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民间美术概论
★本章内容
民间美术的概念
民间美术的种类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题材
民间美术的应用
1.青铜器
2.人面鱼纹彩陶盆
3.彩陶
4.木版年画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经过集体传承和历史积累不断发展的一种艺术,融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习俗、礼仪、信仰、禁忌等社会生活之中,是人类生活劳动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不但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而且具有实用与审美共存的特点。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我国著名学者、美术史论家张道一先生认为,不管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还是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都是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所以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母体。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哲学、社会学、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它所包蕴的民俗性与民族性,质朴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早在新石器时代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彩陶的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等,无不闪耀着民间艺术的光辉。战国秦汉之际的石雕、陶俑及画像砖石,虽为统治阶级生前或死后享用,但在造型及艺术风格上都带有朴质活泼的民间美术特色。魏晋以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领军人物,但在版画、年画、雕塑、壁画以及各种艺术创作中,民间匠师仍占绝对优势。他们的创作活动使得民间美术更具特色、更为多彩。而在广大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直接装饰人民生活的工艺美术创作,既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又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霍去病墓出土的石雕《卧牛》
汉画像砖《三骑吏》
蓝印花布
竹雕
民间美术的品类繁多,且目的和用途各不相同,既有供赏玩的工艺品,又有以实用为目的生活用品,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人们普遍认同有以下种类:
二、民间美术的种类
(1)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农民画、建筑彩绘等。
(2)雕塑,包括木雕、砖雕、石雕、泥塑、面塑等。
(3)剪纸,包括窗花、喜花、礼花、挂笺、刺绣底样等。
(4)染织,包括蜡染、扎染、印花布等。
(5)刺绣,包括平绣、裰绣、布贴绣、织锦、挑花、十字桃花绣等。
(6)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嫁衣、绣花鞋、荷包、鞋垫等。
(7)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等。
(8)戏具,包括皮影、木偶、戏剧脸谱,以及民间社火、舞龙、舞狮、傩戏等演出的道具。
(9)玩具,由泥、布、木、陶、瓷 、竹、纸等制作的玩具。
(10)纸扎灯彩,指各种花灯和各种纸扎。
(11)编织,是由竹、草、藤、柳、棕麻、纸、线等编织的工艺品。
民间美术的种类很多,分类的方法不一,不必深究。我们从以上列举的民间美术的种类中可以窥见其纷繁的面貌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民间美术的特点
同华贵绚丽的宫廷美术或清幽淡雅的文人士大夫美术相比,民间美术扎根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蕴含着质朴、率真的艺术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劳动人民,他们创造的美术作品往往是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作的,直接反应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涉猎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日常生活、节日庆典、生活礼仪、宗教信仰等。民间美术的创作往往依赖于实际的使用功能,使得其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民间美术是追求物质和精神和谐统一的产物。
民间美术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1.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具有群众性和集体性
竹编
剪纸《鱼闹莲》
社火
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是劳动人民,他们在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创作了各种民间美术的形式,主要供自己使用和欣赏。绝大多数作品是劳动生产者在劳作之余创作的,因此民间美术的产生、消费、传承和发展均表现出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其纹样图式、制作的方法与技巧、风格特征以及传播的方式往往都是很多人参与的结果。
2.民间美术的造型具有独特性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往往是根据个体对物象的直观理解、认识来进行造型的, 不追求物象的相似,所要表达的意图具有自然物象所借代、象征的功能属性。这种由观物取象所决定的艺术形态,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3.民间美术是伴随着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着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 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被广泛应用。如春节时期的年画、窗花、春联、挂笺;过年为孩子赶制的新衣裳,社火中的脸谱、用具,庆贺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香包、服装配饰及龙舟彩船;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等,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又表达了人们祈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4.民间美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每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从其产生、发展到传播都受到地域内地缘因素、生活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制约,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由于人们都对自己生活区域内的各种文化现象存在一种认同心理,如民居建筑、民族服饰、饮食文化以及色彩特征等,使得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5.民间美术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简便易得
民间美术有很多的种类,所采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如剪纸、刺绣、泥塑、编织、印染、木雕、砖雕等,都是就地取物,简便易得。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使用功能和深刻魅力并没有因为材料的简便而有所影响,反而在实现了其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6.民间美术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民间美术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实践,这种对实用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的追求。人们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现了美的形式,并开始有意识地去追寻,使所制造的工具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如竹编,草编、泥塑、蜡染、剪纸、刺绣、年画、蓝印花布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的目的而创作的,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1.藏戏面具
2.砖雕
3.抱枕
4.万字纹石雕
四、民间美术的题材
民间美术的题材十分广泛,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历史故事:自伏羲、女娲、大禹治水,到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神话传说:封神榜、白娘子、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嫦娥奔月、麒麟送子、钟馗除魔、龙、凤等。
(3)民间戏曲:《西厢记》《红楼梦》《白蛇传》《劈山救母》《杨三姐告状》等。
(4)民间歌舞:傩戏、地戏、社火、高跷、秧歌、广场舞等。
(5)世俗生活:农家忙、渔家乐、士农工商、发财还家、过大年、赛灯会、划龙舟、赶庙会、结婚、满月、拜寿等。
地戏面具
布堆坐垫
土族盘绣
(6)时事新闻:奥运会、博览会、世锦赛、科技发明、卫星发射、高铁、歌舞展等。
(7)名山胜景:泰山、华山、峨眉山、五台山、井冈山、六盘山、桂林山水、延安宝塔、黄河壶口瀑布、长城八达岭等。
(8)动物植物:狮、虎、梅、兰、竹、菊、葡萄、石榴、牡丹、荷花、灵芝、葫芦等。
民间美术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数不胜数,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取材之广,内容之多,是其他美术门类所不能及的。
五、民间美术的应用
民间美术世代相沿,其制作者大都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主要为自己使用和欣赏,因此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 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广泛应用。
不同民族的民间美术各具特色,如藏族的酥油花、唐卡,壮族的织锦、银饰,苗族的刺绣、蜡染,傣族的竹木编具、刺绣,赫哲族的鱼皮画,维吾尔族的陶器、毛毡制品等,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性的民间美术亦是异彩纷呈,如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青田石雕、凤翔彩绘泥塑、金山农民画、户县农民画、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惠州泥人、苏绣、顾绣、蜀绣、粤绣、婺源三雕、宝鸡马勺脸谱、景德镇陶瓷、永春纸织画、蔚县剪纸、望江挑花、绵竹木版年画、庆阳香包、青神竹编、隆德农民画等,不胜枚举,既是自然地理条件的反映,亦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精神生活的体现。
1.安塞农民画《牛头》
2.剪纸 《多子多福》
3.剪纸 《花篮》
4.青花瓷汤盆
民间美术分布广泛,无论城镇乡村、中原边疆,任意一个地区、任意一个民族都有着类型丰富、形式各异的民间美术,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这些异彩纷呈的民间美术种类有的供生活使用(如灯具、食器、家具),有的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如年画、窗花),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而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人们身边随手可得的物质,如纸、木、布、竹、泥土等,极其普通和常见,然而民间匠师们却能根据材质的性能和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富有浓郁地域、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来。他们构思奇巧、制作技巧高超,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民间艺人们善于大胆想象和夸张,运用人们熟悉的寓意手法,或象征,或谐音,以表达他们强烈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态度上积极乐观,艺术上刚健淳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蒙古族服饰
维吾尔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