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旁支庶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你已有取死之道

夏守忠跑出文华殿之后,建元帝在文华殿里走过来,走过去。

其实他应该在知晓的消息之后再去请示太上皇。

但是十分无奈的是,如今朝廷的兵权有六成以上掌握在太上皇手中。

建元帝手中的势力除了山海关以及辽东那边的指挥使之外,就只剩下安南一带的指挥使有几个是他的人。

神京城周围,甚至是金陵陪都附近,这都是太上皇的人。

自己人在辽东出了问题,无论如何都要帮一把,更何况,是八百里加急呢,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威胁到自家的皇权,不得不谨慎一些呀!

过了一会儿,太上皇走了进来,建元帝连忙迎了上去。

“儿臣拜见父皇!”

“起来吧,皇帝,这个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

苍老的声音从太上皇口中传出来,一边说着,太上皇一边走向了龙椅,随后坐了上去。

跟着进来的戴权站在一旁,夏守忠见状连忙从后面给建元帝搬了个椅子,放到了龙椅旁边。

一旁坐着的太上皇不动声色的瞟了一眼夏守忠。

“启禀父皇,儿臣刚刚得到消息的时候,就立刻派夏守忠去请您了。估算着时间,信使应该到了。”

建元帝话还没说完,就见小太监从外面领来了两个人,俨然就是贾琼刚刚在街上遇见的那两个骑着马的人。

“拜见太上皇,拜见陛下。”

许是刚刚过来的时候小太监提醒了,也可能是来的时候徐梁提醒了,总之在行礼方面二人没有出现差错。

“好了好了,闲话少说,调东出现了什么事儿?”建元帝看着太上皇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于是冲着下面摆了摆手说道。

“陛下,二月十九日晚,后金的贼兵偷袭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宁远卫后千户所的两个百户所,堡内老幼妇孺除了跑出来报信的几个人外,剩下的无一生还。”

说着从怀里掏出来密封好的信件,递给了一旁的小太监。

小太监连忙把信送到了建元帝手中。

建元帝接过来自己没有看,递给了太上皇。

一旁站着的戴权瞪了一眼刚刚接信的小太监,哼,小子,你已有取死之道。

太上皇看完之后若有所思,随后把手里的信递给了建元帝。

“父皇,后金这……”

建元帝看完之后,摆了摆手让辽东的人下去,然后对着太上皇说道。

“戴权。”

“老奴在。”

“召忠顺王、忠成王、内阁首辅徐景荣、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杨士麒、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牛继宗等人进宫议事。”

“遵太上皇敕旨。”

————

听到八百里加急的消息后,众人早就做好了准备,纷纷在宫门外等待着。

如今接到了太上皇敕旨之后,众人连忙跟着戴权走了进来。

走进文华殿内,刚准备行礼,就被太上皇给拦了下来。

“都看看吧。”

说着,太上皇示意建元帝把手里的东西给下面的众人看看。

众人传阅之后,东西又回到了建元帝手中。

“都说说吧,后金这是什么意思?”

大家左顾右盼,也没人拿出个主意,忠顺王看着没人出头,这才站了出来。

“父皇,陛下,臣以为,如今后金努尔哈赤老贼刚刚过世,这个皇太极原本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中的威望不是那么高,他可能迫切的想要通过一场战争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忠顺王说着,抬头看了一下太上皇,眼见着他没有什么表示,于是继续说下去。

“据臣所知,努尔哈赤有个儿子叫多尔衮,他和他的弟弟多铎等人,在努尔哈赤老贼活着的时候,就一直和皇太极等人面和心不和,如今后金的局势可能没有表面这么平静。”忠顺王顿了顿接着说道。

“这次皇太极派人偷袭宁远卫,有可能是探一探我大陈的态度,要是我们不管不顾,他就可能会发动大规模的袭击,通过战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忠顺王的话说完,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不单单是忠顺王一个人的想法,更是包括太上皇,建元帝以及所有过来议事的人的想法。

在大家眼中,只有通过一场胜利的战争,或者是一次巨大的变革,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巩固继任者的地位。

要是这样的话,就不得不提前做出防范了。

在座的心里都清楚,辽东都指挥使司几乎就是个空壳,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宁远卫,一个宁远前卫两个卫所,再加上两个卫所均不是满配,所以,能有六千人就已经算多了。

毕竟上次战争之后,很多的百姓都迁入山海关以内,关外仅剩的土地上,也没有多少人了。

再加上朝廷当时把目光放到了正在叛乱的安南方面,粮草补给都给了保国公魏增福。

这六千人恐怕撑不了多久,更何况其中还有一些老弱病残呢。

“陛下!”

一个略微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暂时的平静。

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杨士麒站了出来。

许是受了风寒,他的声音听着异常沙哑刺耳。

“陛下,臣以为,应该迅速调兵,将辽东都司那边缺的兵源给补上,这样就算是后金那边有什么动作,也能坚持的久一点。”

“咳咳咳……”

还没说完,杨士麒就开始咳嗽起来。

建元帝连忙让夏守忠给他递了杯茶。

缓了一会儿之后,他继续说道。

“臣以为,应该立即下旨,让徐梁将辽东都司所有将士中的老弱病残暂时迁到关内,臣估计应该有一千多甚至两千人左右。”

“与此同时,京城这边立刻调兵两千,即刻驰援辽东都司,剩下的人可以下旨各省总兵,从他们的府兵中选拔,即刻赶往辽东都司,以备不测。”

“臣附议!”内阁首辅徐景荣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紧接着,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这个安排表示认可。

“那就这么办吧。”

——————

也不知道接下来文华殿中进行了什么讨论,只知道过了一会儿,一个个小太监拿着圣旨从紫禁城跑了出去,目的地却是各个勋贵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