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章 江右有王气!
太清末年的萧纶在郢州修缮甲兵,讨伐侯景的志向依旧不改。
萧绎愈发忌惮法理性位于自己前面的萧纶。
大宝元年八月中旬,萧绎派王僧辩和鲍泉率水军一万进逼郢州治所夏口,声称要接自己的好哥哥萧纶到江陵颐养天年。
萧纶眼见王僧辩兵威浩荡,不由悲从中来。
萧纶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
而七弟萧绎格外喜欢读书,哪怕后来瞎了一个眼,依旧日以继夜读书,乃甚是夜深人静灯火不明时,亦会让下人诵读书籍予他听。
萧纶对萧绎的行为尤甚不解,遂问道:“七符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呢?”
【萧绎,小字七符】
那时的萧绎挺胸昂首道:“父祖俱是文豪,我又怎么能不喜欢读书呢?
反倒是六兄你,明明有两颗明慧的眼睛,却终日游手好闲,实非大丈夫所为。”
萧纶当时对年幼萧绎的话语大为触动、自愧形秽,遂也开始了自己舞文弄墨的旅途。
早年间,萧绎因为独眼的问题常为兄弟们所取笑,唯有萧衍诸子中行径最为荒唐的萧纶为其打抱不平。
萧纶自觉与七弟萧绎关系尚且不错,曾在与萧绎一起出行游玩时写下《和湘东王后园廻文诗》,来感念自己和弟弟萧绎的深厚情谊。
后来,萧纶耳闻萧绎逼杀妻儿,直呼不信。
再后来,萧纶眼见萧绎四处攻伐,乃甚夺城杀侄,不禁呜呼哀哉,多有遣信劝告萧绎不要同室操戈。
结果,得到的却是萧绎揣着明白当糊涂的回信。
如今,见萧绎大兵来犯,萧纶泪流满面。
是夜,萧纶抚膺扼腕:“我那读书破万卷的七符,怎么变成了如今心理这般扭曲的禽兽呢?”
萧纶知道自己的独眼弟弟不安好心,遂洋洋洒洒写信给王僧辩。
大体意思是:“萧绎此人早年间瞎了一只眼睛,内心扭曲。
常人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肆宣扬自己嫡妻的淫乱事迹,供他人取笑。
不久前更是逼死妻儿和杀死侄子,如今更是要谋害自己的兄长。
明明我们萧氏的仇人侯景还在建康城中胡作非为,他萧绎身拥荆楚大地,身为陛下的儿子却不愿意率军讨伐。
萧绎这样的人,简直是蛇蝎心肠,本末倒置,热衷于兄弟阋墙,喜欢让外人看笑话。
你跟着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在助纣为虐吗!?”
王僧辩摸着自己大腿上那尚未痊愈的剑伤哀叹,赶紧派人将信件转交给萧绎。
萧绎闻信大怒:“宏图霸业,何吝亲族相杀?
待我荣登天子,自有史官为我论断!”
萧绎催令王僧辩火速东进。
王僧辩进军至江夏城外的鹦鹉洲后,郢州诸郡县望风归降,萧纶大惊失色。
萧纶认为此时的自己孤若无依,兵少将寡,不过两千士卒,难以抵御王僧辩的一万大军。
萧纶泣涕左右:“我本来就没有成就霸业的谋图,唯有消灭侯景的志向而已,何至此哉!?
萧绎总认为我要与他争夺皇位,所以派兵来攻打我。
今日欲要防守则城中无粮可供百姓,今日欲战则为手足相残,将被后人取笑千年!
