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变:大清帝国风云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忠臣守满洲

“大舅哥,咱们是不是走错路啦?“

在城外骑了快二个时辰马,把屁股都颠得发疼的苏常寿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狩猎不是得往密云那边走才猎物多么,怎么就往南边跑,南边都是汉人种地的地方,这地方能有什么猎物?

而且,吴应熊的侍卫从原来的十来人,半途陆陆续续增加到二十来人,若隐若离地跟在队伍后面,并且这群人还都是一人双马,马背上还背着大袋的行囊,不仅不像要去狩猎,反而是像要出远门的样子。

同样觉得奇怪,不只是苏常寿,还有一旁骑着小马驹上的苏尔发,他早就发现了,但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发问。

此时听到苏常寿提起,也是一脸疑惑地看着吴应熊。

他疑惑的原因是,吴应熊信誓旦旦地说了吴世霖也有跟着,可是至今到现在还都没看到他。

面对两人的疑问,吴应熊没法如实回答,总不能说我要逃跑吧。而且此时又仍在京师范围,根本没法强行掳掠他们跟着队伍。

想来想去,只能骗了。

“有件事,我得跟你们说实话,你们要做好心里准备。”吴应熊一改平时和蔼,脸色一沉,神情凝重。

见吴应熊神色严肃,二人心里不由“咯噔”一跳,四目相对,面面相觑。

吴应熊把他们带到一旁,满脸的左右为难,在二人追问中更是眉头紧皱,唉声叹气,搞得二人也跟着紧张起来。

最后,吴应熊跺了跺脚,装出一副不得不对他们说出实情的样子。

“皇帝……要继续追查睿亲王一案,并且借此名义,彻查两白旗。”

什么!

消息一出如平地惊雷,震撼得在场之人惊骇不已。

苏尔发年纪尚小,又是从小连遭皇室打击,此时更是浑身颤抖,差点瘫软摔倒,直接鼻子一酸哭出声。

“不要……不要,放过我,放过我……”

见苏尔发哭了,苏常寿也是紧张万分,但总归年龄较长,还算是比较镇定,但也是一副惊慌失措,紧紧抓住吴应熊的手臂颤抖着:

“阿……阿浑,你可别开玩笑……鳌拜不是已经被抓,案子不是已经结了吗?”

看着两人眼神中的惊惶不安,吴应熊眉角一挑,按下心中的激动,仍是神情严肃地摇了摇头。

“相信你们多少都有风闻,我家胡总管在京中神通广大、对朝事大小皆有所侦吧。”

吴应熊口中的胡总管,就是额驸府的庶务总管胡心水。

当年吴三桂降清后,继续为清廷征战南北,剿杀反清势力。吴应熊则被送入京师当质子,胡心水以随从身份,跟随吴应熊入京。

临行前,吴三桂握着胡心水的手,千叮万嘱曰:吾子少,不更事,烦汝代庖。

到了北京后,胡心水“挥金如土,上下左右无不相得已“,“散财结客,专剌密事报滇“。

胡心水利用强大的金钱开路,在京师里到处安插耳目眼线,“京师朝事大小飞骑报闻“,甚至连云贵督抚的题本也能辑其原文送至平西王府。

除了吴三桂的平西藩,平南藩、靖南藩在京师都有自己的眼线,清廷皇帝知道,朝堂上的高官大员也都知道这事,却都很默契地睁只眼闭只眼。

在朝堂争斗中,互相安插耳目眼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再正常不过了,甚至在发现身边被对方安插了眼线,某些时候还得假装没发现。

因为当皇帝或政敌对你一无所知时,心里会产生极大的恐惧,为了安全起见,往往就只能选择肉体消灭对方。

留着对方的眼线,再适时故意露个破绽,迷惑政敌,再趁其不备一击必杀,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如司马懿长期装病,借身边眼线的口舌释放出“无害”信号,骗过曹爽,待其出城后发动“高平陵之变”,一击必杀。

所以当吴应熊毫不掩饰地说起自家耳目时,二人更加相信了。

虽然胡心水已死,但谁又知道,他留下来谍报组织是否还在发挥作用。

“消息是宫里传来的,皇帝深夜查阅摄政王老档时,摇头叹息‘两白旗可恨,父王还是太慈悲了’。”

此话一出,苏常寿脸色惨白,神情木讷,两腿一软瘫倒在地,苏尔发更是“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吴应熊赶紧把苏常寿扶了起来,然后还得手忙脚乱地哄着在一旁哭鼻子的苏尔发。

“哎呀,都是我不好,说不定只是内侍听错而已,或许皇帝没那意思。”

吴应熊越是替康熙解释,苏常寿越是坚定他说的是真的。

“不……不,是真的,一定是真的。他为什么还不肯放过我们,为什么!”

