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9章 溯源
我错愕了一下,就回过神来。
这村子,小动物这么多,闹妖怪的可能性,比闹鬼大多了。
董秀梅忍不住开口,问道:“什么妖气,我怎么看不到?”
我瞥了她一眼,懒得跟她解释。
倒是李小蓝刚刚被她弄出了火气,道:
“你能不能别添乱了,你要是能看得出妖气,还要我朋友来做什么?”
“你自己解决掉不就好了吗?”
董秀梅不悦道:“李小蓝,你说话也太难听了吧?”
李小蓝撇了撇嘴:“你儿子捣乱我画画的时候,就你屁话最多。”
“你……”
“好了,别吵了!”
好家伙!
原来这个小子,在招惹妖怪之前,还把李小蓝给招惹了。
难怪李小蓝这么快就开火。
董村长压住两人后,重新看向了我。
“这孩子,要怎么救?”
我本来就不擅长医术。
只好看向钱柔。
钱柔道:“这次回家,先把符篆放下,我带你从医术入门吧!”
我点点头,心头有些激动。
钱柔终于愿意教一点东西了。
她坐在了床边,给小孩张小平把脉。
摸了一阵后,又翻了翻眼皮。
“一个不大不小的恶意诅咒,问题不大!”
丁苗跟我列举过诅咒的十种类型。
分别是篆文诅咒、恶意诅咒、鬼魂加身、降头术、厌胜术、天神惩罚、阴德亏损、天道反噬、奇物纠缠和死亡诅咒。
张小平受到的诅咒,就是第二种。
是一个修为极强的东西,对张小平的恶意,化作了某种诅咒,给他带来了无法摆脱的梦魇。
虽然我没有深入了解诅咒,但也能猜到解决办法。
“如果是恶意诅咒的话,那么只能化解恶意,才能解决诅咒。”
还有一种方法,是杀掉诅咒的主体,不过这话我没说出来。
旁边董秀梅迫不及待的道:“那你们快点化解诅咒啊!”
我对熊家长没有半点好感。
这语气,带着命令和催促,让人一阵恶心。
我转头看向董村长,语气不善道:“你妹妹再在旁边聒噪,你就去找别人!”
董村长一把将董秀梅拉到一边:“你赶紧闭嘴吧,不然没人救小平,你看你到时候怎么办?”
董秀梅不爽的走到一边,嘴巴一动一动的,不用想都知道在骂人。
董村长赔笑着看着我,道:“您千里迢迢开车过来,舟车劳顿,我家里做了午饭,你先吃点东西吧?”
我点点头,这村长这才叫求人的态度。
董秀梅什么玩意儿?
我们向外走去,董秀梅还想跟上来。
董村长道:“你在家里守着小平。”
“哦!”
我们出了门。
村长道歉道:“对不起啊,我这个妹妹,也有点被宠坏了,说话不过脑子,其实她没有恶意的。”
我们懒得接话。
没有恶意?
她本身就是一个恶意。
村长家准备的午饭还是挺丰盛的。
有很多肉类美食,也有不少地方特色的素菜。
一桌子菜,琳琅满目。
我填饱肚子的时候,其他人也差不多吃完了。
“现在可以确定,是有个妖怪,在背后对你的外甥散发恶意!”
“不过我现在不确定,这个妖怪在哪里。”
“那个神像很刻意,我们先去看看神像。”
“好,这边请!”
村长起身带路。
咱们国家的人,信仰是很灵活的。
奉行的是实用主义。
它灵验,信徒就虔诚,它能帮忙赚钱,信徒就会认真。
但如果它不灵验,还会带来霉运,信徒不会像是西方人那样犯贱,将其继续神化,反而会把神像妖魔化,认为是邪物。
身为村长,把神像卖得很快。
我们来到了庙堂里,看到了神像。
那是一个用黄檀木雕刻的女子形象。
身穿古代长袍,身上缠绕着飘飘彩带,裙边还有几朵祥云。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什么正神。
反正我是没听过什么卯妃娘娘的名讳。
“这个卯妃娘娘,是什么来路?”我问道。
“卯妃娘娘的故事,还得从五百年前说起!”
“五百年前,我们因为世道不太平,就搬迁到了此地!”
“当时这里穷山恶水,没有任何生存的条件。”
“是一个自称卯妃的女人,带领我们村民,挖通了河道水渠,带我们开垦了荆棘和山地,更是将大片竹林,移栽到瑶山,让我们村子,因为竹笋而发家致富,不仅如此,她还精通医术,为村子和附近几个村子,看病治人,几乎每个人村民的先祖,都受过她的恩惠!”
“之后,天帝感怀卯妃娘娘的贡献,降下法旨,让卯妃娘娘飞升成仙。”
“后来为了纪念卯妃,于是我们就修筑了卯妃娘娘庙!”
我默默听完,内心其实没什么波动。
这神话故事,一点也不出彩。
我再次开了天眼符,看向眼前的雕像。
一缕缕紫绿色气息,在雕像上萦绕。
钱柔问道:“看得到妖气吗?”
我点头:“有妖气缠绕,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被什么东西给寄宿了。”
之前在晨县南屏寺的时候,就有鬼魂,敢在佛祖的怀里亵渎杀人。
我不敢用正儿八经的神话思绪,去考虑前因后果。
等遇到妖怪再说。
打不过我就打电话报警找纪敏。
我好奇的看向钱柔。
“对了,你看不到妖气吗?”
钱柔摊手道:“我现在的实力,还看不到,还得再恢复两个月。”
我摸了摸下巴,看着这个寺庙。
感觉到这个妖气,好像牵连到了什么地方。
天眼符时间结束了。
我指着十点钟的方向,问道:“那个方向,有什么东西吗?”
“那个方向?”
董村长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
首先是在屋内,我所指的方向,是一面墙。
董村长思考了一下,就走到了外头,接着一拍脑袋,反应了过来。
“那个方向的山头上,有着我们最早的卯妃娘娘庙!”
“不过山路太难爬了,那座庙宇,很少有人去祭拜了!”
“也就是村子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去。”
“带路!”
正好刚吃饱,爬个山,还能消食。
山路的位置,就在这个卯妃娘娘庙后面。
我们上了上路,顺着山路一直往上走。
山大概有三百多米高,还有点陡峭,爬起来比较吃力。
等我们抵达山顶的时候,看到了这座矗立在最高处的庙宇。
其实面积不大,也就只有一个院子,三个厅堂。
前面有着很常见的香炉和烛台。
外头修筑了已经明显老化的金银库,也就是烧纸钱的那种。
“这里就是最早的卯妃娘娘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