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内耗的学习力:低成本、高效能的学习心理学](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73/48356673/b_48356673.jpg)
2.2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两匹狼
在冰雪茫茫的北方,有一个古老的民族,那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天,爷爷和孙子围炉夜话。爷爷说:“一场战斗在我的内心进行着,这是一场两匹狼之间的可怕战斗。一匹被称为恶,它是愤怒、嫉妒、悲伤、悔恨、贪婪、憎恨、谎言、自大、虚荣、傲慢、自怜、内疚以及自卑的化身。另外一匹被称为善,它是喜悦、平和、爱、希望、宁静、谦逊、友好、仁慈、同情、慷慨、真实、慈悲以及自信的化身。”
爷爷低头看看孙子,接着说:“同样的战斗,也在你的内心进行着,甚至在每个人的内心进行着。”
听完爷爷的话,孙子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孙子问道:“最后,哪一匹狼赢了呢?”
饱经沧桑的爷爷回答道:“你喂养的那匹!”
小Z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进步,跟他开始喂养另一匹狼有关。
在我们谈话之前,小Z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上,关注的都是自己“缺什么”,他一直在喂养“自卑”这匹狼。
当他把注意力放在自卑上时,他会因为自卑而进一步感到自卑——先是因为觉得自己“内向”“胆小”“学习成绩差”而自卑,然后会进一步因为自卑而自卑:“看到别人都那么自信,而我却这么自卑,我真没用!”所以,他关注自卑,只会让自己更加自卑,从而陷入自卑的泥潭不能自拔。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喂养过程,“自卑”这匹狼也就越长越大,日渐吞噬他的内在力量,让他在内心竞赛中落败,进而干扰他的外在学习行为,影响他的学习结果,又导致他在外部竞赛中落败。接下来,因为在外部竞赛中落败,他更加自卑,导致在内心竞赛中再次失败。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像是咬住自己尾巴的蛇,首尾相接,循环不止。
在对话过程中,我“耍了个花招儿”,没有和他谈论他的自卑,相反,我在他不知不觉间谈论的是他的自信——不是“缺什么”,而是“有什么”。我“耍的花招儿”其实就是引导他把注意力放在另一个地方。在这之前,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还有自信的一面,没有看到自己心里住着另外一匹叫作“自信”的狼。他说自己自卑,我却请他给自己的自信程度打分,他打的是3分。这大概是他第一次注意到这匹狼,第一次评估这匹狼的战斗力。
我请他详细探讨自信的证据(“有什么”),列举出可表明他自信的种种迹象(“有什么”)。这个谈论的过程就是喂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事情发生了。当一个人开始非常细致地看待自信的部分时,他很可能开始因为自信而自信——“原来我还有这么多做得好的地方,原来我是个有些自信的人呢”,从而变得更加自信。然后,我请他再次评估自信程度,他的评分上升到了5分——先是被看见,继而被喂养,这匹狼在长大。
对话结束时,我请他回去后继续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那匹叫作“自信”的狼身上,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结果:“之前我的天空常常阴云密布,现在经常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自信”这匹狼经过持续的喂养,长大了;而“自卑”那匹狼则因为很少再被喂养,力量变弱,被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