苏常寿对康熙这个皇帝了解得太深了。

多尔衮死后,顺治开始严酷打压、清洗两白旗,让两白旗损失惨重,但由于苏克萨哈及时投诚顺治,保存了多尔衮一脉的势力。

再加上南明尚未平定,八旗不能内斗生乱,于是顺治只能硬生生地吞下这口恶气,让多尔衮一脉势力继续把持两白旗,准备在南明彻底灭亡、天下平定之后再来收拾两白旗。

面对顺治的清洗、打压,忍无可忍的两白旗旗兵在灭明前线上,更是离大谱的出现原正白旗、后正蓝旗章京兀儿特见之大愤“吴三桂食明厚禄,何无毫发恩乃尔!”的啼笑皆非之事;

甚至在看到永历皇帝后,大呼“此真天子也,可奉之为百世功”。

多尔衮旧部邵尔岱还因此自称平汉王,刻印缮装,麾下旗兵争相去辫,攻杀吴三桂,想要救出永历皇帝反清复明。

最后被吴三桂镇压,以失败告终。

史称“黄白之争”。

而此事不久后,顺治就死了。

顺治到死,都没办法完全消除多尔衮的影响,更别说是彻底掌握两白旗,从而独享皇权。

临死前他留下四大臣辅政,其中就有一个是两白旗出身的苏克萨哈。

并不是顺治真的信任苏克萨哈,而是两白旗还掌握着前线军权。

八旗稳,则朝堂稳;朝堂稳,则大清无往不胜!

在荡平前明余孽的关键之机,为了大清的胜利,顺治只能选择让两白旗的代表苏克萨哈来充当辅政大臣,共同分享权柄,从而稳定两白旗。

也就是说,四大臣辅政,本质上就是残余的多尔衮势力与皇太极势力共同把握朝政的结果。

康熙三年,中华大地上最后一支有组织的反清残余势力——夔东十三家的李来亨在茅麓山自焚,清统一大陆。

康熙六年,天下遂安。

以两黄旗为首的鳌拜与两白旗的苏克萨哈再次内斗,皇太极势力终于可以借此机会,肆无忌惮地清洗多尔衮残余势力。

苏克萨哈全家几百口人更是因为八旗内斗,被杀得一干二净,七个成年兄长全部被斩杀,只留下幼子一人,旗中势力更是被一扫而光。

多尔衮残余势力在八旗中,就只剩下在正蓝旗与两白旗的底层军官,从此对皇权再无危害,更别说翻起任何波浪。

苏常寿想到这里,囔囔自语。

“康熙这贼子,父亲说他‘示外儒雅,内怀虎狼,外仁而内暴之君’,果然如此!连鳌拜这样忠心的好奴才,都能被他残害,更别说放过我!”

苏克萨哈被扳倒后,康熙便借鳌拜之手,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清洗了两白旗,随后反手就以少年侍卫做“布库”之戏,兵不血刃地擒拿鳌拜,独享皇权。

世人皆以为是少年侍卫血拼才擒拿住鳌拜的,可世人却忘了一件事。

鳌拜是什么人?满洲第一勇士!

是在皮岛之战中,第一个冲进明军军阵,撕开防线的悍将,是剿杀西军的头号先锋,更是历朝历代中,极其少有真正做到以武入阁、托孤寄命的顾命大臣。

当时鳌拜正值壮年,生活优渥,保养得宜,处于一个男人体力和精力巅峰,怎么可能轻易被几个没见过血的娃娃制服?

若不是因为鳌拜是两黄旗的好奴才,又忠于顺治皇帝所托,根本没有反意,不然岂会被康熙用如此幼稚的手段拿下!

当鳌拜见自己尽心竭力辅佐的君王,带着一群瑟瑟发抖的侍卫,眼里充满着恐惧与亢奋,用极其幼稚、拙劣方法都要擒拿自己时,鳌拜愕然失望,心如刀割。

这个效忠大清三代君王、为朝廷征战沙场数十年、身中百十创未曾落泪言痛的老帅,此时却是老泪纵横,心灰意冷。

为了满洲帝国不陷入内乱,鳌拜不仅没有伤害眼前这几名青涩懵懂的少年,甚至主动伏低身态,没有一丁点反抗就让他们擒获。

事后还主动上疏,认罪自己“不敬皇帝”。

这位策马长枪征南朝、执鞭圈地牧汉奴的满洲第一勇士,主动践踏自己“巴图鲁”的尊严,用几十年的声望让少年康熙踩着自己残躯,登上权力巅峰。

康熙咒着鳌拜死,可鳌拜至死,都守护着满洲的平安。

……

苏常寿和苏尔发一大一小,一个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一个指着北面破口大骂,吴应熊自己也没想到,他随口胡编的一句话,会让二人反应这么大。

苏常寿一顿谩骂发泄后,看到站在一边发怔的吴应熊,跑过去双手紧紧地抓着吴应熊的手臂,眼中带着急切的期望。

“阿浑,你一定有办法对不对,你一定能救我对不对!”随后又指着吴应熊的那群随从,恍然大悟道。

“我知道了,你这是在帮我,这些人都是要送我逃跑的,谢谢,谢谢大舅哥!可是……天大地大,我能去哪呢?”

想到未来要浪迹天涯,苏常寿此时也是脑袋一片混乱,根本没法深思熟虑,年纪尚小的苏尔发更是没有半点主见了。

见谎言效果极好,吴应熊也趁热打铁,给他们指了一条道。

“南下,我们去四川。”

四川??

为什么要去那个鬼地方,那里据说光是城里的虎豹都比活人还多!

去那地方干嘛!不去,不去。

“要不我们去云南吧。”

苏常寿摇了摇头,他是年轻,但不是傻,去四川那地方,一不小心就被猛兽给吃了!

吴应熊无所谓是不是四川,他只需要把人骗走就行。

“也好!我特意告了假,就是为了送你们一程。”

吴应熊说自己告了假,他们二人倒是没有怀疑,因为吴应熊此时可没有携带家眷,若是携带家眷出门,想必是难以瞒过二人。

“走,赶紧走!”

一行人二三十号人,骑上马匹,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