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难民的新天地“设计的平原”
从宝洁辞职的时候,我还不能够像现在这样明确地用言语来表达当时自己所感受到的问题。但是我确实在这个游戏中感受到了局限性。于是某一天,我决定“下山”。
在“战略的荒野”中战斗的许多人似乎都会在一定的时候感到某种局限的存在。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何而战。我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称为“目标难民”。虽然他们也开始质疑:在这里长期竞争的人生真的很有吸引力吗?但是又不甘心回到过去的“田地”,因为毕竟已经掌握了太多知识和技能。结果,他们就只能在“战略”和“改进”之间摇摆,企图寻找一个能够达到两者平衡的场所。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偶然发现,有一座桥梁从“战略的荒野”延伸向了远方。尽头处有一片新的大地,那就是“设计的平原”。
对于在充满“战略”的日子里疲惫挣扎的我来说,最好的消息莫过于“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桥梁开辟了从“逻辑大陆”通往“创造大陆”的道路。
我最初知道这片大地的存在,是通过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这本书阐述了摆脱逻辑一边倒的世界,活用感性思维的重要性。这一领域较为有名的书籍还有汤姆·凯利等人的《创新的艺术:世界顶级的设计公司IDEO如何创新》。而世界顶级设计公司IDEO的创始人戴维·凯利也曾根据斯坦福大学的课程内容提出设计思维的框架。

图0-3 第三世界“设计的平原”
由此可见,世人已经开始认识到:“在经营管理与设计之间似乎架起了一座桥梁。”
当时,沦落为“目标难民”的我所选择的也是这条路。从宝洁辞职后,我又换了几份工作,后来加入了索尼。而在离开索尼的前夕,我正好加入了它们的创造中心,并且有幸参与了总裁直接管辖项目的发起过程。这个项目的目的在于创新与拓展新业务。
论创新水平,索尼原本就是世界顶级的企业。这个项目背后的任务就是在索尼内部实现这一创新文化的复兴。
此前的一年,我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攻读设计方法硕士课程,正式学习了真正的“设计思维”。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是美国最早开设设计领域博士课程的大学,比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更早展开“设计思维”的理论化实践,可谓“正宗”。
当时的留学生基本都在读MBA,几乎没有人会特地跑去美国的设计学院留学。所以我的记录留学生活的博客[3]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回国后,我将所学所得写成了《用设计思维解决商业难题》这本书[4]。
但各位正在阅读的本书并不是专门解说设计思维的,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关于设计思维的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的专业书籍。不过,在这里,我依然想尽量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难以捉摸的概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如果从最基础的一点说起,那么首先,设计思维并不要求一个人必须具备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感觉”。它只是一个将设计师用于创造特定作品的思维过程进行抽象化后得到的框架,在商业世界中,任何人都能够使用。换句话说,它就像是创造这辆自行车的“保护轮”,可以脱离“有没有审美感觉”这个问题来考虑(当然了,有则甚好)。
这可以说是设计思维的基础中的基础。直到现在,我也经常听到许多人会这样说:“设计思维吗?但是我不会画画呀……”或者“我的手工课总是只能拿2分……”可能是因为日语中“设计”这个词,从语感上来说尤其与美术方面的东西有着强烈的联系吧,所以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误解。
尽管如此,实在也没有更好的译词了,所以本书直接采用了“设计思维”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比设计思维的专家“设计感更好的人”多的是。不瞒大家,身为战略设计公司的老板,我本人高中时成绩最差的科目之一就是美术。不擅长绘画的人也好,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的人也好,自认为没有艺术素养的人也好,请不要害怕,希望你们能够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