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五千年:度阴山讲中国史.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羌乱·黄巾军

东汉帝国每天都有战争,东北方是乌桓和鲜卑,西北方是北部匈奴,北部匈奴被打败西逃后,一个被称为羌的民族进来补位。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汉帝国前,活跃于现在的山西、陕西甚至河南地区,是游牧民族,与汉民族并驾齐驱。它好战,是一个以战死为吉利,以病死或老死为不祥的民族。西汉初期,羌族从西北向西南发展,零散地渗入中国本土,到处为非作歹。中国政府发现它的实力时,它的人口已突破两百万,能投入战场的兵力达五十万。这是个庞大的数字,不可能不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

西汉政府曾命令智慧超群的官员赵充国负责羌族事宜,做事向来稳健、实事求是的赵充国在做了详密的调查后报告政府说:“羌人不足为患,他们秉承人多力量大的族训,特别喜欢生孩子(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后母,为的是生孩子)。但他们和匈奴最大的不同是,从来不知团结,擅长窝里斗,人数虽多,但万人万心,一个不知团结的民族注定没有前途。”西汉政府同意赵充国的判断,采用分而化之的策略,让他们在中国西北边境和汉人杂处,按儒家的观念,可以用文化改变夷狄,使夷狄中国化。

然而,羌人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儒家那套“怀柔”与“教化”策略的愚蠢荒唐,蛮夷对仁义礼智信油盐不进。中国边境的汉人不但未教化好羌人,反而被羌人同化成了蛮夷。

为了稳定好战的羌人,中国政府设立护羌校尉(管理羌人的官职),护羌校尉的职责是协调和羌人有关的全部事务,而这些事务的重中之重就是维稳。但羌人的叛乱源源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面对如火如荼的羌人叛乱,受过儒家教育的士大夫们纷纷指控护羌校尉残暴不仁,所以说,羌人的叛乱不是民族叛乱,而是官逼民反。这是正确的,但只是部分正确,儒家的知识分子总是不承认民族观念,他们只承认官民观念,如果百姓造反,而且不停地造反,那肯定是官员出了问题。

士大夫似乎从没有想过,古羌人不知仁义。只有外戚邓骘一眼看透了事情的本质,公元100年时,他在高层会议上指出,自先皇(刘秀)去世那一年(57年)起,羌人就开始大规模叛乱,短短四十余年,他们叛乱了十次,如果士大夫们认为是官员有问题,那么,四十余年来几十个护羌校尉,难道就没有一个合格的?况且,护羌校尉的人选还是由士大夫推荐的。这足以说明羌人的问题。

士大夫们被㨃得青筋直暴,特别是当他们发现邓骘说得完全正确时,更是气急败坏。然而,邓骘虽看透事情的本质,却没有知行合一的能力,他最后想到的办法是,把叛乱最严重的凉州地区设为中国人的禁地,把羌人局限在中国的西北边境地区。

这种策略对东汉帝国而言是饮鸩止渴,羌人在西北地区得寸进尺,肆无忌惮,掀起更狂暴的叛乱。

邓骘方略执行一年后的公元101年,羌人的迷唐部落攻击山西晋城,太守侯霸怒气冲天,攻击羌人,骚扰中国多年的迷唐部落瓦解,侯霸对迷唐部落采取鸡犬不留的屠杀政策。第二年,活跃于宁夏固原的羌人烧何部落突然进攻固原,固原政府反击,反击成功后,仍然是灭绝性的屠杀。

这两次对叛乱的羌人毫不留情的屠杀迅速成为东汉政府对付羌人的基本政策,从公元102年到公元169年的六十七年时间中,羌人掀起的数万人的叛乱有三十余起,东汉政府每次都要投入十万人以上的兵力来镇压。结果是,东汉政府正规军耗费殆尽。公元169年,东汉政府命令护羌校尉扫除分散在中国腹地的羌人,双方决战,东汉政府大胜。

东汉政府虽然赢得胜利,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打仗需要钱,钱从老百姓那里搜刮而来,当老百姓被搜刮干净只剩死路时,他们只能铤而走险——造反。

东汉时期的农民造反别具一格。东汉农民看上去很有知识,打着宗教的旗帜,利用各种迷信组织群众。所以东汉的农民造反大都是教徒造反,最大一次教徒造反发生在公元184年,史称“黄巾起义”,它撬开了东汉王朝灭亡的墓门。

黄巾军的领导者是河北人张角,他的两个弟弟和几个虔诚的弟子组成高层领导者。他的理论来源有三个:第一个是谶纬之学,第二个是佛教,最后一个是道教。

先看谶纬之学。中国有个独特的词叫“经纬”,称赞一个人能力超群时,就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经”是被儒家煞有介事地确定为人生之书的《易经》《论语》《孝经》《诗经》等儒家知识分子的教科书,而“纬”则是附在“经”之后的预言、神话,这种预言和神话就被称为“谶”,合到一起就是“谶纬之学”(隋文帝杨坚将其全部烧毁,今日我们无缘再见)。说他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大意是,此人神秘莫测(纬),而又良知光明(经)。

我们最熟知的谶语,就是嬴政时代的“亡秦者,胡也”,王莽中后期,一大批儒家知识分子认定的纬书开始出现并渐渐被社会认可,由此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由于谶纬文化可以随时发挥想象力临场创造,然后再由自己来解析,所以很多人都喜欢这种头脑风暴,而刘秀把这种自娱自乐的文化带上高潮。

刘秀称帝后祭告天地的文章,就使用了当时流行的谶语。大司马和大司空如此重要的职务,刘秀也按照谶语所言任命。跟随他的那些功臣号称“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是二十八人,而不是二十九人,也是为了与谶语所说的二十八星宿对应。

