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玉麒麟”卢俊义:天下无双的政治道具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卢俊义身家清白、相貌堂堂、武艺高超,社会知名度很高,在梁山更是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然而,卢俊义却是一个自始至终相当尴尬的存在。一方面,卢俊义的个人故事前后延续十回,篇幅不少,梁山众人中,也只有宋江、武松有如此奢华待遇;另一方面,无论是形象鲜明度、故事精彩度,还是对梁山聚义事业的推动作用,卢俊义都实在乏善可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将卢俊义从水浒故事中剔除,不仅不会影响水浒故事的完整性,甚至因为剔除了质量较差的内容,反倒提升了整体质量。然而,无论卢俊义的人物形象多么缺乏魅力,他的故事多么乏味无聊,《水浒传》作者不吝笔墨地塑造这个人物毕竟是有其用意的。故此,这个人物作为某一类型人物的样本,还是有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的。
一、卢俊义身家清白、武艺高超,却始终只是一个不足以动人肺腑的木偶式人物
卢俊义出场前,《水浒传》中先是借途经梁山的北京大圆和尚之口向宋江、吴用等人提及卢俊义。接着,宋江、吴用对卢俊义的品行、武艺、声望推崇备至:“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第六十回,801页)甚至宋江执意拉拢卢俊义入伙梁山,就是为了与他“共聚大义,一同替天行道”,且执意请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第六十二回,818页)。在宋江看来,只有仰仗卢俊义的出身、武艺、声望,梁山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吴用首次见到卢俊义时,书中又以“单道卢俊义豪杰处”的《满庭芳》词加以佐证:“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义胆忠肝贯日,吐虹蜺志气凌云。驰声誉,北京城内,元是富豪门。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殚赤心报国,建立功勋。慷慨名扬宇宙,论英雄播满乾坤。”(第六十一回,805页)
像卢俊义这样出身、地位、能力都非同一般的人物,无论宋江、吴用等人是否落草为寇,卢俊义与他们都属于不同世界的人物。在正常情况下,他是绝不会落草为寇的,即便朝廷昏聩无能,落草为寇也并非多数人心安理得的选择。故此,宋江、吴用等人并没有诚意相邀,而是直接设下诱骗之计。吴用与李逵假扮算命先生及哑童子前往北京大名府,以算命为名见到卢俊义。吴用对卢俊义说道:“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第六十一回,806页)临别之际,吴用又在墙上题下暗藏“卢俊义反”四字的藏头反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第六十一回,807页)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1]故此,梁山为达成目的,设计诱骗原本也属正常。然而,吴用的诱骗之计却拙劣至极,并未展现出他此前自夸的“略施一计,便教本人上山”的计谋水准(吴用的许多计谋都让人不敢恭维,暴露出才干与品行的局限)。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卢俊义对吴用的诱骗之计毫无察觉,反而听信蛊惑之词,执意要带管家李固等人前往东南一千里之外的泰安州进香避灾(前往东南一千里之外必然途经梁山泊)。“李固道:‘主人误矣。常言道:贾卜卖卦,转回说话。休听那算命的胡言乱语。只在家中,怕做甚么?’卢俊义道:‘我命中注定了,你休逆我。若有灾来,悔却晚矣。’燕青道:‘主人在上,须听小乙愚见。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烧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扇惑,要赚主人那里落草。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句,盘倒那先生,倒敢有场好笑。’卢俊义道:‘你们不要胡说,谁人敢来赚我!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甚么紧,我观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于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卢俊义……娘子贾氏便道:‘丈夫,我听你说多时了。自古道:出外一里,不如屋里。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你且只在家内,清心寡欲,高居静坐,自然无事。’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甚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第六十一回,809—810页)卢俊义的利令智昏、独断专行由此可见一斑。无论李固、贾氏后来如何丧心病狂地借机合谋侵吞了卢府财产,他们此时的劝说之词显然是“苦口”的“良言”。
