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意外大礼
经金镇山一番话出口,在座诸位看姜生眼神皆有些悠悠,当年吴行都没得金老大这么额外照顾。
随之他们依堂主关虎之意向姜生自我介绍,这场议事也走到了尽头。
“行了,议事结束,都回去吧。”
一声令下,关虎从主座起身,大步跨下台阶离去,其余人也陆续起身,打量了姜生一眼,彼此告别出门。
“小子,十六岁的头目,啧啧啧,当年我还在山里混饭。”
哒哒两下,粗糙起茧的手掌落在肩头,金镇山笑着打了个招呼,大步远去。
“阿姜,那院子可还住得习惯?”刘武带姜生出了议事厅,“缺些什么大可跟我说。”
“并不缺什么,武哥待我已经极好。”
一路聊着,两人出了堂主府,同登刘家马车,送回二进大院。
“阿姜,好好休息一日,明天我带你去见父亲,熟悉一下大药铺还有药草收购工作。”
“麻烦武哥了。”
道了别,车轮轱辘辘滚动,刘家的马车在大道上驶去,姜生两眼映长街,房屋排列到尽头转角。
哒哒哒。
刘甲三步作两步跑出来,见到他背影,揪着的心松了三分:“姜大人,您终于回来了,金大头目送来的金丝楠木桌椅、白玉瓷盘、细棉绸、银两该如何安置?”
“什么细棉绸......”随他指引步入二进大院,姜生瞳孔一滞,脚步停在门槛后,“全是金老大送的?”
前院屋檐底下,十几方桌椅沿廊道排列过去,几只方正的大盒子掀开盖,卧在其中的白玉瓷盘泛清光,十多米长的廊道,都给占满,许多箱子没开盖。
这些价值,难估。
“是呐,当时金大头目的手下武夫搬进来的,说是堂里给您的恩赏,我们几个家仆不敢拦......”
刘甲收敛鼻息,眼珠子瞪得圆碌碌的。
他在刘家服侍了三四十年,也不是每个刘家人都用得起这些,也就与老爷少爷亲的两脉有,但不常用。
一只白玉瓷盘二三两银子,估摸上百只,一匹细棉绸现在涨到三两银子以上,有十匹,各种金丝楠木家具......算下来......
咕隆~
咽了口唾沫,刘甲心里咯噔一下,至少上千两。
“知道了,”摆摆手,姜生酝酿了一会,“识字吗,会记数吗?”
“小的以前在刘家记小账,认得几个常用字,会写数字。”
“这些东西搬进堂屋,数量全部清点一遍,拟一份清单,不会写的字画出来,大概多少价值也估量一下,然后交给我。”
“是!”
得了吩咐,刘甲赶忙招呼十几个家仆动手,不敢发出一丝丝啪嗒哒的磕碰声,铆足劲轻拿轻放。
留下最显眼的大箱子,姜生接钥匙咔哒打开,千两银锭子呈现在眼前,像是一个又一个整齐排列的银卫兵。
失神片刻,他取出十块小银锭:“刘甲,干完活,这二十两银子你拿去分了。”
“嘶——”吸了口寒气,刘甲身躯僵在原处,“大人,这么多?”
家仆可没有什么月俸,吃饱饭干活就行,不过刘武少爷大方,平均一个月足有一贯月钱,这些都是能花来耍的,日子也还不错。
现在姜大人一出手就给了二十两,分给二十个家仆,每个人一两,也就是白白得了一个月的月钱嘞!
“好好干,不会亏待你们。”
银两按在他手中,姜生亲自抱着这箱银子回主卧,沉甸甸。
“咿呀呀?”
正伏案看书的李芷兰跳下椅子,好奇盯着哒的一声落在地板上的木箱子。
“小兰,这十两给你,”揭开盖子,姜生取出十块小银锭,“想买什么买什么。”
“呀!”
箱子里那排银光晃得小兰杏瞳睁大,十两银锭落入掌心,娇躯一颤。
“这是哥哥攻擂成功的奖励,现在哥哥已经是虎啸堂的候选头目了,等同于小头目,”蹲身抚摸着她的脑袋,姜生嘴角轻扬,“你好好跟方妮看书认字,如果想学别的东西,我可以给你请师傅,若是没什么想学的,我养你一辈子。”
“呀呀......”
揣着银锭子,小兰一步上前,踮脚抱住姜生的脖颈,脸颊蹭着脸颊,似白玉磨砂,随鼻尖一点酸意滋生,摩挲出泪光。
不用哥哥养一辈子的,不用的,方妮说我很聪明,已经能写出很多字......
“乖,”转过没那么粗糙的手背,为小兰拭去眼角的泪,姜生抱着她坐回椅子上,“替哥哥看着这箱银子,谁来取钱,就记在账上。”
“嗯嗯。”
点点头,小兰自己擦去眼角又蓄满的泪,眸子如出水琥珀,熠熠透亮。
跟方妮学过些算数,终于可以为哥哥做点事了。
不久,方妮也和刘家马夫从天青坊回来,手里提着五副校场药铺取的养身药,小步走在内廊道里。
“姜大人,校场别院里的东西都已经托车夫运回来了,”瞄见从卧房出来的姜生,她抬起一只手快步跑来,“这些养身药晚上煮一副吗?”
“嗯,你安排吧”,轻呼一口气,姜生从怀里掏出五两银锭子,“你唤刘甲上街买陶罐子煮药用,有什么缺少的,那便补什么。”
“五两会不会太多了.....”盯着左手心里卧着的五两银锭子,方妮目光呆滞,“大陶罐子涨价了也不超过一百文呀。”
“院里虽然有武哥留给我的百斤米,却无专门的庖厨,得买菜买肉自己做,你先拿这些钱去购置一批菜肉来,别吝啬油盐。”
愣了一下,她睁大眼睛:“偏房里的那十个丫鬟呢,她们吃一样的饭吗?”
“尽管买肉买菜,都得吃饱,剩下的钱你留着明天买,不够了跟我说。”
“好,”望着姜生远去的背影,方妮抓紧五两银锭子,嘴里轻声叨叨:“我和爷爷两个人,每餐六两米,一天十文菜叶,三十三个人......哦,还有姜大人一餐至少得吃五斤肉。”
日落西山,二进大院灶房炊烟袅袅,氤氲了赤红天。
滋滋油响,三丈外米香,结束打杂的家仆们耸耸鼻尖,陆续端着已炒好的饭菜到客厅餐桌上,摆好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