如今西有萧绎,东有侯景,我不能无辜就擒,应该到淮水附近躲避萧绎的兵锋。”
萧纶统兵能力尤甚拉胯,然而却是逃跑的好手,遂带着儿子们和心腹一路辗转,最终北逃到了淮水北岸的汝南城。
萧绎心狠手辣,并不愿意放过自己的好哥哥,非但向关中宇文泰告知萧纶身在汝南,还声称萧纶意欲谋取先前萧衍割让给西魏的安陆之地。
宇文泰遂让驻守义阳的杨忠率兵攻打位于义阳北上方位的汝南。
大宝二年(551年)二月底,杨忠势如破竹,很快便攻陷了汝南。
萧纶泪流满面:“我早年检骄横狂妄、暴虐残忍,穿衣用度逾越规矩,多有荒诞之举。
曾横行大街,遇见面色不敬者,棍棒大肆相加。
亦曾逼迫商贾当众生吞黄鳝而亡。
也曾在路上夺过出殡孝子的丧服和丧棒,穿戴好后在地上嚎啕大哭,扮演死了爹娘的儿子。
......
如今父亲遭贼凌辱,自己遭受弟弟的迫害,我愧对父亲在危难之际将讨贼重任托付给自己的期许呀!
自太清二年九月至此,几近三年,本王勠力灭贼,也四处败逃了几近三年。
如今,本王不愿再当逃跑鼠辈了!!!”
左右泣然。
萧纶蓬头垢面,悲戚不已:“愿生生世世不复为帝王家!”
【“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出自十三岁被迫禅位于萧道成时的刘宋顺帝,刘淮之口】
萧纶不愿为胡虏所俘,引颈自戕。
左右要将萧纶的遗体运往建康,结果为杨忠的追兵所俘虏。
杨忠让人将萧纶的遗体随意扔在江岸,百姓怜之,自发将其厚葬。
侯景见萧绎侵吞湘、郢两州,气焰嚣张,意欲亲率大军沿江而上,一举平定萧绎,成定鼎之功。
王伟认为江东尚未安稳,建康城内也暗流涌动,让侯景切勿心急,
王伟:“明公这两年克定建康,鲸吞三吴,西平江州,广施仁政,福泽天下。
然而如今三吴之地都有反叛,北方的高魏更是宛若豺狼,大肆蚕食江北之地。
我们的根基尚属浅薄,不宜纠集大军出征,而是应该经营江南,苟合江南贵族,巩固统治,徐徐而图进。
而那荆州萧绎杀子、杀妻、杀侄、杀兄,比起元凶刘劭可谓是真正的穷凶恶极之徒,不久之后定难为天下所容。
如今该着急成就一战定乾坤之功的不是我们,而是那独眼萧绎。
我们在建康占据天下大义,不妨以逸待劳。
到时那萧绎草草东下,我们定能以地利伏击之,从而大获全胜。
接着明公顺应时势西讨荆州和益州之地,南抚岭南之地,如此霸业可成。
那时一切水到渠成,明公亦可荣登九五之位!”
【元凶刘劭:宋文帝刘义隆的太子。
元嘉末年父子生隙,刘劭害怕被废,遂先下手为强,弑父篡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弑父”手段夺取皇位的皇帝】
侯景深以为然,遂下令让身处江西前线的任约切勿妄动,屯兵避战。
是夜,王伟顾自饮酒。
王伟发现原本不喜欢饮酒的自己变的愈发喜爱饮酒,王伟也发现自己做梦的次数愈演愈烈,以至性情变得愈发不是自己。
王伟魂入梦乡,喃喃道:“古今多少事,赋予笑谈中!
后人皆说侯景之乱,荼毒江南。
我便非要扶乱龙上九霄,成就万世难表之功!”
是故,太清三年(武定七年)和太清四年(大宝元年,亦天保元年)这两年(549和550年),在野心家萧绎的苦心孤诣下。
强盛的南梁帝国分成了长江上游的萧纪和长江中游的萧绎和长江下游的侯景三大势力。
萧衍曾经登上北顾亭眺望,认为江右地区有反叛的气息,担心骨肉至亲会成为叛乱的首领,以至骨肉相残。
因为这份顾虑,太清北伐时,萧衍打消了封地在江右的鄱阳王萧范为帅的想法,任用了萧会理和萧渊明。
后来因为萧会理行径纨绔,萧衍只留下了萧渊明统领北伐十万大军。
然而萧衍的担忧终究一语成谶,自己的七子萧绎成为了那个逼杀妻儿和兄侄的江右恶龙,还是独眼的恶龙。
而在交趾岭南一带,一颗富有王霸之气的新星亦在冉冉升起。
太清二年十二月底,侯景攻破京师台城,陈霸先深知国将危矣。
高要城(广东肇庆市高要区)内,高额长臂的陈霸先登临城头,双目炯炯有神,北眺山河。
陈霸先深感国将不国,而陈霸先更加知道国将不国危难之际,亦是出身寒门无望再进的自己,匡扶社稷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巨大机遇!!!