卢俊义一行临近梁山时,“店小二哥对卢俊义说道:‘好教官人得知,离小人店不得二十里路,正打梁山泊边口子前过去。山上宋公明大王,虽然不害来往客人,官人须是悄悄过去,休得大惊小怪。’卢俊义听了道:‘原来如此!’便叫当直的取下衣箱……内取出四面白绢旗……每面栲栳大小几个字,写道:‘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李固等众人看了,一齐叫起苦来”(第六十一回,811—812页)。卢俊义如此行事,明显是向梁山挑战——如果梁山并未萌生拉拢卢俊义入伙的心思,他如此大胆嚣张、大言不惭,必然在劫难逃。
卢俊义带管家李固等人进香避灾途经梁山时,先后与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李应、朱仝、雷横等人过招。卢俊义一人迎战梁山众将,且是“全然不慌,越斗越健”(第六十一回,814页)。由此可见,卢俊义确实武艺绝佳、胆识过人、威猛异常。然而,梁山对卢俊义完全是结网以待,众将轮番出战,只是消磨他的斗志的计谋而已。而卢俊义对此毫无察觉,反倒如猴子般被梁山众将戏耍,追斗终日,一无所获,终因寡不敌众,被李俊、张顺等梁山水军头领捉上山寨。纵观卢俊义与梁山兄弟初遇时的所作所为,既不知己,复不知彼,又如此张扬草率从事,虽说武艺绝佳、胆识过人、威猛异常,终究是匹夫之勇——从卢俊义决定前往东南一千里之外的泰安州进香避灾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成为宋江等人的囊中之物了。
卢俊义被捉上梁山后,“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卢俊义回说:‘宁就死亡,实难从命……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宁死实难听从’(第六十二回,818页)。宋江等人百般劝说无效后,又别具心思地强行挽留卢俊义住在山寨,每日饮宴不休。卢俊义被迫在梁山停留四月有余,才被释放返家。而在此之前,吴用让卢府管家李固先行回家,且告知他卢俊义已经入伙梁山。居心不良的李固为侵吞卢府财产,与卢俊义妻子贾氏合谋,向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举报卢俊义‘投降梁山泊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第六十二回,821页)。卢俊义返家后,梁中书认定他里勾外连,要打北京,随即将他抓起来,严刑拷打,最终屈打成招,被关入监牢。平心而论,卢俊义惨遭劫难一事固然是出于居心不良的李固的算计与举报,却也不完全出于诬陷——先有梁山的设计陷害,才有李固的乘机算计。此后,卢俊义经历了一番生死劫难,直到被攻破北京大名府的梁山兵马营救上山,无路可走之际才入伙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
《水浒传》对卢俊义的品行、能力、声望的铺陈渲染,虽非大张旗鼓,也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给人们的期望不可谓不高。然而,卢俊义出场后让人大跌眼镜的表现,不仅与作者要赞扬他的初衷大相径庭,也将人们心中积聚的期望彻底打碎。人们始终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头脑简单、见解平庸、行事鲁莽的浅陋人物,竟然是梁山梦寐以求、甚至不惜以阴谋手段胁迫其上山入伙的盖世英雄。毕竟,小说(尤其是古典白话小说)是依靠故事情节编排与人物形象塑造推动发展的。上述现象的出现,无论是《水浒传》作者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故事情节编排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败笔,这使得作者所要赞扬的人物根本无法以清晰、鲜明的形象呈现出来。这样的人物,不仅无法让人们萌生赞叹或喜爱的念头,甚至还让人们心生鄙夷或不解之感。故此,卢俊义始终只是一个可有可无、无谋无智、行事不足以动人肺腑的木偶式人物。
二、“带些呆气”“庞然大物”,算得上是对卢俊义一针见血的评说
应该说,《水浒传》中塑造卢俊义的手法与《三国演义》中塑造诸葛亮的手法颇为相似,都是人物尚未出场,先通过他人之口,对其品行、能力、声望大肆渲染、烘托(卢俊义并非核心人物,对他的渲染、烘托显然没有对诸葛亮那般兴师动众),而两者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在于:诸葛亮出场后,不负早前众人的交口夸赞,运筹帷幄、破敌立功,诸葛亮智慧超群、神机妙算的形象,通过极有说服力的事功得以确立。而卢俊义出场后的一系列表现,却从未展示出与“河北三绝”相符的风度与事功。在个人陷于逆境时,他始终不曾谋求改变处境,只是一味地被人牵着鼻子戏耍,窝窝囊囊。试想,这样的人物形象及行事手法,又岂能塑造出一个手段高强、形象鲜明的盖世英雄?《水浒传》中,卢俊义的个人故事前后延续十回,然而,卢俊义的个人风貌在篇幅不短的故事中——远远多于讲述鲁智深故事、林冲故事的篇幅——始终未能以清晰、鲜明的形象呈现出来,反倒有愈描愈黑之趋势。
