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生活:风靡全球的整理收纳术](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86/38381786/b_38381786.jpg)
“盒子”里的中国
——《韩非子》
穿衣打扮的“装”备很重要
中国古人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要考虑是否合乎礼节,就连穿衣戴帽也不例外,服装的质地、款式、颜色、纹饰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因此,衣着打扮常常不只是一个人的个人标志,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
既然如此重要,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少不了专门收纳衣物的“衣箱”。
明朝宫廷画卷《出警图》中描绘了万历皇帝戎装出行的盛大场面,其中有一个场景为四名轿夫抬着一对朱漆带底座的衣箱,还有专门打着伞的护卫跟班,好像箱子里储藏的物品十分贵重一般。在其他古代皇帝出猎、官员出行的绘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衣箱随行的画面,表明了这种家具在古代的常见。
据悉,衣箱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一般为板式结构,形状多为方形,上开盖,除了作为储藏衣物之用,还能用来收纳金银财宝、书籍字画等贵重物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6_0022.jpg?sign=1739235529-mWQ7il6AOBAiFlX6uHQy9aXo70LCvmzT-0-c077c55e21a7cab721389bc28e335a8e)
除了衣箱,古代的衣柜也会被经常使用。比起现代衣柜的分格分层,古代衣柜只可以存放少量的衣服和棉被。不过,古代衣柜的手工雕刻着实让人拜服,雕刻绘画精美绝伦,尤为重要的是制作过程十分环保。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7_0023.jpg?sign=1739235529-eD8esxpTRRMmvXkt2blwdB9WXPHOkwx2-0-c2a8a208f83edf01efb5bab08a88ae76)
当古代纳纳遇上现代衣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7_0024.jpg?sign=1739235529-tXIjr86P5u3zVRnBsg7wcm5SOoy2qnIr-0-e01fce91e8ee56196c7a5faaa90aca2f)
当现代纳纳遇上古代衣柜
广义上“衣”除了衣裳的意思外,还包含“冠帽”,比如我们熟知的“乌纱帽”。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后来逐渐成为“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乌纱帽在材质和式样上会有不同,以体现佩戴者的不同身份地位,所以古人对它的存放也是格外重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8_0025.jpg?sign=1739235529-nHaFAiwOVdaATh5OFGqb5X5QdxZEjHbh-0-24426e9019f728d28e77ef9873b8b929)
乌纱帽的存放
如果官帽代表的是男子对仕途的追逐,那么妆饰则代表了女子对美的追求。
人面桃花还须粉黛妆,古代女子的化妆步骤和现代比起来,丝毫不逊色。洗面、妆粉、胭脂、画眉、额黄妆(或花钿)、面靥、饰唇……不仅化妆步骤细致,从妆粉、胭脂到唇脂,每一步所用到的化妆品还都有专门的匣子收纳。
古人利用铜镜梳妆,可铜镜容易生锈,于是,既能保护镜子、又能收纳化妆品的“镜匣”在闺阁中应运而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9_0026.jpg?sign=1739235529-gjXcNRbLcgc9rS5IZIQuzq7rRtHmv0Ri-0-e1f357c36da0f34e2c709183762627d6)
说到梳妆打扮,古代女子还有一种特殊的收纳箱——官皮箱,体积不大,但结构复杂,制作精美。官皮箱并非官用,也不是皮制,而是一种梳妆箱,其花纹雕饰多与婚嫁有关,如喜上眉梢、麒麟送子等。官皮箱可以被认为是古代的一种嫁妆,在女儿出嫁时使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0_0027.jpg?sign=1739235529-60Umzb2ZVsaAoLlRvQkRdmGOiuzdJR81-0-d29d88f0f0c3809e598cc776536435d7)
这些箱箱匣匣,敛于形、涵于内,四方不大却内置万千,组合使用,还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居家收纳系统,匹配生活的每一处细节。相比之下,现在的物资更加丰裕、环境更加便利,我们的生活却依然很“乱”,是不是因为缺少了一些类似古人们的仪式感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1_0028.jpg?sign=1739235529-MgbCV4yAyr9ZCcUjYfen8mwOxH8LHptC-0-5e54839db0e3d8ade14da674057d6c3b)
盛放食物的盒子要够“色”
提到吃,想必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一样,抱持着“民以食为天”的态度。在《论语》乡党篇中,更有记载一些“不食”的原则。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2_0029.jpg?sign=1739235529-fou0pEmVSPs2MH0yLQegT3rx7o81Ormt-0-172b2e4c0089147b003545adcc3b163d)
古人对吃的讲究不仅仅体现在菜肴上,他们对待盛放食物的“食盒”也是特别上心。古代食盒的规格很多,大概可以分成捧盒、攒盒、提盒三类,材质就更加多样,有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不少还有把手,且做工精巧,庄重典雅,滴水不漏。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3_0030.jpg?sign=1739235529-HFLo1dbGbnuoJScugZfViczx7Cyn6U59-0-e4056681def7cd36013cf28a55591d0f)
●捧盒=礼仪性+保护隐私
●皇帝生日臣子送礼,或是帝王嘉奖内侍小食,均是放在捧盒里呈送赐予
●材质轻,多为瓷、漆、木,偶有珐琅和金属
