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拒绝溺爱,孩子不再依赖
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相对比较舒适,再加上大多是家中的“独苗”,许多妈妈都会抱着“宁可自己多受苦,也不能让孩子受苦”的心理,总是竭尽所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哪怕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妈妈都会顺应。只要看着孩子高兴,不管是天上的星还是梦中的幻想,妈妈都会尽力去办,好像只有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坦坦的,孩子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可这真的就是孩子幸福的开始吗?
俗话说:娇儿生分子。越是从小被父母娇惯、溺爱、宠爱的孩子,就越是不听话,越让父母操心,相反,那些从小吃过苦,没有享受过“娇生惯养”待遇的孩子就听话、懂事。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过:“如果你想毁了孩子,那你就什么都顺着他。”
妈妈的爱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恰到好处,如果让爱泛滥,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在其个性心理学畅销书——《自卑与超越》中讲道:有三种儿童成年后,常常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有器官缺陷的;被忽视的;被宠坏的。特别是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成为社会中最危险的一群。
开封大学人文学院曾对492名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妈妈过分溺爱孩子,有以下危害:
第一,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由于妈妈不让孩子自己做任何事情,有些独生子女已快上学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洗脸。这些孩子胆小、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同时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第二,养成“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由于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所以,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因此,使孩子变得利己,不关心别人,缺乏集体观念和共同责任感,不懂得友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没有社会道德的人。
第三,不知勤俭,却爱挑剔。花钱如流水的“阔少爷”作风,也是家长从小溺爱的恶果。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与丈夫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独生儿子。但儿子却很自私,对父母那种无私的爱丝毫不懂得感恩,也没有想过要关心父母:好饭菜要独吃、先吃;衣服鞋帽要父母帮着穿、脱;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当父母生病时,却不闻不问。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李芳的妈妈与中国大多数父母一样,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却给孩子买各种玩具、电子琴、钢琴、请家庭教师,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吃一点点苦……
李芳高中毕业以后,妈妈拿出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15万元钱,让李芳到国外留学。
妈妈刚把李芳送走一个星期,一天下班回到家里,她惊奇地发现,宝贝女儿居然正坐在家里看电视,不禁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原来,李芳刚到国外,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不通”这一困难,她的那点英语水平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再加上她在家的时候就不大懂得与人交流,所以,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求助的对象。因此,遇到一点小事,她也是手足无措,只能打电话回家哭诉。
最后,她终于忍受不了,就买了张机票回来了……看着自己娇气的“千金”,这位妈妈欲哭无泪。到这个时候,她才明白,正是自己无节制的溺爱,才让孩子变得如此无能,遇到问题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只会退缩回来求助。“如果让我重来,我一定不会再溺爱孩子了。”她后悔地对朋友说,“可惜,世间没有后悔药。”
可见,“溺爱猛于虎”。因此,妈妈一定要明白,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但这样的本能过了头,这份对孩子的“爱”就变了味,它对于孩子来说也不再是爱,而是一个“温柔的陷阱”。
孩子是终究要出海的船,父母只是暂时的避风港。出海的船必然要经历风浪,会遇到许多暗礁……这期间需要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去承担,父母是无法替代的。
同样,锁在笼中的鸟飞入林中便会饿死,因为它们养尊处优惯了,以致失去了猎食的能力。它们习惯了依靠人类的喂养,即使林中有食也不知如何去获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妈妈既然爱孩子,就应当恰到好处地去疼爱,应当放手,让孩子用他们那稚嫩的翅膀独自去天空翱翔,去接受锻炼,去适应这个社会。