《水浒传》中为达成卢俊义上山入伙的目的,仓促之间,牺牲了对他的故事情节的编排,以此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导致卢俊义的形象与行事受到严重损害,最终与作者要赞扬他的初衷背道而驰。[2]《水浒传》中有许多类似情形,或是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是为引出相关人物出场,在人物形象塑造及故事情节编排方面甚为草率浅陋,甚至前后相互抵牾。而卢俊义的个人故事完全游离于《水浒传》的故事主线之外,他的出场仅仅完成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独特作用:扫除了宋江名正言顺地成为梁山寨主的政治障碍——自宋江、吴用引出卢俊义出场后,晁盖临终遗言的政治命题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转换。卢俊义入伙梁山后,地位崇高、出场频繁,却对梁山聚义事业毫无推动性作用,类似“鸡肋”。
实际上,《水浒传》在塑造卢俊义的形象时,即便不能像《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形象那般大张旗鼓、煞费苦心,也完全可以像呼延灼出场那样,故事情节相对一波三折、合乎情理,既展示出他惊人的能力及独特的行事、性格,又逼得他走投无路,只得上山入伙,从而塑造出一位在形象和故事方面与众人的赞誉大致相匹的英雄员外,《水浒传》中却非如此。梁山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雪恨时,卢俊义大展身手,轻松活捉了曾头市武术教师史文恭(史文恭武艺超凡,二十回合即使计擒获名列“马军五虎将”第三位的秦明)。然而,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完全是出于宋江、吴用的刻意安排,除了将落荒而逃的史文恭打落下马之外,个人作用微乎其微;梁山征辽期间,卢俊义大显神威,一人对战辽国将领耶律四兄弟,最终战胜耶律宗霖,吓跑耶律宗雷、耶律宗电及耶律宗云;接着,他又将一千多人的一伙辽兵杀得四散奔逃。这是卢俊义绝佳武艺的绝佳展示,这样辉煌的战果在梁山兄弟中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即便《水浒传》中对入伙梁山后的卢俊义的行事大加渲染称赞,无奈先入之见已深,终究难有回天之效。卢俊义的绝佳表现,只是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他的武艺的印象,对他人物形象的塑造并无实质性帮助。
以地位与武艺而论,卢俊义在梁山兄弟中处于“一览众山小”的至高地位,政治地位崇高,又属于武艺登峰造极的超一流战将(梁山一流战将以“马军五虎将”为代表。即便在整部《水浒传》中,能在武艺方面胜过卢俊义的也是寥寥无几的)。然而,以形象鲜明度与行事精彩度而言,卢俊义的形象始终是模糊苍白的,他的行事也缺乏激动人心的篇章。故此,金圣叹批读《水浒传》时写道:“玉麒麟”卢俊义“只是上中人物。卢俊义传,也算极力将英雄员外写出来了,然终不免带些呆气。譬如画骆驼,虽是庞然大物,却到底看来觉道不俊”[3]。“带些呆气”“庞然大物”,可以算得上是对卢俊义的人物形象一针见血的评说。
卢俊义不仅在人物形象方面是无足称道的,他在梁山的作用也是无足称道的。宋江决意拉拢卢俊义入伙梁山时,公然言明要以寨主之位相让,尤其是卢俊义擒获史文恭后,他更是坚持贯彻晁盖临终的遗言,执意推举卢俊义为梁山寨主。然而,无论是以当时已经入伙的梁山兄弟与宋江的渊源而论,还是以卢俊义势单力孤的微妙地位而论(心腹亲随只有燕青),他都断无取代宋江而成为梁山寨主的任何可能性。实际上,在卢俊义被宋江等人执意留在梁山做客时,已经确定了他坐第二把交椅的地位。梁山让李固先行返家时,吴用唤李固近前说道:“你的主人已和我们商议定了,今坐第二把交椅。”(第六十二回,819页)卢俊义擒获史文恭后,宋江再次以寨主之位相让。“卢俊义恭谦拜于地下,说道:‘兄长枉自多谈,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劝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若如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原来吴用已把眼视众人,故出此语。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火!’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他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都散!’”(第六十八回,902页)以此而论,无论宋江执意推举卢俊义为梁山寨主是出于真心还是纯属表演,在这件事上,梁山兄弟却多有“逆龙鳞”的胆识,宋江的意见是根本无法贯彻的。
