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章小结
以上从宋版书的价值、研究意义以及宋版书和当代书籍之间的联系总结了为什么要研究宋版书。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本书提出了设计传播循环圈的理论(第二章),从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认为宋代书籍吸收了宋代理学的理念,借助宋代雕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书籍产品,并通过从上至下的全国流通体系,从不同层面满足了社会上不同人群对书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宋代书籍建构和表征了宋学的意义世界,形成了新的话语体系。宋书的设计传播形成了从思想认识到创新理念到产品工艺再回到思想观念的迭代循环过程,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创新。宋代“右文”传统、科举制度确定了价值取向,教育机构形成了书籍使用场景,知识阶层从观念、美学、易用性等方面明确了书籍的使用需求,形成了书籍设计传播的过程。在对雕版印刷技术和活字印刷技术的比较上,本书也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
本书从认识论的角度提炼了以观·物为起点的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第三章),认为它是理解宋代书籍装帧设计和中国原创设计的引擎。本书梳理了历代关于观·物思想的表达,从易经、孔子、老子、庄子到宋代理学,分别分析了观·物思想的发展演变,并结合现代认知理论,将观·物理念放入认知和思维框架内,提出认知循环圈的观点,揭示书籍设计的内在逻辑。这种积淀在文化记忆中的认知图式也将继续影响中国人。
在宋代书籍出版系统(第四章)中,在前人对国子监、地方政府、寺院、私家、书坊刻书的分析上,笔者进一步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其创新发展,以视觉文献和文字文献结合的方式论证传播者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如提出宗教传播过程中书籍如何作为媒介沟通了儒学和佛学,如利用个案分析方法分析了杭州、福建等地区不同书坊主人的特点,又如分析了北宋和南宋士大夫刻书的不同特点。
宋代书籍符合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理念(第五章)。本书使用计量史学方法对宋代书籍的用纸进行整理归纳。宋代书籍用纸精良、用墨细致、刻板工序严格、形制简朴大方。
宋代书籍的视觉秩序是宋代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建立文化秩序的物质化呈现(第六章)。本书分析了400多本宋版书,提出了以四级编码为框架的视觉分析法。在设计符号上,宋代书籍出现了鱼尾、象鼻、牌记、边框、行格等确认版式标准的部分;在视像结构上符合中国设计思维中米字格以及汉字方正的构图,形成了中正简约的版面秩序和表达文化秩序的视觉秩序和空间秩序;在图文关系上,本书分析了宋代书籍插图的形式、目的和价值,借鉴了中国山水画严谨而具有气韵的表达方法;在情感表达上,宋代书籍的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形成了内敛而典雅的气质;在观念上,宋代书籍反映了宋代理学“观之以理”“心物化一”的思维理念。本书还借助宋代绘画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宋代书籍所传递的精神属性(第七章)。总体而言,宋版书籍呈现了理、和、韵、意之美。
在宋代书籍装帧设计中,观·物(设计思想)是起点,文化环境(设计环境)是前提,出版制度(设计管理)是保证,雕版技术(设计技术)是关键,循环往复、观之以理、格物致知和心物化一(设计方法)是核心。设计连接了人类的认知循环圈和传播循环圈。通过设计,通过对文化符号与社会符号的阐释和再表征,通过符号与社会结构的整合关系,社会得以创造、维系和改造。设计反映了社会的权力结构、意识形态、冲突与矛盾、文化与信仰、生产与再生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