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外溢及监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保险是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管理风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金融体系和社会综合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保险业曾长期被视为金融体系中最具稳定性的部分,是经济社会的“稳定器”和“助推器”。然而,美欧爆发的金融危机和之后几年中国的所谓“金融乱象”表明,保险业可能成为滋生和助长金融和经济风险的重要力量。随着现代保险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展,保险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而保险系统性风险也成为国内外金融风险、危机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响应分析的重要话题。

本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保险系统性风险问题。本书采用“理论基础→国内外历史分析→实证研究(包括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政策建议”的逻辑结构。

“理论基础”即第一章“金融及保险系统性风险与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分析金融系统性风险。第二节聚焦于保险系统性风险。

“国内外历史分析”即第二章“国内外保险系统性或重要风险的形成演进”。第一节回顾分析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和20世纪末日本的寿险业危机情况,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国际保险业的冲击。第二节总结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发生的5次重要风险事件。

“实证研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该部分在中国保险及宏观审慎监管的成果、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管理局(European Insurance and Occupational Pensions Authority, EIOPA, 2017, 2018a, 2019)、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uropean Systemic Risk Board, ESRB)、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 IAIS, 2018b, 2019)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研究保险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和外溢的“三个视角”。具体内容如下:

第三章采用“业务类型”(activity-based)的视角,包括四节,依次研究保险业务线本身、承保业务地理布局、互联网活动以及资金运用,相对而言,前三节侧重研究风险的形成,第四节侧重研究风险的外溢。

第四章采用“单个机构”(entity-based)的视角,包括四节,依次研究保险公司的复杂性、保险公司之间的共同敞口、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以及保险公司持股上市公司,相对而言,前两节侧重研究风险的形成,第三节同时关注风险的形成和外溢,第四节侧重研究风险的外溢。

第五章采用“部门整体”(sector-wide)的视角,包括四节,依次研究保险科技系统、气候变化和绿色保险、其他金融子行业及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体系稳定,相对而言,第一节侧重研究风险的形成,第二节同时关注风险的形成和外溢,后两节侧重研究风险的外溢。

在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在研究话题/视角、论证思路或分析方法上均有或多或少的创新之处。

“政策建议”即第六章“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建议”。本章吸收了抽象的理论分析结论、国际和国内的历史经验及教训,所含的六节均建立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上。本章直接基于本书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监管政策建议,所含的六节与前文各章节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具体而言:第一节针对传统保险经营风险,对应第三章第二节、第三章第四节、第四章第四节和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节针对互联网和科技风险,对应第三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节针对气候变化风险,对应第五章第二节;第四节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暴露的风险,对应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小节;第五节针对声誉风险,对应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小节和第四章第二节;第六节针对金融综合中的风险,对应第四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成果。全书的篇章设计和统稿由王向楠博士负责,各章节的撰写人如下:第一章为王向楠、王超博士(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章第一节为吴婷博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王向楠,第二节为王向楠、王桂虎副教授(郑州航天工业管理学院);第三章第一节为王向楠,第二节为吴婷、王向楠、杨波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第三节为王向楠、吴婷,第四节为郭金龙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王桂虎;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为王向楠,第四节为刘璐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王向楠;第五章第一节为吴婷、王向楠,第二节为王向楠,第三节为韩浩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王向楠、刘璐,第四节为王桂虎、郭金龙;第六章为王向楠等。

本书的创作和完成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几位领导及著名金融经济学者的指导和帮助。本书还受益于从金融研究所的多位老师和同事,特别是金融风险与监管学科团队中获得的信息和建议,以及李文博、刘洋等老师的科研支持工作。本书的出版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衡老师等的专业高效的工作,提升了本书质量。最后,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

最后,本书的错误由作者承担。作者对本书的话题仍在不断学习之中,欢迎针对本书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希望就相关研究话题与各界人士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