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代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誓师出征

天色方亮,旭日初升之际!

沉寂已久的盛乐响起雄壮的战鼓声、号角声!

睡梦中的士卒耳闻鼓角之声,不敢怠慢,纷纷一跃而起,穿上紧身小袖、短靴,系上手工缝制的皮甲。

魏国甲胄稀缺,禁卫军中只有百夫长以上才有铁甲,普通士卒披甲率十不足一,部落兵更不用提。

部落兵基本穿自制皮甲(软皮甲),不同于可以比肩铁甲的皮扎甲、皮板甲,软皮甲防护力极差,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按照禁卫军军规,一通鼓响,点检装备!

二通鼓响,宣誓准则,朝食!

三通鼓响!校场集合!

一时间人影攒动、马嘶鸣声此起彼伏,一队队的骑兵从营门处奔向校场,整齐划一、秩序井然。

拓跋珪没有留恋床笫之欢,高纬与冯小怜的爱情故事太值得惊醒了,“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拓跋珪可不想做高纬!两代皇后沦为妓女,翻遍史书也是仅此一例。

于是闻鼓即起,挛鞮氏为他披上甲胄,取下兰锜上的佩剑,径直前往校场。

校场上,一万骑已经列阵完毕,旌旗招展,气势如虹;骑乘在马背上的骑士面容冷峻,静待魏王训话!

此处一万骑,六千禁卫军,四千部落兵,云中城、白道城也正在集结部落兵,大军经过二地可以直接调走,此次出征,预计人数为两万骑。

拓跋珪跨坐于一匹白马之上,左手执缰绳,高举右臂,挥手向列阵的骑士致意。

一万骑士整齐划一的将右拳紧贴左胸,摘下长帽,低下头颅,以示尊敬!

杀人、厚赏,简简单单两件事,令拓跋珪的权威如日中天,此次叛乱也彻底清除了禁卫军中怀有贰心的人,剩下的都是真正的忠勇之士。

对于绝对服从的禁卫军将士,拓跋珪无比满意,振臂一呼“将士们!”

骑士闻言抬头,神情异常严肃,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只是双目凝视着前方,眼中透露出坚决、热忱的精芒!

将士的目光拓跋珪看在眼里,咆哮着吼出誓师檄文:“逆贼刘显,侵我国土,残害生民,堕城燎原,行禽兽事,人神共愤,苍天厌之……吴不并越,终遭反噬;定鼎朔裔,便在此时!”

“摧锋破敌之后,功罪皆当其实,有罪者即至亲不贳(shi),必以法治,有功者即仇敌不遗,必加升赏!”

“万岁!”

“万岁!”

“万岁!”骑士纷纷抽出腰间的刀剑,高举过顶向前,口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喝声!对于拓跋珪的许诺,没有人会怀疑,叛军将士的家资没有入库,便直接发放到了平叛将士手中,因此人人渴望战争、敢于战斗,闻战则喜。

拓跋珪见状,轻台右臂挥舞马鞭,压下将士的呐喊声:“军法官,宣谕进兵事宜!”

“是!”一名身穿黑色甲衣的青年男子上前,此人名叫贺狄干,相貌平平,出身于小部族,因为平易近人兼执法公正,受到拓跋珪赏识,委以军法官之职。

“行军时,若地广,则三军并列,若地狭,则三军合一路而行,勿使节次混乱;军士禁喧哗,行伍禁纷乱;

当兵刃相接之际,披铠甲执利刀者,令为前锋;无甲善骑射者,自后冲击;

精兵立于别地观望,勿令下马,势有不及处,即接应之!”

“……”

“凡此十条,如有违抗,斩首示众!”

宣读完进兵事宜,贺狄干退下,紧接着是三牲祭旗,刽子手刀起头落、鲜血喷涌,三牲之血染红神鹿牙旗。

士气达到顶峰,拓跋珪接过独孤信献上的雄鹰,马鞭扬起:“雄鹰所至,长鞭所指、鸣镝所射,有不冲锋者,皆戮之!”

话音落下,一声嘹亮、尖锐的鹰唳传遍全军,雄鹰腾空而起;一万骑士如同离弦之箭、飞驰而北。

北方大地仿佛被一种莫名的气势所笼罩,让人有一种窒息的错觉。

一日时间,大军择浅滩,渡二河,过云中,抵达白道城,汇合了二地的部落兵。

军器监出产的军械也都运到了此处,半年时间,不过是出产了环首刀一千多柄及箭矢十数万,铁匠数量及工业技术极大制约了军器监的发展,拓跋珪本人也不太懂技术上的东西,只能表示无能为力。

没有在白道城停留,临时任命叔孙建为大军副统率,又从禁卫军精选三千人,换上新的装备,大军继续进发,拓跋珪与骑士牵马翻越阴山中的古道——白道。

白道,因地土白色如石灰而得名,全长百里,南段是崇山峻岭、深谷陡坡,北段是平坦高原。

一路行军,拓跋珪是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倒是易行,马匹却时常被兀然凸起的巨石拦住。

三月的北方依然持续着严寒,两日未能走出白道,马匹、战士多有伤亡,部落兵原本高涨的士气也渐渐变得低落,所辛刚刚得到厚赏的禁卫军保持着斗志。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拓跋珪只想到了益处,却忽略了难处,事已至此,悔亦无用,也只能按照原先计划进行。

又行一日,翻过白道南段,眼前豁然开朗,仅用半日就走出阴山腹部,拓跋珪很是自信,封锁参合径的刘显,绝对想不到,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而后,禁卫军精锐三千人由于栗磾、独孤信二人统领,率先出发,执行之前的战术安排。

至于拓跋珪本人,一边派出斥候打探情况,一边自领大军龟速前进。

……

三日前,刘显六万大军进逼漠南,拓拔遵比拓跋珪预想中更加果断,直接一手战略转进。

当然,战略转进的代价很是惨痛,牛羊马匹、人口帐篷损失无算,鲜卑部族多不愿投降刘显,纷纷向西逃亡。

事实上,刘显此次进兵等同于拓跋珪上次,二者都是为了树立权威;但有一点不同,刘显的六万大军本质上部落联盟,一旦放任劫掠,很难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