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税费负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依法行政 长远发展

齐清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对行政机关的一项基本要求,它不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这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和制度的健全是密切相关的。同时,随着依法治国的强力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相比,我国的法律环境建设中也凸显出较多问题,有的甚至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如立法相对滞后、司法不够公正、服务不够到位等。这些违法行政不仅损害了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也破坏了政府的形象、践踏了法律的尊严,最终影响到我国法制化的进程。因此,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优化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环境,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法律保障,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善法律建设,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 立法为本 健全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法立法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庞大的法律体系。但目前在行政法立法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影响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加快立法进程。我国在某些领域还存在法律漏洞,例如,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迄今尚无制定统一的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在行政责任和赔偿方面,行政责任和赔偿的范围还比较窄;在行政诉讼方面,行政诉讼的对象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较窄。这些方面都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尤其是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消除立法盲点,避免在行政管理中存在法律“真空”。二是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对完全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必须废止;对局部不适应的,要进行修订;对法律法规中明显相互“打架”的,要进行归并;对繁文缛节的法律法规,要进行简化。通过清理,使行政法律体系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加入WTO后国际环境的需要。三是立法阶段公众提前参与。控制立法质量的第一步就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好立法计划,确保不盲目立法。公众参与立法项目的编制将能弥补立法机关自身的缺陷,充分发挥公众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使立法计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可行,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行政法立法的质量。

二 执法严格 规范行为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行为,其本质在于规范行政行为,制约行政权力。依法行政具体体现在行政机关的各种行政行为中,既包括各级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政府各部门各方面的具体行政行为。应深入推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规范。建立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就是要遵循处罚法定,公正、公平、公开,过罚相当,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要给行政权力套上笼头,防止权力腐败行为。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依法行政中出现的问题,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需强化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干部学法要经常化。要采取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制检查、法制考试等措施,使领导干部懂法、学法和用法,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意识,增强其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第二,执法主体要清晰化。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步伐,进一步明确执法机构、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任务、范围、权限、标准、程序和责任,理顺行政执法的内部关系,避免行政执法主体模糊。第三,严格执法要责任化。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两错”追究制度、持证上岗制度、考核奖惩制度、错案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以及不合格执法干部的辞退等制度,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定案、谁负责的原则,切实严格执法责任,将执法责任落到实处,从而使执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第四,执法行为要程序化。要通过完善制度,对行政机关的各类行政活动的程序作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做到法多不乱、执法有序、运作规范、公正执法。第五,执法工作要公示化。要尽可能将行政执法工作公开化,避免暗箱操作,增强执法透明度。对于需要公开而且能够公开的行政执法活动,一律向社会、市民公开,尤其是群众关注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要给群众一个明白的说法,使行政执法真正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

三 监督有序 切实保障

行政法制监督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各种不当或违法行政行为,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预防违法行政乃至职务犯罪的坚固防线。强化行政法制监督,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进一步明确各监督主体的监督权限。监督权限一旦明确,该监督主体就必须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权,既不能越权,也不能造成因职权缺位而失职。尤其对职能交叉、重叠的监督主体,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明确其协作过程中各自的职责,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第二,切实提高行政法制监督的权威性,维护行政法制监督的严肃性。目前在各种法制监督中,权力机关的监督最具有权威性,因此强化法制监督,首先要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要进一步规范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工作的审计和督察,加强人大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基层开展执法检查,保证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对有关问题人大要及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并督促限期整改。其次要增强司法监督的独立性,不断拓展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范围,逐步取消行政机关的终局裁决权。再次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监督力度,并通过专门的执法监督,保证行政执法活动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行使,使其监督更有权威,更有成效。第三,要坚持对行政行为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对行政权力取得的监督、对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对权力行使后果的监督等,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处理,克服监督滞后的现象。第四,要重点加强对行政机关经济活动的监督。当前行政官员的腐败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对行政机关经济活动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对重点执法收费项目、重点国家建设项目、重点财政拨款单位、重点政府采购项目等领域的监督,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并预防行政管理过程中经济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四 宣传到位 强化意识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行政法治意识有关。因此,要推进依法行政,必须紧紧抓好普法宣传教育这个环节,不断增强全民的法治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其行政法制观念,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宣传应采取多种形式,针对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载体,采取典型介绍、经验推广、知识竞赛、评先选优、现身说法、图片展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普及行政法律知识,把法律知识送进社区、送进家庭、送进城镇的千家万户,使全民真正能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增强行政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立法、执法、监督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只有各部门不断加强行政法制教育,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强化立法、执法、监督等环节,才有可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良性的法制秩序,从而促进我国行政法制现代化。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只有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了,市场经济才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