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进展情况
1.2.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
2005年3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必须高度重视。要通过科学论证,研究采取治理污染源、改进自来水净化处理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
“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要科学规划,落实措施,统筹考虑城乡饮水,统筹考虑水量水质,重点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工作,注重落实,做好宣传,接受监督。”
200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图1.2.1),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图1.2.1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1.2.2 开展的主要工作
1.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
2004年,全国组织调查评估人员约20万,调查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获得320多万份调查问卷、6万多个水样化验报告,获得2661份《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全国又组织108位专家,调查评估了28个省,复核了70个县、431个样本村、259个代表性水样,走访了2089户。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与专家评估复核的基础上,2005年8月,形成《全国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图1.2.2)。《全国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既是我国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依据,又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管理办法、技术标准的依据。
图1.2.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工作流程
2.制定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体系
水利部、卫生部2004年8月颁布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表1.2.1)。该指标体系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评价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表1.2.1 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3.编制了“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规划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比例减少1/2;力争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图1.2.3)。“十一五”期间兴建集中供水15万多处、分散供水52万多处,新增供水129万t/d,解决约1.6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图1.2.4);“十二五”期间,解决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图1.2.3 我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程
图1.2.4 “十一五”期间农村供水工程量
4.解决的重点
(1)氟含量大于2mg/L的中度、重度高氟水全部解决。
(2)砷含量大于0.05mg/L的高砷水全部解决。
(3)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4)其他涉水重病区饮水问题全部解决。
(5)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华侨农场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6)项目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5.建设方式
(1)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集中供水。
(2)集中式供水人口的比例提高到55%。
(3)资金筹措。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但要防止加重农民负担。
(4)建设示范县。规划在全国建设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在投入机制、建设管理、供水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水处理技术、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社会化服务以及应急机制等方面积累经验、完善制度、树立样板,以辐射和带动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
6.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管理办法、标准
(1)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管理办法。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特别强调了要落实责任,加强上下之间、部门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配合(图1.2.5)。
图1.2.5 农村饮水安全文件
(2)修订了相关的标准、规范。以下列举部分2004—2014年修订的相关标准、规范。
1)《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2)《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SL308—2004)
3)《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水农[2004]号)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7)《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
8)《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
9)《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
10)《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L688—2013)
11)《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689—2013)
12)《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2009)
13)《冷水水表检定规程》(JJG162—2009)
以下列举部分与村镇饮水安全有关的标准、规范:
1)《饮用水一体化净水器》(CJ3026—1994)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4)《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G3020—1993)
5)《居民饮用水计量仪表安全规则》(CJ3064—1997)
6)《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规则》(CJ/T 3019—1993)
7)《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1991)
8)《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2001)
9)《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GB/T17218—1998)
10)《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9)
1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
1.2.3 已建供水工程发挥很好效益
(1)2004年水利部组织饮水解困工程评估,饮水解困取得显著效益。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健康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密切了政府和农民关系。
(2)2006年年底,财政部组织1000多人核查。结果表明:尽管有些问题,但从总体情况看,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广大农民称为“德政工程”,11万受访群众中有93%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表示满意。
(3)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的结果表明:规划实施顺利、工程效益显著、建设质量较好、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期评估通过对近5万农户问卷调查显示,96%以上的受访农户对工程建设和管理表示满意。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质问题。2009年卫生部对28000个水厂的水质检测,合格率只达38%。
(2)资金问题。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维护资金不落实。
(3)运行管理问题。管理责任不落实;没有建立水价机制;技术力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