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智能交通是我国交通运输全面升级和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任务和手段。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超大体量的消费,这个规模和体量足以培育出任何一个可市场化的产品,达到世界级的产业规模。中国有世界级规模和高质量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和交通运输管理,智能交通发展理应达到世界级的规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将显著改变交通运输的组织模式、服务手段和经营方式。智能交通既是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交通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来源,亟需更高层次审视智能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角度谋划智能交通发展,从而为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变革赋能。
要全面深入认识和发挥智能交通的引领带动作用。智能交通不是交通行业又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因为智能交通不具有独立明确的产业界限。在正确认识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要抓住智能交通对整个交通运输发展变革的机遇,变革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智能交通是以技术融合、服务融合和管理融合等“三个融合”的方式嵌入到交通的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交通运输服务、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应该视为在智能交通技术支撑下形成新的产业技术、产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一种产业形态。所以,智能交通的发展,要想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场景,就必须在技术、模式、业态三个层面上,向交通运输的发展进行嵌入、融合,实现融合发展,以融合打破行业界限,这也是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基础,也是把传统的技术研发模式最终变成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完整产业链条的新模式的重要前提条件。
要抓住智能交通对交通运输发展变革的机遇。智能交通将使得我国不用再走一遍发达国家的交通现代化路子,建设交通强国也不是对标其他发达国家交通发展现状,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可能会让一些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反过来向我国对标——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应用带来的智能交通发展的新场景、新生态,从而抓住对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运营、市场管理等模式的变革机会。先进技术给智能交通大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行业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彻底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部门之间要以融合的思维来进行业管理,而不是以排斥的思维来进行领地的管理。领地化的管理,是会阻碍融合发展,会阻碍技术的应用。未来智能交通发展政策的形成方式和形成思路,都要做相应的调整。过于迁就各部门的管理现状,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就落不了地,所以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抓住智能交通的发展机遇。
依托智能交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创新。智能交通的技术创新带来供需双侧的改革,建设创新要求基础设施功能转型,服务创新必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创新需要营造全新的发展环境。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运输服务等各个环节可以通过智能交通技术和系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将智能化发展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等全链条全要素之中。比如交通基础设施需要多大的规模,建在哪里;运输工具投入多少,怎么组织运营;出行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在哪里,怎么满足需求;在运输装备的运行和服务的满足过程当中,政府如何提供精准的公共服务等等。
着眼新发展阶段,有必要全面总结梳理智能交通发展实践,吸收相关研究成果,构建智能交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期指导智能交通发展。陈晓博博士长期专注于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政策和智能交通研究工作,《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研究》一书着眼于抓住智能交通发展的机遇,立足于智能交通发展重点的主要领域和重大问题,系统擘画了智能交通发展的新路径和新图景。该书首次从宏观政策视角对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进行解构,密切结合了国家智能交通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的实践经验,对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特征、总体思路和顶层设计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研究探讨了新时期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同时,该书在全面分析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和演化方向,对美国、日本、欧洲等智能交通发展最新成果和发展经验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基础上,构建了新时代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体系,提出了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能航运、智慧民航等的发展思路和任务,并对交通互联网平台组织创新应用、智慧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交通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等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任务。最后,作者系统提出了智能交通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全书体系完整,研究深入,观点鲜明。
《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研究》一书政策性和实践性较强,从宏观视角对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但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本身尚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之中,智能交通发展在理论上还是有很多待深化之处,希望作者能够进一步拓展视野,密切跟踪国内外智能交通发展的新动向,就智能交通这个大题目持续、深化、细化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更好地指导我国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 汪鸣
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