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志:中学文化校园营建路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考神”与传承

温州中学据说有“朱自清崇拜”。

在三垟湿地校区,从宿舍往教学楼半道上,立有温州中学前教员朱自清的铜像。“朱老”平时也就安安静静立着,向路过的同学微笑;但每逢大考,“朱老”注视的目光仿佛格外有力,所以同学们纷纷自发在像前供瓜果点心,祈求考个好分数。这总是一种精神寄托。于是,朱自清便仿佛化身为温州中学专属的“考神”;此供“朱”之仪,几乎成为温州中学莘莘学子代代相续的传统。

温州中学·朱自清铜像

诺伯舒兹讨论建筑现象学,追溯至古罗马时代。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本体,包括人和场所,都有专属的“守护神灵”相生相伴,并代表了场所的特性和本质,即“场所精神”。一般将“场所精神”英译为“spirit of place”,但诺伯舒兹用的是“genius loci”,直译为地方守护神,略等同于中文语境的“土地神”。

朱自清肯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变成“土地神”,但温州中学的师生们都认为,朱自清作为文化符号,已成为温州中学极为重要的“场所精神”。并且,与一般牵绊于特定区域的“地方守护神”不同,朱自清作为“场所精神”,代表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温州中学这个特定的“场所”。温州中学的校址可以变迁,但“朱老”永远是温州中学的“考神”,守护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中学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