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意识[1]
社会现代化当首推人的现代化。只有当大多数人进步到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人,社会现代化才可望真正实现。这便是现代意识的精义之所在。
一 现代意识的基本特征
现代意识是伴随现代社会而产生的,与旧意识相对立的、强烈地表现时代特征,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具有新质的社会意识。它本身具有否定性、超越性、独立性和变革性的基本特征。
(一)否定性
现代意识包含两方面的否定因素,一方面是对现存事物的否定,另一方面是对反映过去的或现存的事物的意识的否定。前者的否定呼唤着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后者的否定体现了现代意识本身取代传统观念的过程。前者的否定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后者的否定,尽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比新思想代替旧思想容易得多,甚至很可能走在观念的前面。但是,如果没有一定量的意识本身的否定,那么对事物的否定便是盲目的。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两种因素。现代意识的否定性本身就包含着肯定的因素,从逻辑关系上看,现代意识在否定了传统观念和旧事物的同时,也就肯定了自身的价值,肯定了新生事物。
现代意识首先表现在对已经产生并业已过时的现存意识的否定,意识本身具有继承性,但这种继承是批判的继承。
现代意识的否定性主要表现在对现存的落后事物的否定。虽然这种否定首先是以观念的形态出现的,但否定的主要目的在于新旧事物的更替,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产生于社会存在的现代意识往往经过主体的冶炼、提高之后,反过来否定现有的社会存在。这是现代意识的否定特征和突出表现。
存在决定意识,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意识绝不仅仅是存在的消极的反映,有些意识一经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之后,便以其批判的方式出现,去否定产生它的社会现实。这并非说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是社会意识在深层上、规律上、本质上反映社会存在的一种表现。黑格尔有句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是说,任何事物之所以能够出现,总是带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都有它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但这并不等于说,凡是现实的就永远是合理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成不变的事物、永久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现代意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断地否定旧的观念(包括自身的否定)和旧的事物,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中华民族之所以缺少现代意识,在一定意义上也正是缺少这种自我否定的精神,不论是对待传统和文化遗产还是现有的生产方式,都缺少辩证的否定这种勇气,而以肯定的方式出现,不能不说这是中华民族在现代思维落后的一个憾点。因为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而否定方面则是事物中促其转化和发展的方面。当然,不论是传统的文化遗产还是现有的生产方式,都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全盘否定固然不行。但是,不能否定它们本身也有某种惰性,这种惰性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只有批判地继承,辩证地否定,才能真正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为现代化服务。
(二)超越性
现代意识在否定陈旧观念和落后事物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这种超越主要是对表象现实的超越。即现代意识从对现实的发展过程的反映出发,可以指明前进的方向,预见未来。
一般来说,意识落后于存在,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在一定条件下,意识也可以超越现实,这似乎就不太好理解了,因为这很容易被认为是颠倒了“存在决定意识”的关系。其实不然。意识是特殊的高级类型的反映活动,它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仅反映表象的、当前的现实,而且能够反映隐藏在其中的倾向、可能性,反映未来的现实,并且通过思想、计划、理论和方法等把它们转化为现实。现代意识正是表现了人类社会的这样一种不断发展着的能力,即通过自己特殊的方式反映存在的形式。
显然,落后于存在的意识是一种落后的意识,超越了表象存在的意识则是现代意识。二者对社会的作用截然相反。落后的意识阻碍社会的进步,现代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可见,现代意识是意识的创造性的建设性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我们承认现代意识对现实有某种超越性是有前提、有限度的。它不能在一切方面超越现实,只是在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这一点上可以超越表象的现实,反映发展的现实;它不能无限度地超越现实,只能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在现实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超越现实。说现代意识可以反映未来的现实,并不等于说凡是反映未来的意识都是现代意识。现代意识是为现实服务并能转化为现实的意识。而有些意识虽然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但由于受当时社会条件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尽管也是科学的,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或自始至终地为现实服务,这种意识则属于超前意识范畴而不是现代意识。比如当年康有为变法的失败、“五四”精神的断裂、马寅初人口理论的遭际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尽管在一定意义上超前意识和现代意识的社会价值是同等的,但时差却把它们区别开来,并赋予它们不同的命运。
(三)独立性
现代意识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主体意识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包括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群体离不开每一个有意识的个人,没有个人就构不成群体。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意识“仅仅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2]。现代意识首先来源于一种独立的意识,它往往是人们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晶。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观念的产生都不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的,不可能在一个早上所有的人都发现了现实的某种本质特征,也不可能所有的人在同一时期里都对现实提出新的看法,总要有人通过独立的观察和思考首先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如果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迎合了现实的需要,便成为现代意识的萌芽。
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价值的追求中才能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说,有现代意识的人并不把目光仅仅局限于他个人和与他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上,他不仅对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对社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乃至世界的事情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绝不人云亦云,也不会去随波逐流,他不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与自己的看法一致,也不去随意附和别人的意见;他不会因为别人的地位高而盲目服从,也不会因别人的地位低而加以轻视;他对自己的未来、社会的未来总是充满信心,对周围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敢于和善于针对公共事务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人正是体现了现代意识所具有的现代人格特征。
