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方的神马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宣德炉

再说“李大肉疚子”和元兴见火势燃起,火龙翻飞的时候见鬼子吓得都趴在地上,没人注意的时候。于是二人一拉手就跑到台下赶上马车就跑了。

说也奇怪,大火、大风只将点将台移为平地,其它土地并没有受损,元家窝棚从此就消失了。在东北很多窝棚都保留下来了,后来发展成屯,有的发展成村,只有元家窝棚没有保留下来,就是这个原因。

自七月十五大火大风过后,此地就没有下过雨,屯子的四周都下雨,唯独典将台不下雨,直到八月十五过后才下雨。

后来有人说,在八月十五的晚间时候,在点将台上发现两个人在此拜天,他们摆好香案,向北叩头,并向北方泼了一碗圣水,然后就见北方突现簸箕大的一片云,向南飘动,当云彩来到点将台上空的时候,忽然出现一条青龙,在点将台上空飞舞,然后就看见天上突现一条火龙与青龙一起飞舞,最后两条龙相伴飞向远方。听说那两个人一个是“李大肉疚子”一个是元兴。

再后来有人说:“元兴喝醉酒时曾说过,哈米蚩交待一定要在八月十五晚,由头顶长肉疚子的人,用香火点燃藏宝图,然后出现火龙,再由此人念咒向北方泼一碗圣水请出青龙,两条龙在一起还不能将玉玺请出,得此人将头上的肉疚子埋在土里才能将玉玺固定住,要不然玉玺是随时移动的。双龙得等玉玺固定住才能取出,这次他们二人没请玉玺出来是怕日本人抢,现在双龙已经走了,玉玺就始终在咱们这地里移动着。”

后来新正白旗二屯始终风调雨顺,旱涝保收,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自然灾害,大家都说是玉玺在保佑着他们。

在说“李大肉疚子”和元兴逃出来以后,元兴就到岳父家领着孩子、老婆、投奔其岳父的祖上到山东枣庄去了。“李大肉疚子”骑上五花马,信走游僵,不敢走大路,专挑小路走,因为日本人正在悬赏他,由其他长的特殊,走到那里一眼就能让人认出来。

这一天他走的又饥又渴,来到一个靠江边的小渔村,小村子规模不大,但很规整,全村两条街,一口井,三十多户人家,屯子四周全是钻天杨,最粗的有一搂来粗,因此得名杨树屯。杨树屯外基本都是荒甸子和水泡子,少数的耕地种着庄稼,荒甸子里长满了水草和柳条墎子,里边有着山鸡、鹌鹑、野兔、野狼、野貉子等各种野生动物,水泡子里有鲫瓜子、嘎牙子,鲶鱼球子,白鳔子,船钉子,鲤拐子等各种杂鱼,屯子内各户都和谐相处,门不闭户,夜不拾遗。屯子的北面有一个小庙,三间正房,里面供着“龙王”为的是保佑全村平安、平静、平稳、风调雨顺、富足美满。庙的东厢房两间住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他每天除了打扫正房,上供烧香火,就是侍奉庙后的两垧耕地,也是自得其乐,自给自足,西厢房里养着两匹老马和装一些农具和草料。老马是用来干农活的。

这一天突然庙里来了两个人,一个是高个公鸭嗓;一个矮胖子,说话粗声粗气,他们都穿着粗布衣服和布底鞋,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很是疲惫,象是走了很远的路。他们浑身是土,满脸是汗道子,走路直打晃,进到庙内见到老人深深鞠躬,公鸭嗓的说:“老人家我们是过路的,走了很远的路,又饥又渴又累,我俩能在您老人家这歇一歇”吃点东西么?他们一边请求老人家收留他们,一边观察老人。

只见老人五十多岁,身体硬朗,剃着平头,唇上没有胡须,海下一捋长须有些花白飘在前胸,四方脸,见棱见角,宽宽的额头上明显模卧着三条皱纹,一双剑眉已经花白,长长地向上挑着,一双环眼,黑白分明,狮子鼻,四方口,声如洪钟,一双大手满是老茧。上穿黑布对襟夹袄,下穿黑色夹裤,脚蹬圆口千层底布鞋。威风凛凛,气度不凡。

