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系

中国几乎是所有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中,唯一一个同时提出碳达峰的国家。一方面,发达国家早已达峰,不需要提出碳达峰目标,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碳排放最高且仍在增长的国家,中国什么时候达峰才是近期内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所以,中国早在2014年《中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申明》中就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可以说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碳目标,它代表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近期与远期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为什么要提2030年碳达峰

在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有不少人认为我国设置十年的碳达峰期限是让碳排放先冲一个高点,好让今后在减少碳排放的时候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于是很多地方天真地认为这十年得大干快上一些高排放项目。当然这股风气已经被高层领导和“十四五”规划给否定了。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碳达峰不是攀高峰,而是高质量的达峰。那么如果不是为了冲高留减排余地,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提碳中和目标,又为什么要给出10年时间来达峰呢?

首先,毫无疑问,我们的碳排放目前仍然是在增长的。根据清华大学相关研究,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2005年为60.6亿吨,2010年为81.3亿吨,2015年为93.7亿吨,2020年为100.3亿吨,2030年达峰时有望控制在105亿吨以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是逐渐减少直至不再增长。

从图2-3看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从上升到达峰是一个斜率越来越小的平滑曲线,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小的情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惯性,如果踩急刹车,那就很容易翻车。如果我们不尊重这种规律,从现在开始,二氧化碳的排放直接掉头向下,那么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

图2-3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

以电力供需为例,假如明天电力供应马上降低10%,那么电力需求就必须跟着降10%,这10%的需求短时间该往哪里降呢?是让工厂停产还是让家庭不用电呢?这都不现实。所以说,我们留出10年时间碳达峰并不是为了冲一个高点好留出更多的下降空间,而是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从上升到持平本身就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所以我们设置了2030年达峰。这个峰值绝对不会太高,基本就是2005年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曲线的一个自然延伸,基本在105亿吨左右,理论上不会超过110亿吨。

碳达峰与碳中和并不是两条路

除了碳达峰是“碳冲锋”的误解,另一个更为严重的误解可能会让我国的碳中和走一些弯路。虽然我国提的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但碳达峰只是碳中和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不是另一条路。两者的区别在于,当前采取的减排策略要考虑是否最终符合碳中和的策略,因为我们有些策略可以实现短期的减排以满足碳达峰要求,但不符合碳中和目标要求;而有些技术短期内减排效果甚微,但其技术路径符合未来的碳中和要求。两者差异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天然气和电能之间的取舍。

许多工业行业都需要蒸汽,如纺织、造纸、化工等。在以前,这些行业大部分通过燃煤锅炉供蒸汽。当然,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多都是热电联产。在双碳目标下,毫无疑问,燃煤锅炉会被取代。那么选择哪种锅炉比较合适呢?

选择燃气锅炉,碳排放马上下降一半,立竿见影,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也低一些;选择电锅炉,在当前电网结构下,碳排放只能达到小幅下降,而且对于企业来说,使用成本要高一些。如果只考虑碳达峰,选择燃气锅炉是最佳选择;但如果考虑碳中和,那么电锅炉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电锅炉在未来可以实现零排放。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据我了解,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正在进行锅炉的燃气改造,但并没有选择电锅炉。诚然,从当前的成本来说,可能企业更倾向于燃气锅炉。但我可以肯定它们是按照燃气锅炉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来计算成本的,并没有考虑碳中和趋势下化石燃料资产的搁浅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零碳社会》中提到,碳中和将为全世界带来超过100万亿美元的“化石燃料搁浅资产”,这些资产指的是与化石燃料文明紧密结合的管道、海洋平台、储存设施、锅炉、发电厂、石化加工厂等。这些资产在碳中和趋势下,大多都不会熬到使用寿命到期就会匆匆退出历史舞台。他甚至预言随着新能源成本的持续下降。整个化石燃料工业文明的崩溃,很可能发生在2023年至2030年。所以,如果现在还选择燃气锅炉,就相当于在这100万亿美元上再加了一点砝码,成为又一个即将搁浅的化石燃料资产。所以,碳达峰和碳中和并不是两条路,我们在选择碳达峰路径时,应当同时考虑这条路径是否符合碳中和的要求。否则容易出现实现了碳达峰后,发现偏离了碳中和路线,又要走回头路或者走弯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