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计能力测度及扶贫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责任。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提出后,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与共鸣,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独特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报告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到了一条生态文明理念和脱贫攻坚相得益彰的新道路,既为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新时代、新使命和新担当,也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从“两山论”的贵州、云南、青海等地的实践来看,持续探索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的经验,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要通过实施生态补偿、增加转移支付等方式,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最重要的是将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性地区,国家划定了国家自然保护区,2007年颁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纲要》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上升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然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约束性产业发展政策,是否会对生态功能区的农户生计造成冲击,使农户选择非可持续生计方式?这需要科学的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估方法以评价其传统生计方式是否受到限制或发生改变,甚至是失去原有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户采取可持续生计方式,避免其沦为新兴的社会弱势群体或政策性贫困人口。

本书以生态环境保护、农户持续受益机制形成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为大背景,结合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以来政策约束机制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关注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变化状况。通过对我国划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抽样并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座谈、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定量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包括限制性政策和补偿性政策的双影响,以及外界环境和政策限制下农户生计资本变化情况;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和生态安全三个方面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指数计算,从而对选定区域内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进行测度,据此确定扶贫识别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脱贫效果评估。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建立并运用更加科学、更有效率的方法进行扶贫瞄准,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效果评估和政策设计,进而提升减贫成效。同时,农户生计能力与当地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提升密切相关,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本书是笔者长期关注农户生计、贫困治理和精准扶贫问题所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从2013年起,笔者及所在团队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跟踪研究,调研行程遍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吉林等省份的深度贫困地区,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形成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和调研分析报告,并呈送《智库专报》和《转型决策参考》两份,其中产业/行业减贫和文化减贫的部分成果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中国国际扶贫中心(International Poverty Reduction Center in China)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of China)联合出版的著作Our Common Coal: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Poverty Reduction和《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2018):贫困治理与民生改善》收录。同时,本书是2016年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计能力测度及精准扶贫政策研究”(16YJCZH131)、2018年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户参与农业利贫价值链的生计资产门槛研究”(71803106)、山西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科技创新助推精准扶贫的模式及作用研究”(2018004-1)、山西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山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模式研究”(2019042002-4)、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研究”(201801026)、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山西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SSKLZDKT2017035)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依托这一研究选题,共培养了李佩娟等4名研究生和4名本科生。

科学的减贫效果测度和相对贫困问题仍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农户脱贫的阶段性、长期性过程并开展生计可持续性评估,及时解决返贫人口的问题并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将有利于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探索科学的监测评价方法。中国的扶贫经验和将贫困治理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的政府主导扶贫开发模式,将为世界减贫做出积极贡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