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东南亚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采取的应对举措

东南亚采取的应对举措与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不久时,凭着对金融危机的敏感性,东南亚首先注重流动性风险管理,以确保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危机的深化,东南亚央行继续加强风险监管,防止银行业各项指标的恶化,以保证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同时,在实体经济下滑的背景下,继续保持银行在经济中融通资金的中介作用,确保国民经济向前发展。东南亚充分运用了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过程中积累的危机应对和风险监管方面的丰富经验。虽然各国采取的应对举措不尽一致,但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金融监管,加强银行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当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上半年暴露之后,东南亚各国纷纷未雨绸缪,进一步严格对金融部门的监管,加强银行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同时,对本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评估。

第二,增强存款者对本国金融机构的信心,防止因挤兑而引发市场恐慌和“羊群效应”。

当美国次贷危机于2008年9月向虚拟经济蔓延并向全球溢出之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中央银行都为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存款提供担保,以防发生大量提款现象。为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减轻因客户抢购美元面临的流动资金困难,印度尼西亚央行还于2008年10月16日公布了包括外汇套现时间的延长、国内企业获取外汇的新途径规定、降低传统银行和教规银行外汇转账比率、撤销有关银行向外国短期借款日结余额下限条例、简化印尼盾转账最低准备金的计算方法等五项新条例。此外,东南亚的一些中央银行还采取措施扩大银行可抵押的资产种类,使银行更易获得央行的短期融资。[25]

第三,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减轻全球经济衰退对东南亚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引发了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为防止通货紧缩,刺激消费和投资,东南亚的中央银行纷纷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进行数次下调。新加坡政府于2008年11月通过了总额为23亿新加坡元的财政预算方案,并在2009年之后对企业采取各项激励措施。为保证充裕的流动性释放,东南亚国家的央行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货币投放量。马来西亚2008年上半年的M1和M3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17.8%和14.2%。[26]在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国民扩大消费的同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千方百计打造全球和地区性购物中心,扩大全世界和周边国家的人民在它们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

第四,增加对中小企业金融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减少破产案例。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中小企业所经营的制造业因处于全球产业链中的较低端,在出口订单大幅萎缩、国内市场萧条的情况下首先受到猛烈冲击。这些国家纷纷出台旨在保护中小企业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帮助产品滞销、出口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比如,马来西亚央行为中小型工业发展机构注入了2.4亿林吉特的资金,并将贷款年利率降至2%,还成立了专门为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总额为2亿林吉特的基金;2008年上半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了11.2%。[27]泰国央行扩大了国有银行向中小企业的放贷额度,从此前的1.1兆铢增至1.15兆铢,并配以扶持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新加坡2009年财政政策的重点为帮助私人企业加大应对成本和资金周转的力度。印度尼西亚财政部则准备对中小企业实施总额约为12.5万亿印尼盾的税收减免。[28]越南政府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并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