实际上,卢俊义取代宋江成为梁山寨主是断无可能的。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领军北伐,遭孙权偷袭,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孙权不仅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还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力劝曹操取汉献帝而代之,登基称帝。曹操将孙权来书向群臣出示,说道:“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4]以曹操数十年苦心经营,根基深厚,尚且不敢随意觊觎不该拥有的位置,何况在梁山毫无根基的卢俊义。
三、卢俊义是一个毫无个人魅力可言的标签式人物,更是一个悲剧人物
卢俊义在梁山排名第二位,地位崇高、备受敬重。然而,说卢俊义是梁山的受害者绝不为过。
卢俊义入伙梁山,不仅不是出于个人意愿,更让他的身体与心理都备受折磨,家破人亡,清白身家也不再清白。与此同时,他在梁山的风光与所得,未必比得上在北京大名府当员外之时的优越。晁盖为梁山寨主期间,二号人物宋江人脉广泛、权势煊赫,时时凌驾于晁盖之上。宋江为梁山寨主期间,二号人物卢俊义势单力孤,只有象征性地位,远远不足以与宋江相抗衡。更何况,在中国古代社会,二号人物看似地位崇高、风光无限,实际上风险极高。其权势过小,无法服众,难以维持自身地位,其权势过高,又容易遭到主上猜忌,稍有不慎,即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卢俊义的个人悲剧更体现在他身家清白、武艺高超,却始终属于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物。说来好笑,卢俊义被诱骗入伙梁山,仅因为他过于出类拔萃了——为提升梁山声望,宋江需要寻求一个身份、能力、声望都非同寻常的人物,当得知了“河北玉麒麟”之名时,卢俊义的悲剧命运就已注定。
王望如批读《水浒传》时写道:卢俊义“无端好使枪棒,名震京师”[5]。言外之意,卢俊义被诱骗入伙梁山,完全是自取其祸。卢俊义被逼落草梁山,确实与他“名震京师”大有关系,而王望如据此指责卢俊义,却显然是判定责任时颠倒黑白了——卢俊义被逼落草的罪魁祸首是宋江等人,卢俊义恰恰是受害者。
从现实生活中人事关系的角度评述宋江执意拉拢卢俊义上山入伙一事,更是颇多值得玩味之处。宋江力主卢俊义上山入伙,理由绝非像他说的那么冠冕堂皇,似乎完全是为了梁山聚义大业着想:卢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第六十回,801页)宋江真实又难以明言的目的,还是以卢俊义作为政治道具,化解“托塔天王”晁盖临终前留下的影响他名正言顺地登上梁山寨主之位的遗言。晁盖曾头市中毒箭身亡后,梁山即中止攻打曾头市,梁山赚取卢俊义上山入伙后,又立即再次攻打曾头市,且卢俊义上山入伙后,晁盖临终的遗言已经转化为宋江与卢俊义的寨主之争。实际上,卢俊义的上山入伙,除了帮助宋江登上寨主之位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显得可有可无。故此,宋江寻求一个身份、能力、声望都非同寻常的人物来提升梁山声望的说辞自然也是颇为牵强的:以梁山当时的江湖声望与人才济济的现状而言,很难说卢俊义的上山入伙对提升梁山的声望发挥了突破性的作用——梁山兄弟中,身份高贵、武艺高超、智谋不凡的不乏其人。卢俊义上山入伙后,不仅势单力孤,且功劳不足称道,长期以来只是一个无从彰显作用的政治摆设。直到梁山征辽、征方腊期间,卢俊义屡屡与宋江分兵征讨,有了独立领兵的机会,才真正发挥起了梁山“副帅”的作用。
不仅宋江拉拢卢俊义入伙梁山一事难以自圆其说,宋江执意寻求招安的决策在许多人眼里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对那些铁定心思与朝廷对立的梁山兄弟(如被逼落草的林冲、打抱不平落草的鲁智深等)而言,如果不是宋江屡屡提及,招安根本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选项;对那些被宋江通过诱骗、俘虏等方式强迫入伙的梁山兄弟(以出身地方豪绅的卢俊义、李应及朝廷降将关胜、呼延灼等人为首)而言,如果说招安是“漂白”梁山兄弟的明智选择,那么,上山聚义对他们来说,就成为一场绝无必要的“漂黑”环节。招安后他们得到的未必比他们上山入伙前拥有的更多——与梁山征方腊班师还朝后生还的梁山兄弟相比,不过略微加官晋爵而已(许多人只是恢复到入伙梁山前的状态),同时还要忍受奸臣的歧视与打压。如果卢俊义、关胜等武艺出众、智勇双全的人物有仕途上进之心,通过正常渠道一步步升迁,未必不会加官晋爵(当然,以当时官场的黑暗,有才干未必能仕途顺达)。上山入伙对他们而言,只是转了一个颇为坎坷的圆圈,又回到了起点。正因为如此,卢俊义等人对于梁山聚义,显然不会有林冲、鲁智深等人那样的深沉感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无论是相比抵触招安决策的鲁智深、武松等人,还是比照对招安心怀希望的关胜、呼延灼等人(以他们的出身及思想状态而言,起码不会抵制招安),卢俊义的上山入伙及接受招安,都是毫无益处的被动卷入。卢俊义在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后,梁山大政方针有宋江掌握,大政方针的贯彻有吴用出谋划策、调兵遣将,卢俊义完全没有施展拳脚的余地(与吴用并列军师的公孙胜从无出谋划策的行事,而公孙胜如此“尸餐素位”自有其原因,与卢俊义的情形不同)。梁山寻求招安时,卢俊义并无明确意见。梁山接受招安后,卢俊义与宋江领兵出征,先后为朝廷立下征辽、征方腊两件盖世大功。即便如此,他也未能盼到安享富贵、官场得意的一刻,反倒赔上了自家性命。可以说,无论是上山入伙时、聚义梁山时、招安时、征辽时、征方腊时,还是征方腊高奏得胜凯歌还朝后,卢俊义都未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所经历的一切,几乎都不是他主动选择的,自然也不是他乐意经历的。
