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相关解剖
一、椎管
整个椎管(图4-4-1-1)是脊椎骨的骨性段(由椎体、椎弓根、椎板连续而成的骨环)和连接椎骨的连接段(由椎间盘和黄韧带相互连接)交替组成,整个椎管是由骨和结缔组织共同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腰椎管是由第1~5腰椎和椎间盘、关节囊以及各韧带连接各节的椎孔,从而形成腰椎椎管。椎管可分为中央管和侧椎管两部分:
1.中央管
主要指硬膜囊占据的部位。
2.侧椎管
为神经根通道,即神经根管。实际上,神经根管是位于中央管两侧的间隙,它是由神经根穿出硬脊膜囊处起,至椎间管的内口的一段。神经根需再经过全部椎间管才能与外界相通。
在椎弓根水平观察,中央管的前面为椎体的后表面;后面为椎板的内侧和上关节突的内侧面;两侧面为椎弓根。

图4-4-1-1
在上、下椎弓间水平,中央管的前面为椎体和椎间盘;后面为黄韧带;两侧椎间管(孔)构成其假想的侧壁。马尾神经在硬膜囊内由上而下通过侧椎管,即神经根管。
椎管不仅容纳脊髓和其被膜,而且还容纳神经根、动静脉及疏松结缔组织如脂肪组织等。这些不同的组织,在椎管的不同部位(段)中所占比例(多少)也不同,因此,硬膜囊、脂肪间隙的形态和大小也各不相同。在诊断中,应注意脊椎的不同节段,椎管内各种组织所占比例的变化,以确定病变的程度。
二、中央椎管
中央管的形态分别是:L 1、L 2多为卵圆形;L 3、L 4多为三角形;L 5多为三叶形,还可为钟形、橄榄形等。腰椎椎管自L 1-2间隙以下所有神经纤维,均被硬脊膜包裹。各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在椎管内的一段称为神经根管,以后分别自相应的椎间孔穿出。正常X线测量值(图4-4-1-1)是: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为17mm(14~20mm),正常最低值为13~15mm。椎管相对狭窄为矢状径小于12~10mm,绝对狭窄为小于10mm。如连续两个椎骨脊椎指数比值均大于1:4.5,则更有意义。
腰椎椎管狭窄常合并椎间盘突出。三叶形椎管致侧隐窝狭窄时,即使只有轻度椎间盘膨出,也可产生神经根压迫症状。随年龄增大,椎间盘变性引起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和关节突骨质增生及黄韧带肥厚,会使腰椎管进一步狭窄。退变性狭窄常为多节段性。
三、腰神经根通道
腰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经过狭窄的骨纤维性管道,再由椎间管穿出的全部径路统称为腰神经根通道。腰神经根通道分两部分:即侧椎管,亦即神经根管(从硬膜囊穿出至椎间管内口)和椎间管。神经根离开硬膜囊后,前、后根或共居一鞘,或各居于固有的根鞘内。神经根管内宽外窄,前后略扁,如同上大下小的漏斗。神经根斜向前下外,自L 1~L 5斜度逐渐增加。
(一)侧椎管(神经根管)
包括盘黄间隙和侧隐窝,此段虽然不长,却有几个部位比较狭窄,是神经根易遭压迫的部位。
1.盘黄间隙
即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盘黄间隙几乎将椎间管内口下部封闭。盘黄间隙测量数值是:L 1为4.7mm;L 2为3.4mm;L 3为2.5mm;L 4为1.9mm;L 5为2.5mm。椎间盘有退变或狭窄向四周膨出时,如同时有黄韧带增厚向前突出,将使盘黄间隙进一步狭窄。
2.侧隐窝
位于盘黄间隙的外侧至椎间管内口处的一段,也是神经根管的狭窄部分。其前面为椎体后缘,后面为上关节突前面与椎弓板和椎弓根连接处,外面为椎弓根的内面。内侧入口相当于上关节突前缘。侧隐窝向下外续于椎间管。侧隐窝是椎管最狭窄的部分,为神经根通道的椎管内部分,其矢径越小,横径越大,表示侧隐窝越窄越深。
经尸体测量,椎弓板厚度平均值如下:L 3为7.2mm;L 4为7.3mm;L 5为6.5mm。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值为:(5.20±1.24)mm(2.30~7.54mm),低于5mm者为侧隐窝狭窄。黄韧带厚度平均值如下:L 3-4为4.3mm;L 4-5为4.4mm;L 5-S 1为4.2mm。
可以认为,椎弓板厚度超过8mm,中线部位黄韧带超过4.5mm即为不正常。在严重狭窄区域,硬脊膜外脂肪可缺如,使硬脊膜囊活动度减少。
3.上关节突旁沟
为腰神经向外经上关节突小面内缘所形成的上关节突旁沟,如呈球形增大,并有内聚,可使神经根遭受压迫。
4.椎弓根下沟
椎间盘明显变性缩窄时,可使上一椎体连同椎弓根一起下降,而椎弓根与椎间盘侧方膨出形成一沟,可使通过的神经根发生扭曲,易于受压。
(二)椎间管
腰椎椎间管是由侧隐窝外侧起至椎间管外口,即完全含在椎骨的一段。解剖时观察到,其长度有3~5mm。有内、外两口,腰椎神经根通过椎间管外口后,向下外倾斜,其在椎间管内行走的长度要比其横径要长。腰椎椎间管外口与神经根的面积相差悬殊,第1腰神经根只为同序数椎间管面积的1/12,第4、5腰神经根较粗,为同序数椎间管面积的1/5~1/4,似有较大活动空间。实际上椎间管内、外口下半只留有一缝隙,有效空间很小。特别在内口、盘黄间隙(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较窄者更是如此。另外,由于椎间管内存在有纤维隔,神经根被挟持、固定在一个比较狭小的孔道内,同时又有动静脉通过,有效空间更为减少。
(三)第4、5腰神经根通道的特点
L 4、L 5神经根较粗、斜行且行程长,其脊神经节偏内侧,靠近椎间管内口,神经根与椎间管的面积比值大。这一通道存在着一些高危的致病因素:①椎管矢、横径较小,椎管容积也较小。②侧隐窝明显,矢径最小。③L 4-5和L 5-S 1椎间盘最厚,向后有一定的膨出。④黄韧带较厚。⑤盘黄间隙较窄。⑥椎间管较长,管内和外口附近的纤维隔均较薄,支持作用较弱,如神经坠入椎间管下部,则更易遭到卡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