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5章 吴三桂出手 头号大汉奸登场
江河问罢,这些人并不答话,只是互相对视了几眼。然后领头的那人低喝一声,忽然往前一扑,就地一滚,贴地团身一个跟斗,便翻到了江河脚下。
江河也没料到这人会使出此招,看样子很像是许多武侠小说中都有的地趟拳路数。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前生今生加起来,可都没见人有真的用过。而且他前世虽然报过散打班,学了两年散打,但也真谈不上有什么实战经验。训练馆里的对抗练习,大家也不会真下死手。
忽然乍遇此怪招,江河反应不禁慢了下,再挥鞭往地下抽去时,那人滚的速度颇快,竟然一下抽空,抽到了地上。
接下来那人滚到他脚下,便是贴地一个扫堂腿,往他脚下扫来。
江河见状,连忙往后一跳躲开。
他躲开的同时,身旁的书砚忽然身影一闪,往前冲去,然后一个弓步下冲拳,往那人胸口打去,看起来倒也颇有架势。
江河瞧到后,又是不禁一惊,没想到自己这小书童居然也懂点儿武艺。不过再一想他哥江天一有跟江大中学过武,想必也是教过自己这弟弟几手防身的武艺,书砚会点儿也不奇怪。
但他就算也跟着江天一学过,毕竟年纪小,力气弱,也更无什么对敌经验,所以刚才猝不及防下,也是一下被人拉下了马去。好在他摔到地上后,立即想起了大哥教的经验,连忙抱头缩身,护好自己。
所以在刚才的慌乱中,他虽然也挨了几脚,但因保护得当,头脸与肚子等部位倒是都没被伤到。
这时稍微冷静下来,便立即记起自己身份,要保护江河,也不顾自己能不能打得过,便配合江河反击起来。
这个使了招地趟拳,最先扑上来的人,正是汪七。此时汪七后面的那四个兄弟眼见汪七率先扑上,也都发声喊,一起扑了上来。
江河这时也重新上前,一脚向地上的汪七踢去。
汪七此时刚架住书砚的拳头,便见江河往他胸口踹来,顾不得再行反击,又仰身往后贴地一滚,避了开去。
这时他后面几个兄弟已经抢上,当即众人便混战到了一起。
江河又挥着马鞭胡乱抽打,但这时几人都已有准备,各举臂护住了头脸,忍痛冲了过来。
这些人一冲近前,马鞭也不好使了,江河随手扔过,砸到一人头上,然后抬腿一脚踢到另一人的迎面骨上,接着一个膝撞,便把那人顶的痛呼一声,往后直退。
他这时也冷静了下来,扔出马鞭后,便竖手举臂护住头脸,并微微弯腰屈身,用自己学过的散打招数与几人对打。
不过他与书砚终究人少,而对方人多,在这种混战之中,还是免不了会挨上几下。但因他护住了要害,挨的那几下也不要紧。
正在混战之际,忽然巷子后面又跳出一人,抬手大喝道:“大胆贼人,竟敢当街行凶!”
话音一落,便纵身疾奔,如风一般扑了上来。
此时跳出来的这人,自然正是吴三桂,他却是认为雪中送炭才能更收获感激,所以并没有在江河与书砚遇袭的第一时间就出手相救。稍迟了片刻,这才出来。
汪守信的那个书童见贤此时并没有动手,而是落在后面看热闹。吴三桂如风般冲过来后,第一个就向其出手。
见贤哪里料得到竟会忽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才刚回头转过身,吴三桂就已经如头下山猛虎般冲到了眼前,随意挥臂一扫,见贤连抬手阻挡都不及,就如被一根铁门闩般扫中。
当即一声闷响,他直接都被打的双脚离地而起,再又往旁倒撞在后面的墙壁上,“砰”一声,头磕了下,然前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汪守信的这个书童虽比书砚大点儿,也不过是才十五岁的少年,哪里经得起这般重击,只一招就躺下了。
一胳膊扫倒见贤后,吴三桂几乎都不稍停,趁势抬腿一脚踹到最近一人的后腰上。
汪七等人虽然也听到了后面吴三桂的喝声,但因为正陷于跟江河主仆俩的混战中,百忙中也是来不及抽身。最后面的这个便是尚未及转身,便已被吴三桂迅速赶来,一脚踹中。
这一脚踹出,立即把那人踹的往前扑去,又撞到了前面的一人。两人一起撞作滚地葫芦,扑倒在了江河脚下。
而此时正在与江河对打的,又是汪七担任主攻。这两人一起扑倒过来,立即也影响了他发挥,不由脚下被绊了下,身子一晃,一时失了平衡。
正挥手找平衡之际,江河见此机会,哪里会放过,一把擒住了这汪七的手腕,使出关节技巧,反手一掰,汪七立即吃痛的“哎哟”一声,被迫半跪在地。
江河又趁势底下一记膝撞,正中其鼻梁,当即便撞的鼻血长流,满眼金星,鼻梁骨都撞歪了。
此时吴三桂出手更重,三拳两脚就把剩下的几个给解决了,出手干脆利落,让江河瞧得不由眼前一亮。
眼前这个忽然跳出来帮忙的陌生人,武艺水平虽然还够不上武侠小说的层次,但至少也是他前世九十年代港台警匪动作片的水准了。动作干净利落,拳拳到肉,果然是个武艺精熟的练家子。
吴三桂解决了剩下的几个后,立即向江河抱拳一礼,关心问道:“这位兄台,你没事吧?”
这人一开口,江河立即便能听出带着明显的北方口音,而且还有点儿接近他前世的东北口音,让他颇有亲切感,当下也连忙回礼道:“没事,无甚大碍,多谢兄台及时出手相救,还未请教尊姓大名?”
“不敢当,在下吴三桂。”
江河一听,立即不由大吃一惊地瞪大双眼,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吴三桂的大名,他哪能没听说过,简直就是如雷贯耳。
而且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也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去这个人。在崇祯末年时,吴三桂可以说已是当时明朝在关外的最后统兵大将。
也正是吴三桂的转头降清,才能够让清兵顺利入关南下,被称为是明朝头号大汉奸,历史的罪人。
而且在降清之后,吴三桂先是与清军合兵攻破了李自成的大军,后又成为攻打南明的急先锋,一路追杀南明最后的永历帝至緬甸,据说永历帝落到他手中后,还是被他亲手用弓弦勒死的。
明末投降满清的汉奸中,洪承畴算是其中官职最大的,但最为让人招恨的,却还是吴三桂。
因为正是他的献关降清,使满清立即收获了半壁江山,最后又亲手剿灭了永历政权。
也正因如此,以致后来吴三桂在康麻子决定削藩,他又起兵反清时,都不敢光明正大地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实在是他也没这个脸。更担心一旦成功,事成后有可能反被朱明后裔给清算。
而在吴三桂反清时,本来他也是有机会成功的,却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坐失了最后机会。终至一败涂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否则他若真能反清成功的话,历史评价必是以攻抵过,先期的投降也会被认为是忍辱负重,麻痹满清。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