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批判型御史,朱元璋麻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67/47297467/b_47297467.jpg)
第15章 外派,离开应天
奉天殿中
早朝
朱元璋坐在皇座上,司礼太监照例拉长了声音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几位大臣走马观花一样地汇报着内容。
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早朝的平静。
“八百里加急!鸿翎急报!”
朱元璋当机立断
“让他进来。”
一位驿使十分狼狈地跑进殿,只见他一身烂泥,身上全是摔伤的痕迹,脸上的鲜血还没有干。
驿使呈上信件,大口喘着气。
朱元璋拿起信封,检查了封口十分完整,随后裁开信封。拿起信件,细细地观看了一番。
看完之后没有说话,陷入了沉思。而朝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话,唯恐惹了这位杀星主子。殿里陷入了罕见的沉默。
“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笑了笑,眼睛扫了一下满朝文武,随后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
“平倭军遭遇大败,损失惨重!”
“谁能告诉朕这是为什么!”
“愚蠢!”
“信件里跟朕说是水性不足。当年打陈友谅的时候水性很足吗?!”
臣子们一听到朱元璋的咆哮,吓得全部都跪下了。
“皇上息怒。”
朱标无奈,带头劝谏道:
“愤怒伤身,劳父皇保重龙体。”
朱元璋现在根本听不进去这些。
“朕就不明白,花了那么大价钱组建的平倭军,打出个这样的效果!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怎么不说话,都别装死了,兵部的人呢,滚出来说话!”
兵部尚书唐铎硬着头皮走出人群,回答道:
“启禀皇上,平倭军一向是在江浙一代练兵,实在是无法兼顾到。”
朱元璋脸色铁青,又看向人群,接着质问道:
“户部,平倭军的资费克扣过吗?”
户部尚书站出来摇了摇头,
“平倭军的预算一向是最先就支出的,明细皆在账本上。”
朱元璋冷笑了几声,说道:
“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朕就想知道,这些钱为什么就起了这样的一个效果!!!”
此时,李隆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微臣愿意派人前往江浙,调查兵败的原因。”
朱元璋点了点头,
“你准备派谁前去。”
“回皇上的话,微臣看来,都察院御史沈尤乃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又是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朱元璋脸上的愤怒终于退散了一些。他接着问道:
“要是查不出来呢?”
“那就请皇上治我欺君之罪。”
李隆一脸的自信。
“哼!那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下朝!”
朱元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皇座,大臣们行了一礼后,也跟着流程按步离开。
……
都察院的节堂
李隆和沈尤
李隆喝了口茶,看着沈尤问道:
“别人都说吃力不讨好,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活揽到自己身上吗?”
沈尤摇了摇头,李隆叹息道:
“经历了王言和严仲深两次事件后,都察院的威望已经掉到了低谷。现在迫切需要一个事件来改变人们对于都察院的刻板印象。”
“这个事情确实非常困难,但是江浙一带,世家横行,我不敢用别人,所以希望你可以扛起责任来。”
沈尤点了点头,他明白了。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因自己而起的,既然罪魁祸首已经被解决掉,那也就应该自己来收尾了。
……
客栈里,
朱标又敲开了沈尤的门。‘
来到客厅,沈尤苦笑着拱了拱手,说道:
“相公你可算是来对了,未来几月在下要出一趟远门,可能就暂时无法相见了。”
朱标早已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还是吃惊地问答:
“不知先生是外出云游还是高就呢?”
沈尤斟酌片刻,
觉得还是不要直接告诉身份为好,便打了个哈哈说道:
“就是去处理一些私事。”
朱标点了点头,拱了拱手祝福道:
“那就祝先生一路平安,马到功成。”
“那就借你吉言了。”
……
后宫
马皇后再给朱元璋捶背
“好了好了,别生气了。”
朱元璋抒发着心中的愤怒
“妹子,你是不知道,今天咱有多生气,掏空家底建的平倭军,就这么没了。”
马皇后加大了力度,引得朱元璋连连惨叫:
“妹子你轻点,轻点,太疼了啊!”
马皇后没有丝毫减少力气的意思,
“你这心里的气太重,得想办法给你揉散。”
“不重不重,咱已经找好解决办法了,啊啊!”
马皇后稍微放下了点力气,问道:
“你说的解决办法是啥?”
“都察院的李隆自告奋勇,要派人去江浙调查,咱只好随了他的意了。”
“不过,他派的是沈尤。”
马皇后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标儿说的那个大才?”
“不错。”
朱元璋揉了揉刚刚被捏疼的腰,说道:
“咱已经提前通知了锦衣卫,过去之后,会想办法保护好他的安全的。”
马皇后点了点头,但还是犹豫道:
“现在让他过去真的合适吗?刚刚宰掉他们的一个爪子,咱们就伸个手过去,这不是肉包子打狗吗?”
朱元璋眉毛一横,
“他敢?!”
此刻,皇帝的霸气终于体现了出来。
马皇后没好气地拍了他一巴掌,霸气外露的皇帝就又变成了那个怕老婆的男人。
“你做好准备就行。按之前标儿所说的,这可是位大才。你可别让人家出师未捷身先死。”
朱元璋笑了笑,没有说话,眼神里满满的都是自信。
……
临行前,朱标、柳掌柜都来送沈尤。
几人互相拱手行了一礼,
“保重。”
“保重。”
朱标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走了上去,
“先生,”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
“我在江浙还是有些朋友,要是遇到困难了,您记得打开这个锦囊,自然会有人帮你。”
沈尤颠了颠,笑着说道:
“大恩不言谢,希望我用不到它吧。”
告别后,沈尤头也不回地登上了船。
船只不停地走向远方,沈尤眼里的几人也都越来越小,逐步变成一个小点,随后又完全消失在视线里。
沈尤摸了摸怀里的锦囊,笑了笑:
“这位贵人还是有些着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