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语言能力等级标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清华语言能力等级标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代表了经过持续研究而建立的清华汉语能力等级标准。该标准由清华大学中文国际教育研究所研制,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5月,隶属于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现任所长为李曼丽教授。

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秉承“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综合创新精神,凝结多学科多领域智慧,建设未来教育理论、实践及评价的研究平台,推动全球未来教育跨界研究与实践创新,以期为人类教育发展贡献思想。

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全球学习汉语以及来华攻读学位的学生也不断增多,如何科学、有效地测评二语学习者的汉语能力,使汉语测试服务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清华大学是第一批成规模地接收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大学之一。1950年7月,教育部委托清华大学开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筹建工作。同年9月,清华大学承担了新中国首批外国留学生的第一年在华汉语培训任务,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专修班不仅要为东欧国家培养掌握汉语、熟悉中国政治文化的人才,也承担着为这些国家培养第一代驻华外交官的任务。

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立足于当前的国际汉语教育形势和清华大学的汉语教育历史和已有的招生、教学实践基础,组织成立了中文国际教育研究所。研究所以汉语测试研究为核心,旨在开发一项标准化的汉语水平测试。在开发过程中,研究所参考《加拿大语言等级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等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语言能力标准,研制了《清华语言能力等级标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以此作为汉语水平测试的分级依据。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研究所召开了两次专家研讨会和一次学术论坛:

(1)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组织召开了中文能力描述语研制专家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刘颖教授、张赪教授、张文霞教授,北京大学胡敕瑞教授、郭锐教授、鹿士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徐建平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王佶旻教授、邢红兵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韩玉华副研究员。与会专家对中文国际教育研究所研制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描述语的维度、等级、难度和表述进行了鉴定和讨论。

(2)2018年5月,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召开了第二届未来教育与学习国际会议,中文国际教育研究所组织了“国际语言理论与测评前沿”分论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张金明教授、英国理启蒙大学张新生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清华大学刘颖教授和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五位专家分别针对国内外语言学与测量学发表了主题演讲。

(3)2019年5月,中文国际教育研究所组织召开了清华中文测试大规模试测抽样方案讨论会,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鹿士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徐建平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和邢红兵教授、北京华文学院黄霆玮博士等。与会专家就中文国际教育研究所研制的汉语能力等级描述语和开发的清华中文测试进行了讨论。

《清华语言能力等级标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制经过了多位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专家的指导,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有效指导汉语学习者对自身汉语水平进行自评或教师对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