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26/53263226/b_53263226.jpg)
第12章 高门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
刁家最风光的时候,也仅在琅玡王氏之下。
其祖刁协辅佐元帝建康登基,历任左仆射、尚书令,恢复朝廷的典章制度,后与刘隗推行“刻碎之政”,抑制门阀豪强,维护皇权,也算一时良臣。
荒诞的是,刁逵这一代,刁家已然成了京口的蠹弊,变成了刁协打压的豪强,为害乡里。
刘道规这句话直接戳中了刁逵的心肺。
司马家的口号便是以孝治国,刁展可以不要自己的脸面,但不能不要先祖的脸面。
“彩!”
赌徒们顿时大声喝彩,连二楼雅间的人都走出来观看。
刘裕身上的气势也泄去了大半。
受玄学清谈影响,江左盛行以理服人,刘道规的话简直是杀人诛心。
众目睽睽之下,刁展满脸通红,却又没有办法辩驳。
输了不丢人,赌桌上原本就有输有赢,但三对一,就为人所不齿了。
与刘裕的从容应战相比,两边高下立判。
“大胆,尔等莫非要与刁家为敌乎?”
刁展身边的几个家奴却还像以前一样咋咋呼呼。
刘道规心中一乐,就喜欢刁家的这种猖狂劲儿,“怎么,你刁家连话都不让人说了吗?”
正堂内的人大多无权无势,不敢说话,但二楼不一样,终于有人说了一句公道话:“昔者刁令君抗志高亮,才鉴博朗,中兴制度,名垂江左,为士人之典范,未想子孙跋扈如斯。”
“京口还轮不到刁家一手遮天,今日到此为止。”
刁展扫一眼二楼,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却不敢反驳。
但那家奴平日猖狂惯了,指着二楼狂吠:“谁,是谁!”
“啪”的一声,刁展反手就是一耳光,将那家奴扇了一个趔趄,满口流血,呜呜的惨叫。
能在二楼玩乐的人非富即贵,在他们眼中,刁家也没什么了不起。
刁家已经从上品高门滑落到了中品,家中至今还未出过两千石的高官。
“得罪、得罪。”刁展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知道轻重,冲二楼拱手,又冲刘裕和刘道规皮笑肉不笑,“今日之事暂且记下,日后再来理会,走!”
几个家奴跟在后面,狼狈逃窜。
“唉,寄奴虽败犹荣,没丢我们京口的脸面。”
“以三对一,刁家胜之不武。”
刁展离去后,众人又七嘴八舌的奉承起来,比方才还热闹。
“哈哈,多亏诸位壮声势。”刘裕兴高采烈。
刘道规却并没有这么乐观,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算了,刁展今日丢了脸面,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不过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看不惯刁家的大有人在,仇家也不少,不敢太肆无忌惮。
“兄长,今日不早了。”刘道规出言提醒。
真出了事,这些人一个都靠不住,赌徒之间的交情比露水还要单薄。
这一局是赢了,但还有下一局。
“今日到此为止,告辞。”刘裕一拱手,与刘道规一同离开博坊……
二楼的雅间内,三双眼睛盯着兄弟二人在长街上的背影。
“赌品亦人品,这对兄弟倒也有趣,可惜不肯为我所用。”桓玄极擅樗蒲,在江陵时,遇见书法名画及佳园华宅,皆以樗蒲取之。
方才的言行,全都是试探和拉拢。
虽然态度有些傲慢,但欣赏的却是真的,奈何刘裕宁愿输光,也不肯向他低头。
对于他这种高门公子而言,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便越是心痒难耐。
刘敬宣道:“得罪刁氏,只怕日后还要生出事端。”
“他既然骨头这么硬,不妨给他些教训,到时候自会摇尾乞怜。”桓玄转身,拿起一支细矢,随意抛出,正好命中投壶。
刘敬宣眉头一皱,心中顿时不快,只要狗才会摇尾乞怜,桓玄对刘裕兄弟的态度,其实就是对他的态度。
刘敬宣父子也非士族出身,曾经靠山谢玄倒了,需要寻找新的靠山,能让他参与这种聚会,已经很给面子了。
“哈哈,南郡公好手段。”雅间内的那名儒士拍手陈赞。
“雕虫小技,王兄见笑了。”桓玄此来京口,除了拉拢刘牢之父子,还有其他士族。
皇帝即位之初,沉迷酒色,整日醉生梦死,司马道子、王国宝、王绪擅权,官以贿迁,政刑谬乱,朝政日非,几人又崇尚佛门,动辄耗费亿万修建佛寺庄园,民不堪命,怨声载道。
连司马道子门人爵千秋,捕贼吏出身,都能卖官鬻爵,敛财亿万,成了建康巨富。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司马道子一党的种种恶行还是传入皇帝耳中。
遂扶持王恭、王珣、殷仲堪、郗恢等高门士族,对抗司马道子一党。
朝廷陷入新一轮的内斗之中。
王恭出身太原王氏,素来看不上同族兄弟王国宝、王绪,不顾王氏颜面,去阿谀奉承司马道子。
王珣则是琅玡王氏出身,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还是桓温的故交,与郗超并称当世奇才,都曾辅佐过桓温。
而站在桓玄面前三十多岁的文士,正是王珣的堂弟王谧,车骑将军王劭之子。
桓玄积极与琅玡王氏亲近,正是此行的最大目的。
对于王恭一党而言,桓氏仍有巨大利用价值,手中捏着三万荆州西府军,亦是多年征战的精锐。
“南郡公此来京口,用心良苦。”
琅玡王氏与桓氏一向亲近,王谧与桓玄关系也不错。
“桓氏一门忠心耿耿,有大功于社稷,玄空有报国之心,始终不得门径,空有一身才学,虚度年华,每每思之,不觉羞愧。”桓玄一脸认真的自吹自擂。
他虽承袭了桓温的南郡公,但今年已经二十一,至今却无官职在身。
桓家与司马道子不对付,王国宝之弟王忱督镇荆州,最大的目的便是压制桓氏,一心一意跟跟桓氏过不去,几乎压的桓家喘不过气来。
所以桓玄自然想拉近与王恭、王珣、殷仲堪一党的关系。
王谧便是最好的敲门砖。
王谧和刘敬宣眼神古怪起来。
不过桓玄也并非全是吹嘘,博通杂艺,亦善写文章,自幼聪慧过人,非常得桓温宠爱,即便其母是舞姬,还是以庶子出身继承了桓温的爵位。
“既有报国之心,某当禀于陛下,南郡公不必多虑。”王谧官居秘书丞,乃皇帝近臣,身后还有担任侍中、辅国将军的王珣,深得皇帝信任。
“多谢王兄!”桓玄大喜过望,这次来京口总算找对人了,收获巨大。
只是王谧有些心不在焉,时常望向窗外,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