然而,只有当具有个性特征的独立意识影响和作用于群体意识的时候,现代意识的价值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社会的进步往往首先依赖于那些有见解的个人,而不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群众。如果一个国家培养出来的人都是一群缺乏独立思考、没有见解的人,那么这个国家将是没有希望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国家、为政治服务的使命感远远超过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责任感,那么这个国家的前景将是暗淡的。
(四)变革性
现代意识产生于社会变革的要求,其自身也在变革中发展和消亡。变革实质上是一种进步。离开了社会变革的要求,主体意识的变革不可能产生,而离开了主体意识的首先变革,社会变革的要求也不可能实现。历史是在变革中前进的,事物是在变革中发展的,现代意识也是在变革中完成自身的使命的。现代意识反映了一些先进人物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不断地发现社会中不合理的东西,并且力图改革它们、完善它们的一种社会心态。
但是,实现社会变革并非是哪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先进人物所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事业。个人的作用固然重要,先进的个人可以走在时代的前头,为社会点燃变革的星星之火。然而,这种人在刚开始往往是孤独的,甚至是不幸的。但是,现代意识既然是时代精神的科学颗粒,拥有现代意识的人就不会永远是孤独的,他们变革的意识或迟或早要被社会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现代意识的变革性本身代表着一种发展的趋势、一种时代的潮流。也只有当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理解并接受了先进人物变革的意识,同心协力面对这种变革的时候,社会的变革才能够实现。而随着一种现代意识的变革主张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经过一定的过程之后,它会失去现代意识的功能;伴随着社会变革新的要求又会产生新的变革思想,现代意识又开始在内部进行新的孕育和分化,其结果,一部分成为传统的意识保留了下来,另一部分则随着自身的消亡生成了新的社会意识。现代意识的更替,也在自身的变革中完成了。
二 现代意识的形成条件
现代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意识能动性的创造过程。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现代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既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也受一定的客观条件所制约。
(一)现代意识产生于社会进步的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人对于社会发展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说,人的意识对于社会发展不起什么作用。相反,从认识论意义上讲,人类社会不仅是可以认识的,而且人可以根据社会进步的要求,改造现实,加速社会进步。这就是说,人的行为总是和一定的目的性联系在一起的,而人的目的、目标的选择又总是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的。当人们意识到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并准备把这种要求付诸行动的时候,现代意识便应运而生了。
(二)现代意识来源于人们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
现代意识的形成虽然从本质上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得以实现还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人的意识不仅是现实在感觉中的反映,人还具有思维,思维既可以在逻辑上再现遥远的过去,也可以预测未来。现代意识依据对存在的客观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就能预报还没有的、还刚刚在形成中的东西。科学认识的特点是,它不是一味跟在人的感觉器官所获得材料后面,而是依据这些材料,揭示出现象的本质,从中发现一般特征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这就是说,意识离不开存在,现代意识也是依据现在,预知作为按其自身的规律可变的现在的未来。这里所说的认识,主要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人们认识了规律,才能发明创造,预见未来。
(三)现代意识离不开现代教育
人类的认识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就像客观事物本身千差万别一样。有的人能够认识规律,并且依据其认识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而有的人却终其一生都无所建树。前者是有现代意识的人,后者永远不会产生现代意识。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人的现代意识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对其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培养青年一代树立现代意识,他们父辈的意识更新也是不容忽略的,何况做父母的本身也需要这种现代意识。
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需要几代人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思想方可完成。这个繁重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学校身上。上过学同没上过学,受过高等教育同没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和没有知识的人,在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深度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但这并不等于说,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具有现代意识。问题在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育内容越老化,知识越陈旧,教育出来的人就越接近于传统人类型,这种人通常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更能抵制现代意识,所以其现代意识的形成也就相对更难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改变教学形式是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
(四)现代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总之,现代意识的普及有待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待于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物质是基础,是决定意识的东西,但我们不能等到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再来抓紧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再来改革教育,再来更新国民的知识结构,再来树立和弘扬现代意识,而应该用一种现代意识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因为物质和意识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弘扬现代意识和抓紧经济工作,当视为同等重要。
[1] 本文发表于《理论界》1987年第6期。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2,第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