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视角下低碳经济理论与测度研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2/47701072/b_47701072.jpg)
1.2.2.3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综述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关于低碳经济的测度和评价还未形成系统的评价理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其在测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有评价指标体系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法,即通过构建衡量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方法,综合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该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中。付加锋等(2010)在界定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从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低碳环境五个维度,共选取14个指标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估低碳经济提供理论参考。付允等(2010)认为,低碳城市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总结评估城市低碳水平的两种方法: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低碳城市支撑体系。即产业结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消费支撑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任福兵等(2010)从发展低碳社会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建立三层次多指标的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lphi法确定各层次相关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陈飞(2009)通过计算碳排放系数来对地区的低碳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何宜(2011)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评价分析,并根据相关结果向政府管理层给出低碳发展的建议。江正平和伟雷亮(2012)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份的低碳经济程度做出评价,构建了以省级为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结论: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总体偏低以及对清洁能源的开发还有待加强。潘文砚等(2016)通过构建DPSIR五要素指标体系,并结合运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低碳经济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状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距,即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史学飞等(2018)结合运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津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影响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低碳环境水平指标,低碳产业水平指标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指标。
余丽生和冯建(2011)等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浙江省2003—2008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能源消耗指数呈现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在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应注意控制能源消耗的总量和结构的改善。唐笑飞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和K均值聚类方法,从社会经济资源,能源消费,碳排放,碳吸收能力,低碳产业的发展五个维度,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省域尺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对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得出了四种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杨浩昌和李廉水(2014)等从低碳产出、低碳消耗和低碳资源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6个子指标的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制造业总体,以及制造业分行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而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机械电子制造业和部分轻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资源加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该方法是运筹学家查恩斯(Charness)和库伯(Cooper)等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评价“多投入多产出”模式下决策单元间(DMU)的相对有效性,该方法已广泛地运用在各领域的效率测度中。近年来数据包络分析法也运用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中。如张晶和王丽萍(2010)以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评价指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徐州市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结果来看,徐州市1998—2008年工业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正处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期,但转型速度相对缓慢。周泽炯和胡建辉(2013)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中原经济区15个地市2008—2011年低碳经济的发展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低碳发展成果不理想,同时低碳技术落后和经济发展规模瓶颈是制约中原经济区低碳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黄杰和贾登勋(2015)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以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非均衡,且非均衡程度呈扩大之势,已经出现了两极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