四、卢俊义之死是出于奸臣的陷害,也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及其本人见解暗昧难脱干系
梁山征方腊班师还朝后,徽宗皇帝对梁山兄弟十去其七的惨烈结局不胜伤悼,对宋江、卢俊义等梁山兄弟各加封赏。然而,卢俊义、宋江尚未在朝廷站稳脚跟,很快即遭到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陷害而死。卢俊义之死,虽说是出于奸臣的歹毒陷害,也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及卢俊义见解暗昧难脱干系。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政治团体、不同政治人物之间的政治斗争,无论是理念分歧,还是利益纷争,往往都伴随着血雨腥风,几乎只有“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6]的零和结果,而绝少有相互妥协、长期共存的双赢局面。梁山兄弟与蔡京、高俅等奸臣既不属于同一团体,又过节甚深(多数梁山兄弟与朝廷各级官员有着不同程度的旧怨),再加上蔡京、高俅等奸臣拥有远远优越于梁山兄弟的地位与权势,他们又不是胸襟广阔、公忠体国之人,这已经注定了卢俊义在朝廷难有立足之地。
卢俊义见解暗昧,则缘于他始终未能看破官场真相。梁山征方腊班师还朝途中,燕青向卢俊义提出“退身之计”,“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北破辽兵,南征方腊,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殒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燕青道:‘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卢俊义道:‘我闻韩信三齐擅自称王,教陈豨造反;彭越杀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谋汉帝江山……我虽不曾受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过。’”(第九十九回,1285页)在卢俊义心目中,此刻铺设在自己面前的无疑是一片似锦前程。
梁山征方腊班师还朝后,卢俊义被加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面对赤胆忠心的卢俊义、宋江等人加官晋爵的情形(还远远算不上位高权重),别有怀抱的蔡京、高俅等奸臣如芒在背,深感威胁。“当此之时,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当有殿帅府太尉高俅、杨戬,因见天子重礼厚赐宋江等这伙将校,心内好生不然。两个自来商议道:‘这宋江、卢俊义皆是我等仇人,今日倒吃他做了有功大臣,受朝廷这等钦恩赏赐,却教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何不惹人耻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第一百回,1297—1298页)燕青的揣测不幸被言中。
“杨戬道:‘我有一计,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一只臂膊。这人十分英勇,若先对付了宋江,他若得知,必变了事,倒惹出一场不好。’高俅道:‘愿闻你的妙计如何。’杨戬道:‘排出几个庐州军汉,来省院首告卢安抚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在造反,便与他申呈去太师府启奏,和这蔡太师都瞒了。等太师奏过天子,请旨定夺,却令人赚他来京师。待上皇赐御食与他,于内下了些水银,却坠了那人腰肾,做用不得,便成不得大事。再差天使,却赐御酒与宋江吃,酒里也与他下了慢药,只消半月之间,一定没救。’高俅说道:‘此计大妙。’”(第一百回,1298页)不久,高俅、杨戬使人诬陷卢俊义“意欲造反”,徽宗皇帝心中疑惑,蔡京、童贯又奏道:“卢俊义是一猛兽,未保其心。倘若惊动了他,必致走透,深为未便,今后难以收捕。只可赚来京师,陛下亲赐御膳御酒,将圣言抚谕之,窥其虚实动静。若无,不必究问,亦显陛下不负功臣之念。”(第一百回,1299页)徽宗皇帝准奏,派出天使宣取卢俊义到京,高俅、杨戬又使人将水银置于御膳之中,徽宗皇帝当面赐予卢俊义。卢俊义顿首谢恩,高俅、杨戬相谓道:“此后大事定矣。”(第一百回,1299页)而后,“卢俊义星夜便回庐州来,觉道腰肾疼痛,动举不得,不能乘马,坐船回来。行至泗州淮河,天数将尽,自然生出事来。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于淮河深处而死。可怜河北玉麒麟,屈作水中冤抑鬼!”(第一百回,1299页)
