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依恋行为:母婴关系对成年后的影响

杰瑞从小就和母亲十分亲密,母亲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如果母亲有事临时出去,或是加班晚一点儿回家,杰瑞就会变得非常烦躁。他对母亲的这种过分依恋,使得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缺乏安全感。他对未知的结果感到担心,总是需要可靠性和可依赖性都很强的人陪伴在自己身边。

依恋理论是一种和家庭动力紧密关联的理论,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是最早提出并建立这一理论的人。

简单来说,依恋是婴儿和照顾他的人(一般是母亲)之间的特殊感情关系。在原生家庭中,随着婴儿与父母互动活动的增多,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会逐渐变得深厚;作为感情联结和纽带的依恋,也会对孩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而且,这种联结方式一旦形成,孩子很可能就会将它延展出去,在与身边的人交往时,也采取这种模式。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年幼时与母亲建立起来的依恋模式,不但决定着他与母亲之间的亲密程度,也会对他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涵盖了不同的阶段和对象,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到职场中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再到恋爱、婚姻、家庭中与伴侣和孩子的关系,人生中的每一步,都与人际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依恋模式对孩子的影响,会紧紧跟随他的一生。

那么,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在什么时候初步定型的呢?

约翰·鲍尔比对此进行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他根据儿童行为的组织性、应变性及目的性发展的具体情况,将儿童依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重要阶段。

1.前期

通常来说,这一阶段出现在婴儿从出生到12周。该阶段的婴儿对父母和身边的事物尚无认知能力,只能简单地发出一些行为信号,比如哭泣、微笑、吮手指、向父母伸手、咿咿呀呀等。看到孩子的这些简单信号,母亲会表现出更多的母爱,在孩子身边待更长的时间。

2.建立期

通常来说,这一阶段出现在婴儿从12周到6个月。该阶段的婴儿对特定的人和物已经有了一定认知,能够辨识他们的位置,并能发出相应的行为信号。他们对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亲切感,但对母亲做出的反应最多也最频繁,并会发自内心地表现喜悦之情。

3.明确期

通常来说,这一阶段出现在婴幼儿从6个月到3岁。该阶段的婴幼儿能通过肢体移动和行为信号向自己辨识出的人表达亲近的意愿,对陌生人则开始表现出警惕和害怕的情绪。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往往需要母亲做自己的保护伞。

4.调整期

通常来说,这一阶段出现在幼儿3岁之后。该阶段的幼儿已经慢慢学会对母亲的行为、情绪、动机等做出预判,也能接受母亲逐渐远离自己的生活的现实,并开始尝试与其他小朋友甚至不熟悉的人交往。

从约翰·鲍尔比的调查和理论中不难看出,孩子的依恋类型通常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这一点与我们常说的“3岁看大”可谓不谋而合。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还是从经验积累的角度,都可以说明,一个孩子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与他日后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思考与发现

1.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关注过他对母亲的依恋有何种表现吗?

2.依恋理论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它对养育孩子有什么意义?

3.原生家庭中,母婴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