太清三年正月,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陈霸先计划率兵前往邵陵王萧纶所在,赴援讨贼。
广州刺史元景仲暗地里心怀异志【即保全自身】,并不支持陈霸先的计划,想要对陈霸先不利。
陈霸先知道元景仲的图谋,遂与成州刺史王怀明、行台选郎殷外臣等秘密商议实行戒严。
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陈霸先在南海(今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召集兵马,快马传檄广州诸郡县,以元景仲苟合叛贼侯景为名义讨伐之。
元景仲最后兵败被缢杀,陈霸先迎宗室萧勃到广州镇守。
当时临贺内史欧阳頠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兰裕、兰京礼煽动始兴等十郡一起举兵攻打欧阳頠,欧阳頠难以抵挡遂向萧勃请援。
【始兴:元贞(即侯景当初叛魏,欲迎立的咸阳王)苦苦求来的赴任之地,可惜至今尚未到任】
萧勃令陈霸先率兵前往救援,陈霸先擒拿了兰裕、兰京礼等众人,后势如破竹平荡。
十一月,陈霸先派杜僧明、胡颖率领二千人驻扎在岭上,并以厚礼结交始兴的豪杰一起聚义旗。
之后,侯安都、张偲等率千余人归附陈霸先。
镇守广州的梁宗室曲江侯萧勃,听说陈霸先想要起兵讨伐得到建康官方任命为丞相侯景,派钟休悦前去劝说陈霸先不要行谋乱之举。
眼见萧勃无意讨伐,萧氏子弟又相互功伐,形势骤变,陈霸先一路辗转,最终遣使去往江陵,投靠到萧衍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帐下,受其节制。
【PS:陈霸先本心向萧纶,但因为萧纶屡战屡败,四处迁移驻地,所以陈霸先也很难与萧纶汇合,所以只能选择实力最强,最容易找到的萧绎】
至此南朝末期的主要人物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
梁武帝萧衍。
梁简文帝萧纲。
南梁汉帝侯景。
梁元帝萧绎。
梁天正帝萧纪。
梁宣帝萧詧。
陈武帝陈霸先。
历史上的故事一切好似如期而至。
但由于王伟的定策影响,历史也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本该横行江南,作恶多端的侯景,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在建康广施仁政的红脸义士。
而本该发生的侯景二十万大军西讨萧绎不敌,而转化成萧绎乘胜追击南下克定建康的戏码,却迟迟没有如期上演。
高魏方面。
武定六年(548年)八月。
高澄派遣徐州的韩轨和辛术统领诸军进攻萧梁江、淮一带。
十月,高澄得知侯景攻陷建康,正在围困台城,遂让族叔高归彦引军三万到彭城,以蚕食两淮。
十二月,萧正表献上梁北徐州的钟离,投靠高魏。
随后,王显贵献上梁南豫州的寿春,投靠高魏。
武定七年二月,晋阳高澄得知侯景踏破台城,让高归彦和韩轨等大将加快蚕食两淮的步伐。
【两淮:即淮东和淮西,今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大部地区】
武定七年四月,鄱阳王萧范将合州的合肥献给高魏,并派遣自己两个儿子前往邺都为质。
由是,两淮重镇悉入高魏疆域图中!
从武定六年八月到武定七年四月底(即太清二年到太清三年),东魏先后攻克长江和淮河之间23州,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北岸沿线。
至此,淮南之地大多落入了高魏掌控之中。
高殷当初请缨随高岳南行时,对高澄拍的马屁也成为了谶言。
高澄吞并两淮,确实成功拓疆到了长江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