,您看,儿臣这不活得好好的嘛!”
长孙皇后抹了抹眼角,快步走向孙思邈:“多谢孙道长的救命大恩呐!”
孙思邈赶忙摇手,“哎呀,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嘛!”
李承乾咬着牙,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先给孙思邈作了个揖,“孙道长,您的大恩大德,高明我没齿难忘啊!”
孙思邈赶紧把李承乾扶稳。
李世民眼神一亮,不过也没吭声。
他走到李承乾边上,手一挥,叫过来几个捧着盘子的宫女,
“让御膳房做的膳食,赶紧吃点吧。”
李承乾这才回过神来,瞧见了身边的父皇。
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忍不住说道:
“哎呀,孩儿真是不孝,让父皇您担心了!”
李世民面带微笑地说道:“没事就好啊。”
言罢,他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又转向了孙思邈,
关切地问道:“太子如今身体状况究竟怎样了呢?”
孙思邈微微躬身行礼后,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的身体已然没有大碍。
只需在接下来的几日里多进些饮食,好生滋补调养一番即可恢复如初。”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他满怀感激之情地对孙思邈说道:
“有劳孙道长费心了。以您如此高明的医术,
若是肯留在宫中担任太医署的太医令一职,那必定会造福更多人呐。
不知孙道长意下如何?”
然而,孙思邈却连忙摆手婉拒道:
“陛下谬赞了,老道我向来自由散漫,早已习惯了云游四海、遍历名山大川的生活方式。
实在难以适应宫廷中的种种规矩约束,还望陛下能够体谅并宽恕我的无礼之辞。”
李世民自然明白孙思邈这番话不过是推脱之词,但见其去意已决,也不好再强行挽留,只得无奈地点点头表示理解。
接着,他再次开口询问道:
“既然孙道长无意为官,那么不知您可有其他愿望或者需求?
只要是朕力所能及之事,定当全力满足于您。”
孙思邈略作沉思,抬眼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才缓缓答道:
“多谢陛下美意。其实,老道此生别无他求,唯有一颗钻研医道之心始终未曾改变。
此次有幸来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实乃一大幸事。
因此,我期望能够与太医署内诸位德高望重的医师们相互切磋交流医术心得,共同精进这济世救人的本领。恳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哪里算得上是交流医术啊!
就太医署里的这帮家伙,他们又怎会有那个资格与孙思邈相提并论呢?
哼,无非就是前来求情罢了!”
想到此处,李世民脸色一沉,高声喝道:“既然如此,张正!”
站在一旁的张正听到皇上点名呼唤自己,连忙诚惶诚恐地应道:“微臣在!”
李世民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张正,厉声道:
“刚才朕所说的话,你可都听清楚了?
从今日起,你等要全心全意地跟随孙道长好好学习医术,不得有丝毫懈怠。
若是孙道长在长安期间的衣食住行出现哪怕半点儿差池,朕定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听闻此言,孙思邈不禁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其实正如李世民所料,他此番前来确实只是顺便替太医署的众人求个情而已。
毕竟大家同属医者,能相互帮衬一把自然是好事一桩。
然而令孙思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事情竟然发展成了如今这般局面,自己这下子算是彻底被坑惨了。
短时间内想要离开长安恐怕是无望了,即便李世民开口放他走,那群太医署的人想必也绝不会轻易答应的。
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想到这里,孙思邈无奈地摇了摇头。
而此时的李世民看到孙思邈那略显尴尬的神情,嘴角却不由自主地上扬起来,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随后挥了挥手说道: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
然后他缓缓地转过头去,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李承乾。
就在此刻,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并肩而立,二人的目光皆饱含着深深的关切之意,紧紧锁定在这边。
那眼神仿佛能够穿透一切阻碍,直接触及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而从他们口中说出的关心话语,更是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层出不穷。
一句句温暖人心的问候,一声声充满爱意的叮嘱,交织成一片温馨的海洋,将周围的人都笼罩其中。
时间在这关切的氛围中悄然流逝,没有人去刻意留意究竟过去了多久。
终于,李承乾微笑着送别了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他的身影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修长。
随着两人渐行渐远,那关切的话语似乎仍在空气中回荡,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