公元54年,有人建议刘秀去泰山耍威风,官方说法是封禅。但此事过于劳民伤财,被刘秀否决。可两年后,刘秀看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语,马上召开会议商讨此事。他问某大臣:“可明白这句话?”某大臣回答:“我不懂谶语。”刘秀大怒,险些将其斩首,这足见其深信不疑的态度。

刘秀做事,处处以谶语为指导思想,建造房屋,刘秀也拿谶语说事,有大臣稍微表示怀疑,刘秀就要砍他的脑袋。在他的示范和感召下,东汉帝国上下迷恋谶纬之学,几乎走火入魔。当然,这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每个人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刘秀的劲敌盘踞汉中的公孙述曾得到谶语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公孙述说:“前四个字合并是我的姓(公孙),十二期说明我可以当十二年的皇帝。”果然如他所料,十二年后,刘秀把他灭掉。

上有所好,下必仿之,刘秀给东汉帝国定下谶纬基调后,谶纬之学马上下沉到民间,所以东汉的老百姓都神秘兮兮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都是被谶纬之学搞的。

张角的黄巾军就充分利用了谶纬之学的影响力,造反之前,到处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苍天指的是东汉王朝,黄天(黄帝)是张角的自称,甲子年则是公元184年。

张角黄巾军的第二个理论源泉是佛教。佛教是印度宗教,属于外来户。东汉第二任皇帝刘庄在位时曾梦到一小金人,浑身发光,玄妙灵异。醒来后急忙咨询学问高深的大臣。有半仙大臣就告诉他,这是西域某地一个被称为“佛”的神仙。刘庄于是派人到西域求这个神仙。公元67年,特派员带回来两个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和一匹白马驮着的佛教经典。刘庄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对佛教经典着了迷,下令在洛阳建造名为白马的寺庙,招待那两位高僧。之后,佛教经典被整理成通俗语言开始在民间传播,举国皆知。

佛教受万众瞩目时,中国本土的道家知识分子大为恼火,他们发现佛教的很多思想和道家的差不多,诸如空虚、无为等,于是道家知识分子和一些信奉道家的不入流方士认为国货当自强,效仿佛教的做法,将道家思想通俗化并传播到民间。为了争夺教众,道家人摒弃了佛教不重视今生的观点,采用最接地气的方式,通过炼丹、捉鬼、画符保佑人生等现实手段,赢取教众。这种方式直指人心,道教的民间影响力很快和佛教旗鼓相当。

张角出身贫苦,但好学不倦,接触佛、道二教后,深受震撼,于是良知顿明,迅速开悟。他一面传教,一面用各种偏方给人治病。道教大亨们一致认定,人的疾病起于邪祟,邪祟能来,是因为病人的道德出了问题,也就是说,疾病是对违反道德规范和礼制者的惩罚。病人要明白一点,自己之所以得病,是因为神仙对犯错的凡人进行了惩罚,若想痊愈,必须悔悟和忏悔。这就是信仰疗法,对于当时缺少药物的大众而言,实在是灵丹妙药。而忏悔大会由上天指定的人来主持才会发生奇效。无疑,张角就是上天指定的人。

张角把谶纬之学和佛、道二教思想融会贯通,某天突然从梦中惊醒,对着他的教众道:“我乃弥勒佛和张道陵(张角的前辈,道教大佬)同时转世。”教众们全部跪下说:“厉害啊,我们听您的。”由此,张角成为佛、道二教的转基因品种。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找到活下去的寄托,纷纷投至其门下,公元183年时,张角手下已有数十万饥饿的门徒。这是个让政府惊恐的数字。

张角说自己是佛、道二教大亨的转世,证明了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所有的宗教神都必须为我所用,如果不能为我所用,不能为人民服务,那中国人就会将其抛弃。这种对宗教的态度以及行动来源于中国人对神仙出处的看法,中国人的神仙是由姜子牙封的,而姜子牙只是个普通的人。所以,人定胜天,神的作用是帮助人战胜天,而不是凌驾于人之上。

公元183年年末,张角胆大包天,派心腹潜入首都洛阳,联络潜伏在宫中的内鬼宦官,约定日期,准备打开宫门,来个斩首行动。不幸的是,张角身边突然有叛徒向东汉帝国告密。东汉帝国大吃一惊,张角也大吃一惊,两方力量慌里慌张地同时行动,战争开始。

张角快速武装其门徒,向东汉地方政府发动袭击,他们用黄巾(代表黄天)包裹头部,所以称为黄巾军。由于张角仓促起兵,其士兵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再加上东汉政府调派常和羌人作战的、最能打的凉州兵团进行围剿,所以这场暴乱仅维持了十一个月就被绞杀。

张角似乎有着出色的组织能力,他把全国教众分为三十六个部分,名为“方”,每方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方”是方术的意思,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是秉承老子“水满则溢”的知足之道。张角此举,是希望为组织施法,让它们成为神兵兵团。但组织能力和战斗力是两回事,张角迅速败给凉州兵团,这告诉了我们一件事:业余就是业余,只有专业才是专业,永远别用自己的喜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否则会死得很难看。

黄巾军像野火一样,火势突然蔓延至天下,又突然像沙堆一样,被东汉帝国凉州兵团的飓风吹散,有些过于戏剧化。但它还是撬开了东汉王朝的墓门,门才开了个缝,一个肥如圆球的人就迫不及待地来踹门。他就是凉州兵团的首领董卓,是黄巾军催生的畸形儿。当然,黄巾军还催生了一个英雄人物,他就是名动中华世界的曹操。

董卓要踹门,曹操则死守墓门,初心不改地守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