说实话,新来的两个人一看老人家心里真是有些发虚,抬头望了一眼连忙把头低下,避免和老人家眼光相碰。

老人看了一阵二人,心想看面相此二人不象好人,但听口音是本地人,现在兵荒马乱的,由其是日本人横行、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相互帮助,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于是就说:“我叫张兴仪,在这小庙里住,每天侍奉着“龙王爷”,这里是小庙,吃的都是粗茶淡饭,东厢房也有空闲处,如果二位不嫌弃就在这歇一歇脚。”二人千恩万谢,来到东厢房洗了洗脸,脱了鞋,用热水泡了泡脚,老人拿过缝衣服的针,把他们俩脚上的血泡放了血,用手挤出血水平泡,再用烟袋油子涂在上面,以防发炎。

不一会儿老人做好了饭端了上来,主食是苞米面大饼子,菜是土豆炖豆角,虽然没有油,但这都是老人家自己种的,在加上俩人也是特别地饿了,所以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样子这两人确实饿的够呛,一顿风卷残云把大饼子和土豆炖豆角全吃完了。等他们醒过神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挤了一下眼睛连忙向老人道歉说:“老人家,对不起,刚才我们真是太饿了,忘了给您留,”说着话他二人不停地看着老人的反应。

老人大度地笑了笑说:“年青人,饿坏了,是我做少了,不知道你们吃没吃饱,我还不饿,我要是饿了自己就再做点去。”

二人这才放下心来。

老人问二人,你们这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听老人一问二人挤了挤眼睛,掉下了两滴鳄鱼的眼泪说:我们是佳木斯人,由于我们反对日本人,被他们的翻译官李登堂出卖,所以日本人正在抓我们,有人给我们报信,所以就连夜跑出来了,我们上学的时候李登堂就总欺负我们,凭着他们家是大地主有财有势,就胡作非为,无恶不做,我们俩家都是铁路工人,所以对日本人恨之入骨,自从他们来了之后,我们就没有好日子过了,因为听说日本鬼子要抓我俩,所以就跑到您这儿来了,希望您能救我俩一命。

老人家张兴仪一听这二人说得可怜巴巴的,心中十分同情就说:“二位年青人,如果实在没地方去,就在这儿住几天,也不差两双筷子,等外边的风头过一过再回去也行。”

二人在“龙王庙”就住了下来,各位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张利和秦平,这两个小子坏事做尽,日本人来了之后,李登堂也回来了,当了佳木斯关东军司令部的翻译,在日本人跟前没少说他们两个父亲的坏话,日本人也是听了李登堂的话,也是为了拉拢民心,就把两个副局长就抓起来给杀了,李登堂正要抓张利和秦平,他俩听到消息连夜就跑了出来。

二人无家可归,象无头的苍蝇乱撞,正好碰上了好心人张兴仪就收留了他俩,他俩在庙里住的时间长了就发现好象老张头有一点积蓄、这还不算,张利发现供着龙王爷烧香的香炉好象是新的。看这庙也有几百年了,香炉不应该是新的呀!于是他就不断地试探老人家,但老人家就是不说。最后他二人到村内买了二斤小烧酒和一只老母鸡把老张头灌醉。老张头酒后说实话。

原来龙王庙在这已经建有几百年了。目的是保佑全村风调雨顺,连年有余,四周的村子每逢重要节日,节气都来上供,烧香,原来的香炉是“宣德炉”怕被日本人抢去,所以买了一个新的香炉,换下“宣德炉”并且把宝藏了起来。

张利和秦平一听就瞪起了贼眼,打起了坏主意,但是,他们现在也是避难,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暗地里商量如何把宣德炉弄到手。

说也凑巧,他俩听说李登堂打死日本人,倾家荡产,自己跑到延安去了,他们一合计,这回机会来了,我们本来就是李登堂害的,这次他杀了日本人,正是我们象日本人献殷勤的时候,弄不好还能给我们一个官当一当呢。但是拿什么给日本人当见面礼呢?他俩同时想到了宣德炉,于是他俩进行了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