立下盖世功劳的卢俊义落得如此下场,不仅让人惋惜,更让人心寒。而《水浒传》将卢俊义之死归咎于奸臣的私自妄为,终不脱宋江誓死不忘的“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见解的藩篱。
中国历朝历代,文臣武将因为功劳巨大遭到废黜、杀害的事例不胜枚举,几乎成为铁定规律。最为知名的,当是明太祖朱元璋对诸多功臣元勋罗织各种罪名的大肆杀戮(仅“胡惟庸案”即牵连三万余人)。明太祖等帝王对文臣武将的大肆杀戮,或是为维持皇位不受威胁,或是为子孙顺利继位,除去可能对子孙构成威胁或掣肘的权臣。“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7],此之谓也。然而,明太祖等帝王除去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是资历深厚、位高权重、能力非凡的功臣元勋(受到牵连的人物另当别论)。《水浒传》中的宋江、卢俊义显然不是这类人物。他们加官晋爵,却远远算不上位高权重。他们之死,主要还是朝廷及高官出于一己之私的胡作非为。以此而论,卢俊义与宋江的惨遭杀害,显然不同于“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式的悲剧,而是朝廷及高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所致。
如果说卢俊义被宋江、吴用等人设计陷害,不得不落草梁山实属无奈之举,那么,梁山征方腊班师还朝后,他听从燕青劝说,放弃功名富贵之念,辞官归隐,以他们并不位高权重的身份,奸臣未必会穷追不舍,未必不能全身而退(全身而退需要以放弃功名富贵之念、辞官归隐为前提,也说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存在严重弊端)。故此,卢俊义的人生遭遇,固然与宋江等人的陷害难脱干系,很大程度上也有自取其祸的成分在内。因为每当关键时节,卢俊义或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或是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而卢俊义对朝廷心存幻想,既与他见解暗昧有关,也与他时时渴望重归主流社会的真诚愿望大有关系。而事实表明,这样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的:卢俊义一旦落草为寇,无论他如何认定,在朝廷、高官及主流社会人物看来,却是永世难以翻身洗白的。
与此同时,做出辞官归隐以求全身而退的抉择是异乎寻常地艰难的。这不仅是见识问题,更是利益诱惑在前,难以忍痛割舍,同时还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中国历朝历代,功劳巨大以至于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将中,选择功成身退的确实凤毛麟角,而生前被杀或是死后宗族被灭,鲜有善终的反倒比比皆是。进一步而论,辞官归隐以求全身而退,也只是功劳巨大的文臣武将最佳的而不是最常见的结局。文臣武将大权在握时固然让皇帝寝食难安,他们辞官归隐,同样会让皇帝寝食难安。能获得辞官归隐资格的文臣武将,无一例外的是才干超凡、功劳无匹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归隐民间,意味着不再处于皇帝的直接监视之下,而高高在上的皇帝大多猜忌心极重,对这些归隐民间的人物反而更加心存疑虑。故此,这些辞官归隐以求全身而退的人物往往仍然无法逃脱被清算的命运。卢俊义的故事,有着“从一滴水看世界”的意义。
注释
[1]骈宇骞等译注:《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华书局,2006,第7页。
[2]需要说明的是,《水浒传》固然有诸多不足,而其能流传久远、声名远播,正因为其中的精彩片段也不可胜数,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景阳冈武松打虎”,等等。而其塑造的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白话的自如运用等,不仅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成就也远远高于许多文学著作,其跻身文学名著之列当之无愧。
[3]施耐庵著、金圣叹批评:《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岳麓书社,2006,第3—4页。
[4]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岳麓书社,2017,第36页。
[5]施耐庵著、郭皓政辑评:《百家汇评本〈水浒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第499页。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第660页。
[7]司马迁:《史记》(第四册),中华书局,2011,第2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