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51%,刷新了记录!
“您就是贾教授?”
徐明最后还想要确定下!
“什么贾教授!我可是名副其实的真教授!”
那位贾教授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名副其实,夏大的真教授!”
“话说,徐同学,有没有考虑去我们第一公园学习啊?”
贾教授没有说太多,直接说出了他的想法。
第一公园,是夏大的外号。
夏大是我华国的‘最美学校’,整个夏大的建设规划,看起来就是一个公园,甚至于旅游高峰季,进入厦大还需要排很长的队伍。
曾经有一部火热的青春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便是在夏大拍摄的!
“啊?”徐明有些诧异。
“贾教授现在夏大研究数学,如果你现在决定的话,可以作为特招生直接入学,甚至于明天就可以直接去参加军训了!”
凌主任笑道,给他介绍起夏大的数学。
“夏大数学有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虽然学习的东西比较理论和抽象,读起来不轻松,不过对你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虽然听起来还不错,但徐明还是摇了摇头,表示拒绝。
“谢谢贾教授了!我有自己的心仪学校了,而且和人有约定了!”
“女朋友?”贾教授骤然问道。
“不是不是。”看着旁边骤然看过来的凌主任,徐明解释道。
“和好基友约好了一起进肥科,就那个八班的杭飞航!”
看到徐明的模样,贾教授感慨道。
“小凌啊!你还是这么一本正经,年轻人谈个恋爱,是好事!等他们到了大学之后,就更难了!”
凌主任面对这话,也只是笑笑。
“好了,言归正传!”
贾教授拍了拍自己的手,然后说道:“其实这次我来这,主要就几个事情。”
“一呢!就是和你见一面,看看天才到底长什么样的,如今也已经见到了!是个少年俊才!”
“其次,则是邀请你进入夏大,但是你拒绝了,我也懒得劝了,肥科也是个好去处!”
“最后,则是想要知道,你那篇论文如何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后的这条才是贾教授来此的真正目的。
“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我现在已经在最后的收尾工作了!”
徐明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比较多,所以一时半会也没有顾得上那篇论文。
“是最后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我记得你上次和我聊,说关于黎曼原稿中,在区域{s : Re(s)> 1}上,此无穷级数收敛并为一全纯函数,函数可以通过解析开拓来扩展到一个定义在复数域上ζ,ζ不等于1的全纯函数,这个定义你不是很理解,还没有解决问题吗?”
贾教授想起了徐明的曾经问过他的一个问题。
“啊?不是这个,这个问题我找到了相关了文献,按照那个文献的方法,按照解析延拓的方式,将ζ函数可视化后进行了补全函数,最终求出了解,那已经是之前的问题了。”
徐明急忙回答到。
“哦,那是什么?”贾教授问道。
“就是一些格式和参考文献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麻烦!”徐明皱眉。
“嗯?”贾教授点了点头,然后注意到了一个问题:“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了?”
“嗯,我最初只是想要做个方程方面的论文,但是后面有了其他发现。”
“在假如非平凡零点的实部是在0到1之间随机取值,那么它刚好取到1/2的概率应该等于0的这个问题上。”
“黎曼却认为这个概率是100%!挪威科学家塞尔伯格后来证明,虽然没有证明这个概率达到100%,但这个概率不等于0。”
“而最近的一次关于这个结论,关于这个比例的下限提高到了百分之四十。”
“当时我觉得这个蛮好玩的,就计算了,偶然间发现原来的计算公式是可以优化的,所以我就把论文改成这个方面。”
“我经过这些天的计算,已经差不多把这个数值算到五十左右,虽然有提高,但是也没有达到百分之百!”
“不过,相比于这个,我觉得之前有个前辈关于精细结构常数来证明黎曼猜想的方法很有趣。尤其是像网上所说的,或许这和量子力学等物理知识有关。”
“毕竟现在由量子理论所衍生而出的量子计算机,也早已被数学家证明能快速对大数进行质因数分解。”
……
徐明笑着说完。
很多人都知道黎曼思想很难,但是到底有多难,却很少有人知道。
因为经过了一百多年来,大家不说去证明黎曼猜想了,便是连证明黎曼猜想的方向都没有搞太清楚,只隐约找出了两个方向。
作为一个数学难题,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自然科学知识,正确性来自与实验结果的符合性。
数学的本质,不是经验的科学,而是先验的科学。
他的正确性来自于证明,而不是实验。
就拿1+1=2来说,小的时候,我们老师教过我们,说1根手指头,加一跟手指头,等于两根手指头。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证明的过程,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演示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是为了让人脑产生数学的概念。
可能会有人不解,那一根手指头,加一根手指头,就是等于两根手指头啊!
那好,请把手指头、苹果、橘子这些现实中存在‘单位’删除,只考虑数量,你该如何证明1+1=2?
打开一张A4纸,或许,大部分只会写一个1+1=2了!
这便是数学!
数学是形式科学不是自然科学,并不需要其他学科来支撑或者体现它的价值。
数学家可以专注于调整自我和精神享受,从而达成人类在精神文明的胜利。
至于如何运用,那就是物理学家和其他人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数学,其实和文科中的哲学还是满相似的!
就像‘1+1’是这种有趣的数学问题有很多。
这个问题的原型是来自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在1919年,挪威数学家布朗提供了一种‘筛法’来证明:所有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并且两个数的质因数个数都不超过9个。
按照这个思路,如果能将其中的“9个”缩减到“1个”,就等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所以很多人把哥德巴赫猜想称作‘1+1’。
按照这个思路,这些年,已经在慢慢的接近了!
从最开始的‘9+9’,到‘7+7’……
到1966年,华国数学家,证明了‘1+2’。
距离最终‘1+1’,也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是这一步,又不知道要几十年,或者数百年来有人解开!
……
几乎所有的数学难题都是这样。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
关于黎曼猜想。
截至到今天,数学家也普遍认为主要从两个方向来验证黎曼猜想。
第一个方向是计算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数量。
第二个方向是证明临界线上零点个数的比例。
徐明把结果推到了51%,刷新了记录!
如今听到了徐明有了全新的进展。
即便是已经年近花甲,历经沧桑的贾教授,也颇为激动!
他微微颤抖的手,紧紧的抓住了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