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香港历史建筑(1920-194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聖瑪利學校

ST. MARY'S SCHOOL

建築年代:1936年

位置:尖沙咀柯士甸道162號

01 現稱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聖瑪利學校外貌(攝於2007年)

02 校舍外貌(攝於2005年)

聖瑪利學校現稱嘉諾撒聖瑪利書院(St. Mary's Canossian College),是九龍首間天主教學校,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Canossian Daughters of Charity)於1900年建立,以照顧九龍區葡籍男女小童,於1960年易名。1887年,修會購入現址一座平房,開校時只有兩個課室和三十多名學生,最初以葡語教學,教授速記等商用和家政科目。1903年得高美斯爵士(Chevalier Dr. A. S. Gomes)捐助,加建兩座西式拱廊雙層校舍,翌年獲政府補助,1911年底有120名學生,由6位修女照料。1916年,因九龍沒有男校,校方邀請聖若瑟書院設立九龍分校,翌年9月5日在高美斯爵士的捐助下,於漆咸道45號開課,此乃喇沙書院的前身。漆咸道南的聖彌額爾樓(St.Michael's Building)屬新古典主義風格(Neo-Classical Style)建築,原有建築於1923年遭颱風摧毀,1925年在原址重建。東立面有羅馬式拱廊,拱頂的拱心石和花瓶欄杆都具新古典主義元素,南端入口有門廊,以愛奧尼亞式柱承托。

柯士甸道的主樓分兩期在最早的校舍位置上建成,由Mr. Gonella建築師設計,Messrs Vannini and Acconci the Terrazzo Firm承建,平面呈長方形,主要為古典復興式(Classical Revival),糅合巴洛克和裝飾藝術(Art Deco)建築元素,西南立面的半圓形入口以巨大的愛奧尼亞式巨柱承托,兩翼底層為羅馬式拱廊,上面為露天陽台,東北立面則為開有窗門的牆面,兩旁盡頭亦有裝飾藝術風格的鐵梯。內部門窗鑲有裝飾藝術風格的鐵花,中央有水磨石子地面的大樓梯。大樓位於小丘之上,在戰前還可眺望九龍灣和鯉魚門的景色。

聖瑪利學校的校友中有多位是香港小姐得獎佳麗,其後投身藝能界,包括郭羨妮、曹敏莉、吳文忻、黃釲瑩和樊亦敏等,但首位明星校友卻是李小龍。李小龍與兄長李忠琛入讀聖瑪利學校的幼稚園部,1949年學校應天主教區要求,李氏兄弟和其他男生轉往德信學校就讀。李小龍於1940年在美國舊金山出生,1941年在電影《金門女》客串亮相,1948年在聖瑪利學校讀書時,飾演《富貴浮雲》中的牛仔一角。

建築物檔案:

  • 1925年 聖彌額爾樓落成。
  • 1930年 主樓中部和西翼落成。
  • 1936年 主樓東翼落成。
  • 1938年 聖彌額爾樓加建第三層。
  • 1941年 日佔時遭到破壞。
  • 1945年 修復後復課。
  • 1953年 建成小學部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