●造型以便于捧持为主。主要有扁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桃形、荷叶形、牡丹形等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3_0031.jpg?sign=1739235529-eBqMu8GySFXKp0UxasVDu3ASUEss0vZe-0-3eb5ad05d6bc2073c3325d09d90090f2)
●攒(cuán)=聚拢,攒盒=中间一格+周围多格
●攒盒多用来装果脯、果饵等
●比捧盒更轻便,多是纸胎、木胎漆盒,不需隔热保温
●按照习俗,每家人春节期间都会准备一个攒盒,用作款客之用,发展至今就是“果盘”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3_0032.jpg?sign=1739235529-UxI2ufx20l2SRRYQk8wn8dz30LPvHqNQ-0-556266aeddb907ad74eea0b5d3030322)
●提盒=两根提梁+几层格子,古装剧出镜率No.1
●早期是商铺和饭馆用来运送食物的
●后期还可储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
●小型提盒多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成,更有雕漆或百宝嵌装饰
●硬木长方形提盒带有一定自重,无论挑、提都不会乱晃,避免打翻里面的汤水
到了明清时期,文人对提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了设计,提盒也逐渐变得精巧起来。
到了清末民初,食盒的功能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京城里的未婚男女,男方赠送日用衣食等物品给女方,也都是使用食盒来装送。作为传情达意的媒介,食盒也因此具有了浓浓爱意。
古人把“吃饭”当成生活中的大事,不管是贵族官宦家的雕花鎏金食盒,还是乡民野老、农妇村夫家使用的竹编食盒,都取材自然。一件食盒可以传承几代人,透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盒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只能在电视剧中偶然一见。食盒所传递的不仅是延绵不断的饮食文化和记忆,更是对健康、对美的追求,也为我们当下日益注重的生活品质提供了一种参考。千万不要让生活中的那一份用心像食盒一样被时间所吞没。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4_0033.jpg?sign=1739235529-iCSPCWICLYUSFjgauZgtNsJCfoVm4XOX-0-123df77856d4eb0c8599096ab1ade522)
古人食盒VS今人食盒
出行有这些才能“说走就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古时出行不像现代这般便利,但古人对于登门拜访、游山玩水的仪式感还是相当看重的。
在当今社会交往中,名片(纸质的或者电子的)被广泛使用,特别是与人初次见面时,几乎必不可少。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古代的官员就开始使用名片了。那时的名片是用竹木削制的,上面刻着来访者的姓名、籍贯、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之用,也可称为“拜帖”。
有了拜帖还不够,古时登门拜访还有特定的流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5_0034.jpg?sign=1739235529-R3o5xplRfUnV7BbZszfusI39XKzKpE8Y-0-849a562e6ffc37aa9d906299f56c2e0e)
这里提到的“拜帖匣”,其使用者一般都是社会上有身份和地位的显贵们,因此拜帖匣的制作也非常考究,通常选用红木,精致者多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名木,大漆镶嵌的也十分常见。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名帖开始小型化,拜帖匣也多弃置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精致的名片盒。当时除流行象牙镂刻名片盒之外,还有采用紫檀、黄杨木、螺钿、玳瑁等材料制作的名片盒。民间则多用织绣的“名片夹”,色彩绚丽,也颇有特色。
同在一座城内的登门拜访还算容易,出门远行古人可就要下一番功夫了。出行前有一系列事情要做,领介绍信、挑选吉日、收拾行囊、祭祀路神、设宴饯行、折柳赠别等。如今,这其中很多流程都已省去,只有收拾行李是现代出行必不可少的。
古人最简单的行李箱便是“包袱”。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6_0035.jpg?sign=1739235529-atIzGb3REBGlGjfUEN2IyVajklDFhfJB-0-ed8a81ce64785a041abc6a281303451f)
包袱皮的四种常见包法
古人出门远行,虽然没有如今的高铁、飞机,但也会有一些代步工具,常见的如马车、轿子。“轿箱”则是轿文化流行时代的产物,是人们乘轿时使用的存放重要物品的器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6_0036.jpg?sign=1739235529-lpUJmOGUAgWunTXRqq05fBC19Ctgmbhk-0-f268a191d7c06dfdd7f319fe7a063055)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0BAA7/2020540570857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7_0037.jpg?sign=1739235529-7ukwqX3MU0lHdzYDdMQOuzvb2SAoOIn8-0-83b018d5d5ffa4023221a5c7e7af0881)
如果是进京赶考的书生,就要背着“书箱”跋山涉水,它类似现代的书包,里面装着书籍和笔墨纸砚等。
古代文人向来喜爱游山玩水,除了随带炊具、餐具之外,还会备有一个“备具匣”,内有小梳具匣、茶盏、骰盆、香炉、茶盒、文房四宝等,还有文具匣、诗匣、股牌匣等。
作为“最早的文艺青年”,喜欢写诗作画、题字盖章的乾隆皇帝,为方便巡游所需,更是将备具匣升级为“乾隆御用叠桌”。
这些古人出行时使用的盒子箱匣,虽然既没有人体工程学的系统理论,也没有所谓的钛金属或高科技材料来支撑,但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匠人的想象力以及它们本身的仪式感,让我们也能体会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